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24)
- 作品数:70 被引量:438H指数:12
- 相关作者:李敬松杨兵王涛宫汝祥梁丹更多>>
- 相关机构: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神经网络在底水油藏直井含水上升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底水锥进是影响底水油藏直井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底水油藏的含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由于底水油藏含水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二者之间是一种非线性、不确定的复杂关系,这就致使常规的预测方法效率及精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应用数值模拟计算的累积产油、产水和产液回归得到的俞启泰水驱特征曲线,以求得反映底水油藏直井见水特征的参数b;以参数b为研究对象,编写BP神经网络,对4个底水油藏含水变化的影响因素与b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预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具有更好地自适应性,能较好的反映影响各种影响因素与b值的内在联系,而且预测精度较高。
- 王涛邓晗高档张钧茹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底水油藏含水率底水锥进
- 地震地质综合一体化技术在生物礁储层中的应用——以印尼SUNDA盆地H油田为例
- 2015年
- 针对H油田生物礁储层内部结构复杂、油气分布不均一等问题,确定了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油藏描述和评价思路。综合研究区钻测井、取心和地震资料,利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通过井-震结合搭建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生物礁沉积特征及演化。利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技术进行了波阻抗反演,进而反映有效储层的展布特征。应用层序约束地震、测井和地质多学科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油藏描述精度,降低勘探开发决策风险,为后期开发方案的部署奠定坚实基础。
- 李换浦李瑞军李敬松刘汝敏刘志鹏
- 关键词:生物礁层序地层波阻抗反演
- 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驱提高采收率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稠油油藏多元热流体吞吐后期受地层压力下降、边水突进等影响,周期产量递减快,继续吞吐开采提高采收率幅度有限。为研究多元热流体吞吐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方式,针对多元热流体的主要组成(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系统分析了多元热流体驱油机理,以我国渤海N油田为对象原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多元热流体驱油藏适应性,优化了多元热流体驱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多元热流体驱替开发可在吞吐开发基础上提高采出程度14.13%,对同类稠油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具有指导意义。
- 祁成祥杨兵李敬松冯祥郑伟
- 关键词:稠油提高采收率参数优化
- 稠油油藏水平井复合吞吐开采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水平井复合吞吐开采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CO2、N2和蒸汽进行稠油吞吐开发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它由水平井、CO2、N2和蒸汽四个关键部分组成。与常规蒸汽吞吐相比,水平井复合吞吐开采技术针对稠油油藏有以下优势:水平井可以增大注入能力与生产能力,且吞吐有效期长;CO2能有效降低稠油黏度,降低残余油饱和度,提高驱油效率;N2可以扩大注入蒸汽波及范围,降低注入蒸汽热损失。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蒸汽的利用效率,降低注入压力,提高油井产能,延长吞吐有效期,大幅提高了海上稠油产量,目前已在我国渤海建成10×104t的产能。
- 李敬松杨兵张贤松郑伟冯祥张伟
- 关键词:稠油水平井CO2N2
- 低渗透压力敏感油藏储量有效动用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低、特低渗透油藏具有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效应,在低速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其储层压力分布和储量动用规律与常规油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于其基本渗流特征分析,并考虑启动压力和压敏效应的综合影响,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渗流方程;结合油田开发实际,分析了低渗透油藏弹性能量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并采用稳定逐次替换和外推搜索法求解复杂渗流问题,得到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压力敏感影响下的衰竭开发过程中储层压力分布和储量动用规律;进而,在满足实际油田开发中油井开井日产油量要求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油藏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的求解方法,并结合实例计算分析得到了给定油藏生产条件下的储量有效动用界限.研究表明,对于低、特低渗透油田非达西渗流条件,需要综合考虑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来确定储量有效动用的界限,以指导油藏开发井网的合理部署.
