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GK201404005)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翀李强任志远李忠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植被
  • 2篇植被覆盖
  • 2篇谐波
  • 2篇谐波分析
  • 2篇固碳
  • 2篇NPP
  • 1篇动态测评
  • 1篇对植
  • 1篇植被物候
  • 1篇生长季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条件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生态系统
  • 1篇物候
  • 1篇价值量
  • 1篇固碳释氧
  • 1篇傅里叶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3篇陕西学前师范...
  • 2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张翀
  • 3篇李强
  • 2篇任志远
  • 1篇李忠峰

传媒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12a三江源地区植被物候对水热的响应被引量:13
2016年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结合谐波分析法与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年植被物候特征值进行了确定,并分析了年际物候对不同时段水热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和气温的增加都会使植物生长季始期推迟。2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末期与累积降水和气温的最值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80 6和-0.067 8,说明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增加会使植物生长季末期推迟,而累积气温的升高会使植物生长季末期提前,但累积气温影响相对较小。而响应时段累积降水量的增加,会使植物生长季长度延长;累积气温的升高,会使植物生长季长度缩短。3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长度的年际变化,受生长季末期的影响较大。4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季始期主要受前一年累积气候要素影响强烈;生长季末期主要受生长季内累积降水影响强烈。生长季长度受生长季之前的累积气温的作用强烈。
李强
关键词:植被物候水热条件生长季谐波分析
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1999-2010年SPOT 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偏相关分析、线性趋势等方法对三江源地区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了判断,从而利用主要气候因子进行线性拟合,进而得到残差趋势来反映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植被覆盖由东向西逐渐减小。12年间,植被覆盖呈改善趋势,平均变化率为0.047/10a。山地草原改善最为明显,其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常绿针叶林,亚高山、高山植被,矮半灌木荒漠改善趋势最不明显。黄河源区变化率最高,其次是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改善效果最差。②三江源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主要受气温影响,其次在黄河源区北部、长江源区中东部分布有降水影响区以及水热共同影响区。常绿针叶林受水热共同影响,高山、亚高山以及高寒植被主要受气温影响,山地草原主要受降水量影响。③1999-2010年,三江源地区平均残差趋势为0.018/10a,表明人类活动对三江源地区的植被覆盖变化呈正影响。人类活动对山地草原的正影响作用最强烈,其次是山地常绿针叶林,其他由大到小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山植被、亚高山植被和高寒匍匐矮半灌木荒漠。黄河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受人类活动的正影响作用较强且相当,其次为长江源区,高寒荒漠草原区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小。
张翀李强李忠峰
关键词:植被覆盖
陕北地区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量动态测评被引量:24
2015年
基于1980-2010年的遥感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利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陕北地区植被净第一生产力进行了测评,从而计算得到植被固碳释氧价值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固碳释氧物质总量排序为:草地>林地>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分布上,陕北地区南部和北部府谷县和神木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变化的波动性较强,陕北西北部碳释氧价值总量的年际变化较为平缓。近30年来,陕北地区固碳释氧价值总量总体上呈持续增加趋势,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增加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榆林中北部地区,且大部分呈可持续增加趋势;减小区主要分布在陕北西南部的甘泉县、富县、黄陵县、志丹县的南部以及延安市南部的富县与宜川县的交界处,且呈强烈的持续减小趋势。生态固碳释氧价值量与月降水量整体上呈正相关,与月均温呈负相关。固碳释氧价值量的变化对降水量的变化响应较敏感,气温需要通过与其他气候系统进行耦合,从而协同对固碳释氧价值量产生影响。陕北地区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总量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强,两者在空间上呈现出正相关,且由南向北、由东南向西北呈减小的趋势;价值总量与气温的相关系数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中南部呈负相关,北部呈正相关。
张翀任志远
关键词:NPP生态系统固碳释氧价值量
基于NDVI时间序列的近12年中国植被覆盖的单调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基于1999—2010年SPOT—VEGETATION旬值NDVI数据,并结合谐波分析、线性趋势和Kendall’sτ趋势等方法对中国各年植被生长季起止时刻进行了确定,并得到中国生长季植被覆盖的单调性趋势。结果表明:(1)1999—2010年中国植被覆盖呈明显增加趋势。中国植被覆盖变化存在4a的稳定增长期与1a的突然下降期。(2)中国生长季植被覆盖Kendall’sτ趋势平均值为0.287 3,总体上呈持续改善趋势,持续性较高的改善区主要分布在105°E以东,30°—40°N之间的区域。(3)中国植被覆盖受纬度地带性影响较为明显。纬度低,生物多样性程度较高的地区,则植被覆盖改善趋势明显,持续性强,反之改善趋势及持续性较低。黄三角和风沙区等生态脆弱区,长三角、珠三角与兰州市周边地区等经济快速发展区,植被覆盖退化严重。
李强张翀
关键词:植被覆盖谐波分析
基于生态系统固碳的陕北大气CO2治理成本核算被引量:1
2016年
基于2000-2012年的遥感数据和气象台站实测数据,利用光能利用模型对陕北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进行了测评,从而计算得到植被固碳价值量,进而估算出陕北各个县区CO2治理成本,并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2年陕北大气中超出350×10-6的CO2、生态固碳与需要治理的CO2的多年月均值分别为12.58、0.76和11.81 t·hm-2,月变化率分别为0.066 0、0.002 7和0.063 2 t·hm-2·mon-1。(2)在CO2治理单位面积的平均成本核算中,森林、灌丛与草丛属于生态型植被,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其他植被类型均属消耗型,其中投资成本由大到小依次为荒漠植被>草原>栽培植被>草甸。(3)空间上,由于不同地表覆盖固碳的差异性,陕北单位面积CO2治理平均成本由南向北逐渐增大。陕北南部属于生态型,各县区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陕北中北部地区属消耗型,分县区单位面积CO2治理平均成本居高不下。(4)2000、2006和2012年陕北CO2治理合计成本分别为3.40×108、9.42×108与18.16×108元·a-1。CO2治理合计成本变化率由东向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陕北南部县区CO2治理合计成本变化相对较慢,而陕北中北部的CO2治理成本在极显著升高。
张翀任志远
关键词:NPP固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