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145)

作品数:25 被引量:283H指数:11
相关作者:章明奎麻万诸杨东伟谢国雄孔樟良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市植物保护和土壤肥料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7篇土壤
  • 4篇水耕
  • 4篇水田
  • 3篇性状
  • 3篇养分
  • 3篇养分流
  • 3篇养分流失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水耕人为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茶园
  • 2篇施肥
  • 2篇蔬菜
  • 2篇水改旱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类型
  • 2篇土壤质量
  • 2篇团聚体
  • 2篇团聚体稳定性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
  • 5篇浙江省农业科...
  • 4篇浙江省建德市...
  • 4篇杭州市植物保...
  • 2篇温州科技职业...
  • 2篇浙江省亚热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杭州市临安区...

作者

  • 23篇章明奎
  • 5篇麻万诸
  • 4篇杨东伟
  • 4篇谢国雄
  • 3篇孔樟良
  • 2篇王阳
  • 2篇张慧敏
  • 2篇徐秋桐
  • 2篇黄超
  • 1篇吕晓男
  • 1篇王京文
  • 1篇黄佳鸣
  • 1篇王晓旭
  • 1篇汪建国
  • 1篇刘丽君

传媒

  • 7篇土壤通报
  • 3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浙江农业学报
  • 2篇Journa...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科技导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茶叶科学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7篇201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田返旱地后铁锰氧化物及其相关性状的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选择了浙江省潜育、铁渗、铁聚和简育4类水耕人为土,采用田间观察与化学分析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了水田返旱种植蔬菜、苗木后土壤剖面形态学特征和铁、锰氧化物化学形态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返旱后,土壤冬季地下水位下降;铁锰新生体的剖面形态变化大于化学组成的变化,水耕表层的变化大于水耕氧化还原层的变化,铁锰无定形氧化物和络合态氧化物的变化明显大于其游离氧化物和全量的变化。总体上,返旱后水耕表层的铁锈根孔、鳝血斑数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无定形铁、铁的活化度、络合态铁和水溶性铁显著下降,而水耕氧化还原层的变化较小。
杨东伟张慧敏章明奎
关键词:水耕人为土氧化锰
杭州城市绿地表土理化性状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自杭州城区选择了102个代表性绿地表层土壤,研究了不同类别绿地表土物理、化学和肥力性状。结果表明:城市绿地不同于农地和自然林地,具有较高的>5 mm砾石含量和较高的容重及较低的孔隙度;其土壤pH值、有效磷、速效钾和重金属含量均较高。城市绿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低于自然林地,但高于一般农用地。土壤容重和坚实度以绿地间的露地土壤最高,其次为草坪和乔木地,灌木/花草地和树池土壤较低。总体上,杭州城市绿地土壤CEC以中下为主,有机质和全氮以中等为主,有效磷和速效钾较为丰富,重金属呈现轻度污染;pH值以中性为主,质地以壤土为主,比较适合植物的生长,但该市多数绿地土壤容重较高,这可能是该市绿地对植物生长和土壤透水性的主要限制因素。
谢国雄章明奎吴崇书汪建国
关键词:城市绿地绿地类型土壤容重土壤污染
浙西丘陵区水田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组成与稳定性的变化被引量:1
2014年
选择浙西低丘地区的黄筋泥田和红紫砂田2类土壤的水田与相应改旱不同年限的旱地、果园和茶园,比较研究了水田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田改旱后,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水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定性团聚体数量均呈现下降,土壤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减弱,其中,水稳定性团聚体的下降比非水稳定性团聚体更为明显。水田改旱种植旱粮,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稳定团聚体、水稳定性团聚体及团聚体的稳定呈持续下降;而当水田改旱种植果树和茶树时,初期土壤中>5.00 mm和>0.25 mm非稳定团聚体、水稳定性团聚体和团聚体的稳定呈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增加,其大团聚体逐渐恢复。改旱后土壤团聚体的变化与其有机碳和无定形氧化铁数量发生变化有关。
孔樟良章明奎
关键词: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
Effect of moisture regime on the re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addy soil被引量:29
