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BJL002)
- 作品数:3 被引量:30H指数:3
- 相关作者:陈旭东田国强夏纪军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富民才能强国的经济学内在逻辑被引量:13
- 2013年
- 根据经济机制设计理论的基本原理,从个体自利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两个客观现实出发来考察,任何一项改革或制度安排的成功执行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约束条件,这也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实现富民强国的逻辑起点。富民强国的内涵在于,富民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富民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富民优先命题的背后,实质是公权力与私权力的边界划分问题,其内在逻辑是"欲富民,需赋私权;保私权,需限公权"。根据这一逻辑,对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进行解读,可以进一步推演出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市场化改革的结论。中国改革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正是源自遵循了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恰恰是源自对内在逻辑的违背。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并没有特殊性和例外性。
- 田国强夏纪军陈旭东
- 关键词:富民强国信息不对称
- 司马迁的因俗以治思想及其现实镜鉴被引量:3
- 2016年
-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习俗在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古代社会尤其如此。司马迁较早注意到了俗与治的内在关联,但学术界忽视了其在司马迁经济思想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谱系中"俗"与"治"两大重要范畴进行了关联阐述,介绍了司马迁"因俗以治"治道思想的源流和主张,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理论对其进行延伸与扩展,探讨其现实意义。研究发现:(1)司马迁的治道思想兼容了道家与儒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的不同侧面,而其"善因论"的要义正在于"俗之所欲,因而予之"。(2)因俗以治的核心是因循人"生有欲"和"皆为利"的本性及民间习俗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立俗施事,以达至"事少而功多"的理想治理效果。(3)由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带有浓厚的经验色彩和朴素性质,而且中国古代社会缺乏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其在近代以前始终未得到重视和采纳。(4)司马迁"因俗以治"思想给现代国家治理带来了众多启示:一是要尊重风俗习惯并加以因势利导;二是要注重习俗等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兼容;三是要让好的习俗成为一种稳态均衡而固定下来并延续下去。文章不仅是对司马迁经济思想研究的丰富和拓展,而且对中国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 陈旭东田国强
- 关键词:司马迁治道思想
- 现代国家治理视野下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从何而来,往何处去?被引量:14
- 2014年
-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潮流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相适应,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日益凸显。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在于要解决民主、法治及宪政的问题,其核心是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监督制衡不足的问题。中国要跳出历史兴亡周期律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在权力资源的再配置上着力,通过在国家权力机构之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以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之间,实现有效分权制衡,极大地压缩权力寻租和腐败的空间。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于现代国家治理四大要素"分权、民主、法治、宪政"系统建设的认知,尤其是在中国宪法框架下,宪政对于民主政治的根本法治保障作用,正在逐步明晰。然而,目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仍面临着惯性思维和利益集团阻滞两大关键瓶颈,亟待从权力制衡架构,国家治理结构、分权框架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多重意义上的分权改革,以切实解决权力过于集中这个"总病根"。
- 田国强陈旭东
-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