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219)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淑兰任春宇张婷婷周立丽赵丽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极北鲵
  • 4篇细胞
  • 4篇消化道
  • 4篇化道
  • 3篇胃泌素
  • 3篇内分泌
  • 3篇内分泌细胞
  • 3篇分泌
  • 3篇分泌细胞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组织学
  • 2篇组织学观察
  • 2篇胃泌素细胞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1篇有尾两栖类
  • 1篇幼体
  • 1篇幼体发育
  • 1篇藻蓝蛋白

机构

  • 8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7篇李淑兰
  • 2篇周立丽
  • 2篇任春宇
  • 2篇彭一良
  • 2篇赵丽
  • 2篇张婷婷
  • 1篇陈霞
  • 1篇蔡伟民
  • 1篇贾丽丽
  • 1篇刘志涛
  • 1篇田川
  • 1篇康天

传媒

  • 3篇动物学杂志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酒石酸钾钠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C-藻蓝蛋白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廉价的聚乙二醇(PEG)/酒石酸钾钠建立双水相体系,从干螺旋藻中分离纯化藻蓝蛋白C-PC。以纯度(目的蛋白在620 nm处的特征吸光值和总蛋白在280 nm处吸光值的比值)为指标,优化体系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体系p H 8.06,系线长为21.65%、体积比为0.22的PEG1000和酒石酸钾钠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效果最好,纯度由0.42提高到1.27,高于食品级纯度0.7,纯化因子3.04,回收率85.11%。硫酸铵盐析提高粗提液纯度后,二次双水相纯度达到3.28,高于药品级3.0。得到的C-PC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
赵丽彭一良康天蔡伟民
关键词:C-藻蓝蛋白纯度双水相
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组织学观察
2015年
为了探讨极北鲵消化道(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织学结构,试验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结果表明:极北鲵的消化道各部分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构成;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具食道腺;胃部固有膜内具胃腺;小肠和大肠上皮内具杯状细胞,固有膜内未见肠腺。
裴玥彭一良李淑兰刘志涛
关键词:有尾两栖类极北鲵成体消化道组织学
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胃泌素和生长抑素内分泌细胞胚后发育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极北鲵胚后发育期间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trin,GAS)和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3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形态和数量变化。方法应用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vidin-biotin complex,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46期健康极北鲵肠内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和生长抑素(SS)细胞进行染色,并统计分析不同时期极北鲵肠内3种内分泌细胞的密度。结果 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和GA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最先在41期检出,而S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42期才检测到。5-HT细胞在41期最少,46期最多,呈年龄相关的递增趋势;GAS细胞在43期最少,44期最多,呈先减后增变化趋势;SS细胞在43期密度高于其它各时期。5-HT细胞最先分布在上皮基部,GAS细胞和SS细胞最先在肠上皮之间检测到。细胞形态多样,有椭圆形、三角形和锥体形等,但以锥体形为主。结论极北鲵胚后不同发育时期肠内3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与其个体生理活动的改变相适应,且在数量变化上有其种属特异性。
李淑兰周立丽张婷婷
关键词:极北鲵5-HT细胞
乌苏里蝮蛇消化道胃泌素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2019年