2011年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dynamics of solid-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dded Cu, Pb, Cd, and Hg in a typical Chinese paddy soil incubated under three moisture regimes (75% field capacity, wetting-drying cycle, and flooding). The heavy metals spiked in the soil were time-dependently transferred from the easily extractable fraction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 into less labile fractions (Fe-Mn oxide- and organic matter-bound fractions), and thus reduced lability of the metal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for the carbonate-bound and residual frac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during the whole incubation. Change rate of the mobility factor (MF), a proportion of weakly bound fractions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bound) in the total metal of soil, refl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metal speciation from the labile fractions toward stable fractions. It was found that soil moisture regime did not change the direction and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of metal speciation, but i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In general, the paddy soil under flooding regime had higher metal reactivity compared with 75% field capacity and wetting-drying cycle regimes, resulting in the more complete movement of metals toward stable fractions.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pH, precipitation of the metals with sulfides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morphous Fe oxides under submerged condition.
Shunan ZhengMingkui Zhang
关键词:SPECIATIONREDISTRIBUTION
新安江库区消落带土壤向水体释放磷的潜在风险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大型水库周边因季节性水位变化可形成一定宽度的消落带,其中的土壤对磷的吸持或释放可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本文以新安江库区消落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库区消落带土壤磷的吸附容量及其对磷的吸附与释放行为。结果表明,库区内消落带土壤最大磷吸附容量在197.6~659.6 mg·kg-1之间,平均为438.5 mg·kg-1,属于中等磷吸附水平。土壤对磷零吸附时的磷平衡浓度(EPC0)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磷的阈值。当EPC0值大于水体磷浓度时,土壤以释放磷为主导;小于水体磷浓度时,土壤则以固定磷为主。研究土壤的EPC0值在0.009 8~0.55 mg·L-1之间,平均为0.086 mg·L-1,与土壤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在研究设定的溶液磷初始浓度范围(0~0.12 mg·L-1)内,大多数消落带土壤与磷溶液的作用过程为释放-持留交互型,只有个别磷积累较高的土壤属于释放型。消落带被临时农用后,其向水体释放磷的风险明显增加。在目前库区水质状况下,当土壤有效磷超过11 mg·kg-1时,消落带土壤以磷释放型为主。
孔樟良谢国雄章明奎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水体
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对涂地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在浙东滨海平原选择连作时间为3~4年,8~10年和20年以上的大棚蔬菜地及蔬菜-水稻轮作8~10年和20年以上的大棚蔬菜地,同时选择刚围垦和经围垦改良脱盐的其他农地作为对照,分析研究不同种植年限和种植模式蔬菜地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探讨长期种植蔬菜对涂地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垦涂地种植蔬菜3~4年内,土壤有机质、氮和磷的全量和有效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质量明显改善;连作蔬菜8~10年后,土壤速效养分继续呈增加趋势,但土壤盐分显著积累,同时土壤生物学性质明显恶化(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降低)。与连作相比,轮作可显著地防止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恶化。磷脂脂肪酸(PLFA)的方法研究也表明,蔬菜种植时间、种植方式(连作、轮作)对土壤生物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单英杰章明奎