- 苏彦春陈民锋
- 关键词:油田开发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压力敏感
- 层内生成CO_2调驱选井决策方法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层内生成CO_2调驱是一种集调驱、解堵于一体的新型提高采收率技术。目前此项技术的选井还主要是依靠经验方法,误差大。为了快速准确优选措施井,建立了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选井的数学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表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选井是一种客观有效的方法,该方法计算方便,实现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易于操作和推广。
- 王涛冯其红徐景亮张雪力李翔李敬松
- 关键词:选井模糊层次分析法
- 盐水层CO_2埋存潜力及影响因素数值模拟被引量:6
- 2012年
- 温室气体CO2使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表明,沉积盆地深部存在体积巨大的盐水层,盐水不宜开发利用,但可用来埋存CO2。本文首先对盐水层CO2埋存机制进行研究分类,得到盐水层CO2埋存量计算公式,在对埋存机制及公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综合分析水平渗透率、纵横渗透率比值、地层韵律、地层矿化度及温度对盐水层CO2埋存的影响,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盐水层的渗透率、纵横向渗透率比值、沉积韵律是影响盐水层CO2埋存量的主要因素,盐水层的矿化度和温度是影响CO2溶解量的主要因素。
- 赵利昌王涛
- 关键词:盐水层数值模拟
- 辽东湾坳陷X油田黏土矿物对注水开发储层物性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为摸清研究区储层物性变化规律,指导油田注水开发,以辽东湾坳陷X油田东二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中黏土矿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方法,通过对比不同位置、不同含水阶段密闭取心井黏土矿物体积分数、储层物性,结合古地貌与沉积环境,深入分析黏土矿物的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探讨黏土矿物对注水开发储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中黏土矿物主要为伊/蒙混层和高岭石,含有少量的伊利石和绿泥石;受古地貌与沉积环境两大因素控制,黏土矿物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南西地区古地貌低洼,储层埋深较大,以石英砂岩为主的河口坝砂体发育,伊/蒙混层含量高,而北东地区古地貌略凸起,储层埋深小,以长石砂岩为主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高岭石含量高;黏土矿物总含量低的储层水淹较强,黏土矿物总含量高的储层水淹较弱;伊/蒙混层含量高的储层,水淹后储层物性明显降低,而高岭石含量高的储层,水淹后储层物性明显变好。研究成果为储层剩余油描述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同类油田的注水措施优化、开发方案调整提供了理论指导。
- 张雪芳刘宗宾刘超刘欢张瑞
- 关键词:三角洲前缘黏土矿物储层物性
- 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基本思路和对策被引量:40
- 2013年
- 充分动用地质储量、实现效益最大化,是海上油气田开发的核心目标。受制于海上生产设施能力,海上油气田开发不能照搬陆上油田"滚动"开发经验,为此提出了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即综合时间、空间要素,科学预测未来3~5年的油气储量发现规模,合理规划和动用地下油气资源,为海上生产设施的路由、规模和预留能力提供决策依据,预先为将来的"滚动"开发奠定必要的基础。基于对陆上典型含油气盆地勘探开发历史的解剖,提出了海上含油气区带及其划分原则、油气资源量分类评价及动用原则和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程序。渤海油田石臼坨凸起区域开发实践表明,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理念可以合理动用、规划地下储量,共享工程设施,科学规划工程设施规模和工期。
- 胡光义孙福街范廷恩宋来明王晖李敬功高玉飞
- 关键词: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
- 不同注入气对裂缝性油藏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裂缝性油藏的原油储量非常丰富,但由于其非均质性严重,如何有效开发该类油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注气是现今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有效开发方式。为了解裂缝性油藏注入不同气体后原油物性变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类油藏分别注CO2及伴生气之后的原油高压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注CO2,注伴生气的饱和压力上升速度更快,即随着注气比例的增加,注伴生气越来越难达到混相。CO2对原油物性的影响更明显,如界面张力在注气比例为77.94%时已经消失,理论上已经达到混相,即注CO2的驱油效果要好于注伴生气。研究表明,注气能使裂缝性油藏中的原油黏度降低,界面张力下降,饱和压力升高;但不同注入气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 郭沙沙梅海燕王怀龙张茂林
-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注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