为了研究乌苏里蝮蛇(Gloydius ussuriensis)消化道内胃泌素(Gas)细胞的形态及分布规律,试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adidin-biotin compex method,ABC)法检测消化道内胃泌素细胞。结果表明:食管、贲门、胃和幽门中均未检测到这种细胞,而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直肠有其细胞分布。其中以十二指肠[(10.20±3.09)个/视野]和空肠[(8.20±3.63)个/视野]密度较高,其次是直肠[(5.70±3.40)个/视野]、回肠[(2.20±1.14)个/视野]密度较低。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梭形、锥形和椭圆形等,但以锥体细胞为主。
张彦华热汗古丽·依马尔李淑兰刘玉玲
关键词:乌苏里蝮蛇胃泌素细胞消化道免疫组织化学
极北鲵皮肤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皮肤的显微结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极北鲵身体各处皮肤结构基本相同,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但皮肤各处总厚度不同,躯干背部皮肤最厚、腹部最薄;在真皮层中还有大量的腺体存在,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以腹侧皮肤分布为主,颗粒腺以背侧皮肤分布为主,且颗粒腺较粘液腺大,此外,在躯干背侧皮肤中还发现有特殊粘液腺;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疏松层浅表;表皮下还有毛细血管分布。以上极北鲵皮肤结构的特点与其适应栖居潮湿生活环境有关。
田川李淑兰贾丽丽
关键词:极北鲵皮肤显微结构
极北鲵消化道6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应用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5-羟色胺(5-HT)、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胰高血糖素(Glu)、人胰多肽(PP)和P-物质(SP)6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Duncan多重比较的方法,对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部位均有分布,胃体(2.80±0.70)和十二指肠(2.60±0.75)分布密度最高,幽门最低(0.85±0.67);胃泌素细胞仅分布于小肠,十二指肠(1.85±0.75)密度最高;生长抑素细胞分布于食管、胃体、幽门、十二指肠和回肠各部位,且幽门(2.25±0.64)分布密度最高;胰高血糖素细胞只见于胃贲门部和胃体,人胰多肽细胞和P-物质细胞在整个消化道均未检测到。各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锥体形和梭形等。极北鲵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这种密度分布和形态特点与其他两栖类动物及黑龙江产地的极北鲵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原因可能与物种、食性和栖息地环境等因素有关。
赵丽丽任春宇李淑兰
关键词:极北鲵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极北鲵消化道嗜银细胞的胚后发生被引量:11
2014年
为了探讨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消化道嗜银细胞胚后发生的形态学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Grimelius银染法,对30~46期的极北鲵幼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食管、胃、小肠各部分的发生时间不同。胃中的嗜银细胞在第41期出现,小肠中的在第42期出现,食管中的在第43期出现。嗜银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和锥体形,大多分布在消化道黏膜上皮之间。根据嗜银细胞的形态判定其可能具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重功能。极北鲵胚后发育消化道各部位嗜银细胞出现顺序的不同可能与其消化生理活动及个体生理活动的变化相适应。
陈霞任春宇李淑兰
关键词:消化道嗜银细胞
三种内分泌细胞在极北鲵幼体胃内的发育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41至46期共6个时期幼体胃内5-羟色胺(5-HT)细胞、生长抑素(SS)细胞和胃泌素(GAS)细胞的分布位置及形态,5-羟色胺细胞和胃泌素细胞最先在41期幼体被检测出来,而生长抑素细胞发育略晚,在42期幼体才被检测到。文中采用Duncan多重比较的方法,对胃内同一种内分泌细胞不同发育时期的分布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5-羟色胺细胞在41期分布最少,密度为1.2±0.51,46期分布最多,密度为2.3±0.91,随着胃的发育,5-羟色胺细胞密度呈递增的变化趋势;胃泌素细胞在42期分布最多,密度为2.1±0.99,46期分布次之,密度1.7±0.49,44期分布最少(密度1.0±0.00),从42期到46期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而生长抑素细胞在43期密度(2.6±0.99)高于其他各期,且差异显著(P<0.05)。三种内分泌细胞最先均出现在胃上皮细胞之间,随着胃的不断发育,除了在上皮细胞之间分布以外,在腺泡上皮之间也有分布。不同内分泌细胞随着发育时间的不同,细胞形态也表现不同,如5-羟色胺细胞由最开始的椭圆形到后期的锥体形,胃泌素细胞由最先出现的锥体形到椭圆形再到锥体形,生长抑素细胞由锥体形到椭圆形。上述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形态学特点可能与极北鲵的生长发育以及胃的功能相适应。
张婷婷周立丽李淑兰赵丽
关键词:极北鲵胃泌素细胞幼体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