关键词:蔬菜连作轮作生物化学性质
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及其起因被引量:15
2014年
以浙江省为例,探讨了水稻土的酸化特征,并通过定点观察研讨了该省水稻土的酸化速率和酸化原因。结果表明:浙江全省水稻土pH值主要在4.50—6.50之间,以酸性为主,pH值中值为5.70;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目前水稻土呈现明显的酸化:pH值在5.5以下的土壤比例明显地增加,而pH值在5.5—7.5之间土壤的比例明显地下降,pH值中值下降了0.39个单位。定点调查表明,近30年内水稻土的pH值下降量在0.17~0.83之间,下降速率表现为蔬菜地〉桑园地〉苗木地。分析认为,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长期旱作及大气酸沉降是引起水稻土酸化的主要原因;与其它土地利用方式相比,长期种植水稻可减缓土壤的酸化。
李艾芬麻万诸章明奎
关键词:水稻土土地利用土壤酸化
水稻土种植苗木后水耕表层发生学性状的变化被引量:2
2019年
分别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和杭州市萧山区选择了9组水田与苗木地成对对比土壤和48个具不同苗木种植时间的系列土壤样点,研究了种植苗木后水稻土水耕表层发生学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土种植苗木后,除土壤水分状况发生改变外,水耕条件下形成的水耕表层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犁底层消失、犁底层与耕作层的容重比变小及土壤结构体表面锈纹锈斑下降可在种植苗木后较短时间内发生;而土壤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下降及氧化铁活化度的下降是1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最后水耕表层的特征完全消失。
吴颖琦姜佳燕顾国平章明奎
关键词:水稻土苗木氧化铁犁底层
长期不同施肥对茶园土壤碳氮磷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从浙西茶区采集了34个茶园表层土壤,按施肥模式分为施用有机肥+化肥、单施化肥和不施肥等3组茶园,用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下茶园土壤碳、氮、磷库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3组施肥模式之间的茶园土壤p H和有机碳含量差异不明显;单施化肥或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全磷、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茶园;全磷与全碳的比例(P/C)和全氮与全碳的比例(N/C):化肥>有机肥+化肥>不施肥;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的有机质结合态磷比例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和不施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的钙结合态磷的比例明显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土壤,不施肥土壤的闭蓄态磷的比例高于施有机肥+化肥和单施化肥土壤;单施化肥土壤具有较高的NO3--N/NH4+-N比和无机氮含量;施用有机肥+化肥土壤有较高比例的颗粒态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基于19项分析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的34个土壤进行聚类的结果也表明,土壤之间碳、氮、磷库组成的差异主要与施肥模式有关。施用有机肥+化肥的茶园土壤养分较为协调。
吴崇书章明奎
关键词:茶园土壤施肥模式
钱塘江附近农田土壤磷的积累及其流失的潜在风险被引量:4
2019年
为探讨钱塘江周边农田土壤磷流失风险,采集了181个代表性农田土壤,分析了土壤藻类可利用磷、植物有效磷(Olsen P)、水溶性磷和磷零吸附时的磷平衡浓度(EPC0)。结果表明,土壤藻类可利用磷在5.89~932.65 mg·kg^(-1)之间,平均为105.30 mg·kg^(-1);植物有效磷在1.00~444.76 mg·kg^(-1)之间,平均为30.57 mg·kg^(-1),达到较高水平;蔬菜地土壤磷素积累明显高于一般农田。土壤水溶性磷含量和EPC0值随土壤中植物有效磷积累而增加,当土壤中植物有效磷超过60 mg·kg^(-1)时,土壤水溶性磷含量迅速增加;土壤中植物有效磷>60 mg·kg^(-1)的样品比例达11.60%。土壤EPC0可作为评价土壤磷素向水体释放磷的强度指标,根据土壤EPC0值与植物有效磷之间的线性关系,估算得到的径流中磷达到Ⅰ、Ⅱ、Ⅲ、Ⅳ、Ⅴ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上限值相应的土壤植物有效磷临界值分别为7.9、13.7、20.9、28.2 mg·kg^(-1)和35.4 mg·kg^(-1),研究区大约有35.9%的农田磷积累可能产生的地表径流磷含量在Ⅳ~劣Ⅴ类的范围。研究认为,钱塘江近江地段部分农田土壤中磷素已有明显积累,存在较高的流失风险。建议把植物有效磷为30 mg·kg^(-1)和60 mg·kg^(-1)分别作为这一区域农田磷肥限量施用和禁止施用的参考值。
应金耀阮弋飞邬奇峰谢国雄章明奎
关键词:农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