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103-002)
- 作品数:21 被引量:309H指数:9
- 相关作者:朱昌雄马友华胡宏祥黄亚丽龚明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肥素及有机质等养分,是国内尚未利用的农产品资源。本次实验取样在安徽巢湖的小柘皋河流域的实验基地,共采取40个经过处理过的不同的土样,这些处理包括对水稻秸秆施肥方式的不同,腐熟菌剂的用与不用...
-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 关键词:水稻秸秆土壤微生物
- 文献传递
- 农林复合措施保土保肥试验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在安徽省开展了4组农林复合间作试验。结果表明,等高种植和棉花可明显降低径流中氮、磷的流失,其中等高种植山芋的径流中全氮、全磷分别为10.481mg/L和0.122mg/L,顺坡种植山芋的径流中全氮、全磷则分别为43.112mg/L和0.285mg/L;等高种植棉花的径流中全氮、全磷分别为3.779mg/L和0.109mg/L,顺坡种植棉花的径流中全氮全磷则分别为38.980mg/L和0.288mg/L。沟渠拦截了径流和泥沙,也拦截了水土携带的氮、磷,观察期间,沟渠拦截1号至4号地块径流中氮素总量分别为575.09,631.18,199.45,710.05mg,磷素总量分别为54.54,21.42,23.24,30.13mg;沟渠拦截1号至4号地块流失泥沙中氮素总量分别为3.00,2.95,1.07,3.35g,磷素总量分别为0.80,0.67,0.21,0.69g。山芋—杨树—棉花—杨树复合间作明显降低了农田水土和氮、磷流失量,观察期间,山芋—杨树—棉花—杨树复合间作的径流量和流失泥沙量分别为2623cm3/m2和17.31g/m2,而单一山芋种植下为3138cm3/m2和19.76g/m2,单一棉花种植下为2658cm3/m2和17.87g/m2;山芋和棉花单位面积产生径流中氮磷平均值分别为17.88mg/m2和0.25mg/m2,泥沙中氮磷平均值分别为21.30mg/m2和5.24mg/m2,而山芋—杨树—棉花—杨树复合间作的对应径流和泥沙中氮磷值分别为14.23,0.22,20.08,4.85mg/m2。农林复合生产与沟渠拦截对保土保肥和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 胡宏祥朱小红严平马友华周俊李道林
- 关键词:径流泥沙氮磷
- 水生植物重建工程对小柘皋河富营养化水质的净化效果被引量:8
- 2011年
- 利用筛选出来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茭草〔Zizania latifolia(Griseb.)Stapf〕、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菱角(Trapa natans Linn.)、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inn.)6个工具物种,在小柘皋河道内进行水生植物群落重建恢复试验工程,并对该河道工程区内的水质进行1 a检测.结果表明:恢复后小柘皋河植被面积占整个河道的65%~75%,河道水生植物年生产量约1.42×106 kg(以湿质量计),相当于1.98×1012 J(能量);河道内的水生植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水力冲击负荷能力,能适应河道污水水质和水量均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对污水中CODCr,TN,NO3--N,TP和NH4+-N等均有去除作用,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23.61%,25.00%,26.37%,32.93%和33.55%.
