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4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458)
- 作品数:5 被引量:87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艳姣闫峰高蓓姜彤司东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2011年11月我国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我国723个台站月降水量等资料,分析了2011年11月我国降水异常偏多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拉尼娜事件和北极涛动(AO)对我国降水和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拉尼娜和AO持续正异常的影响,2011年11月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异常,一方面印缅槽偏强、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这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我国内陆输送;另一方面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急流轴断裂,导致我国华西东北部至华北、华南沿海地区处于急流南侧的高层辐散区,加强了这两个地区高空的辐散和低空的辐合。由于水汽条件比较充足,加之环流异常提供了较好的水汽辐合抬升的动力条件,造成我国华西东北部至华北及华南沿海地区降水异常偏多。
- 王艳姣闫峰
- 关键词:降水异常北极涛动拉尼娜
- 2013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被引量:9
- 2014年
- 2013年,全球气温持续偏高,与2007年并列为第六个最暖年份,其中气温异常偏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澳大利亚、北美洲北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北部以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地区。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基本维持弱冷水状态,北极海冰范围仍处于记录中最低水平之一,而南极海冰范围则创历史新高。受大气环流异常以及海洋和海冰等外强迫因子的共同影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显著的气候异常和极端事件,年初寒流和暴风雪袭卷亚洲、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洲,澳大利亚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6—9月中欧、亚洲和北美洲部分地区遭受暴雨洪涝的袭击,期间北半球大部地区则发生了极端高温天气;6月以来多个强台风袭击东亚、东南亚和北美洲东海岸。分析指出,大气环流异常是上述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的直接原因,而太平洋海温异常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环流异常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在全球升温的过程中,伴随着气温平均值和变幅增大,致使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增加,这为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异常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条件。
- 王艳姣高蓓周兵姜彤龚志强司东
- 关键词:暴风雪洪涝高温热带气旋
- 多时间尺度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旱情监测的差异性被引量:4
- 2014年
- 采用2011年5月28日MODIS多时间尺度数据产品和土壤相对含水量RSM数据,对河北省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旱情遥感监测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的TVDI与土壤表层RSM具有较高的相关性,1 d尺度Ts和1 d、8 d尺度EVI构建的RSM-TVDI决定系数较高,8 d尺度的Ts和8d、16 d尺度EVI的RSM-TVDI决定系数较低。2多时间尺度Ts-EVI特征空间的旱情监测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其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旱情监测应用中Ts-EVI特征空间构建应首选1 d时间尺度的Ts和EVI,其次是1 d尺度的Ts和8 d尺度的EVI,再次为8 d尺度的Ts和8 d尺度的EVI。
- 闫峰王艳姣吴波
- 关键词:多时间尺度旱情监测
- 旱情监测中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4年
- 热惯量模型在植被盖度较高地区应用存在局限,以河北省为例研究了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的应用扩展,得出以下结论:(1)热惯量ATI与近地表土壤水分RSM10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4和5月RSM10~ATI拟合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7、0.265和0.249,RSM10估算值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20.89%、28.91%和31.54%。(2)高植被覆盖区热惯量模型可用扩展热惯量ETI表示,5月00.030地区面积为14 460.54 km2,主要分布在东北部。(3)5月高植被覆盖区旱情监测中,RSM10~ATI方程的决定系数(R2=0.359)显著高于RSM10~ATI方程(R2=0.249),ETI估算RSM10的MRE(25.47%)低于ATI估算RSM10的MRE(31.54%)。
- 王艳姣闫峰
- 关键词:旱情监测
- 1960-2010年中国降水区域分异及年代际变化特征被引量:59
- 2014年
- 利用1960-2010年中国1840个台站年降水量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方法(REOF)对降水进行分区,并对各区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站点资料结合REOF方法实现的降水分区与中国降水实际区域分异特征比较符合,并与中国气候区划相一致。中国各区降水变化特征分析表明,东部各区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21世纪初发生雨带的南北移动过程,其中夏季雨带的移动主要受东亚夏季风和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西北地区降水以1985/1986年为突变年,西北西部地区降水由前期偏少转为偏多,主要与来自阿拉伯海和里海异常偏多的水汽输送有关;西北东部地区降水由前期偏多转为偏少,主要与季风的年代际减弱有关。东北地区降水在80年代初由前期接近正常转为偏多,90年代末降水由前期偏多转为偏少,主要与季风和西北太平洋水汽输送的年代际变化相关。西南部各区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2000年以前西南东北部地区降水与西部地区基本呈反向变化,主要受青藏高原地形、东亚季风和副热带高压等因素的影响,降水阶段性变化明显、成因复杂。
- 王艳姣闫峰
- 关键词:降水区域分异年代际变化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