- 韩飞园周非刘雪花王妍周忠泽高攀孙庆业
- 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
- 黑曲霉H1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溶磷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构建溶磷黑曲霉H1的cDNA文库,并从中筛选溶磷相关基因。【方法】利用SMART技术合成黑曲霉H1的双链cDNA并将其连接于pBluescript II SK(+)载体上,将重组质粒转化E.coli HST08,得到黑曲霉的初级cDNA文库。利用难溶磷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克隆子,测序并利用Blast分析基因序列。在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克隆子对溶液pH值、可溶磷含量的影响和产有机酸实验。【结果】成功构建了黑曲霉H1的cDNA文库,其初级库容量约为5.65×106cfu/mL,重组率约为99.15%;通过难溶磷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圈的克隆子61个,其中克隆子H-54的cDNA序列长839 bp,基因编码氨基酸残基序列长179n.t。克隆子E.coli HST08 H-54在液体难溶磷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有机酸的表达量,并增加了有机酸的种类,在培养12 h后,溶液中开始产生甲酸和乙酸,在24 h后,溶液中产生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培养36 h,溶液pH值由6.32降到3.93,可溶磷含量达到0.105 mg/mL。【结论】从黑曲霉H1中获得1个溶磷相关基因,将其命名为psgA。
- 唐超西龚明波李顺鹏朱昌雄
- 关键词:黑曲霉CDNA文库
- 微生物菌剂在农业废弃物堆肥腐熟过程中的应用及其田间试验效果被引量:9
- 2011年
- 以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堆肥腐熟成分和蘑菇渣为堆肥原料,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堆肥试验,研究其在农业废弃物堆肥腐熟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堆肥腐熟后肥料样品对黄瓜和青椒的增产效果,以验证其肥效。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有助于堆肥腐熟后样品的氮、磷、钾的保全和有机质的增加,促进养分均衡。添加微生物菌剂的堆肥腐熟肥料样品在田间试验中对黄瓜和青椒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分别为22.21%和19.87%。
- 李世贵王飞顾金刚朱昌雄
- 关键词:微生物菌剂农业废弃物蘑菇渣堆肥
- 南方城市近郊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正趋向于城市垃圾,基于农村人口居住地较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也低于城市水平,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与模式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技术课题。本文在湖南省长沙县、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近郊农村生活垃圾调查的基础上,对可腐熟降解类生活垃圾的养分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模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分类处理模式可使农村生活垃圾在村级水平减量60%~70%。
- 李世贵郭海徐小峰顾金刚朱昌雄
- 关键词: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化
- 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构建及其溶磷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cDNA文库,筛选溶磷相关基因。【方法】利用SMART技术构建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通过难溶磷培养基筛选具有溶磷能力的转化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在难溶磷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转化子对溶液pH值、可溶磷含量的影响和产有机酸试验。【结果】成功构建了草酸青霉菌I1的初级cDNA文库,其库容量约为5.29×106cfu.mL-1,重组率为99%;利用难溶磷固体培养基筛选,得到具有溶磷圈的转化子48个,其中转化子I-4的cDNA序列全长536 bp,为一个新的序列,基因编码氨基酸残基序列长129 n.t。转化子E.coli HST08 I-4在液体难溶磷培养基中培养,提高了有机酸的表达量,并增加了有机酸的种类,在培养12 h后,开始产生乙酸,24 h后,溶液中产生乳酸、苹果酸和α-酮戊二酸,培养36 h,溶液pH值由6.32降到3.69,可溶磷含量达到0.1076 mg.mL-1。【结论】从草酸青霉I1中筛选到一个溶磷相关基因pstI。
- 唐超西龚明波李顺鹏朱昌雄
- 关键词:CDNA文库有机酸
- 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质量评价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凝胶共包埋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制备固定化颗粒,从物理性状和化学性能2个方面综合评价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的质量。物理性状主要指颗粒是否成球、胶体粘连状况、颗粒弹性、稳定性和传质性能等;化学性能指异养型亚硝酸细菌固定化颗粒对氨氮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制备颗粒的配方可改善固定化颗粒的物理性状;污水中添加碳源有利于提高固定化颗粒的除氮能力;在稳定处理期包埋2种活菌量的固定化颗粒去除氨氮效果差异不显著。此外,也发现固定化颗粒去除人工污水中氨氮的过程较为复杂,物理吸附、分子扩散和微生物硝化作用同时存在,其中微生物起主要作用。
- 肖晶晶朱昌雄孙东园黄亚丽郭萍田云龙
- 关键词:物理性状化学性能
- 三级生态塘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研究了三级生态塘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实际处理效果。近1年半的监测结果表明,三级生态塘能有效去除污染物,对COD的去除率一般在60%以上、大部分时间在80%以上,对TN的去除率在80%以上、最高达到95%,对NH+4-N和TP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最终出水水质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兼性塘/生物塘设置的水体强化循环无动力复氧系统能有效提高生态塘内的DO浓度,使其由厌氧进水中的不足2 mg/L增加到生物塘内的6 mg/L以上,增氧效果明显,提高了脱氮除磷效果。三级生态塘的处理效果受温度影响很小,该技术适于在巢湖流域等具有坑塘改造条件的农村区域推广应用。
- 黄治平张克强朱昌雄杜连柱龚明波翟中葳
-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巢湖流域
-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水稻秸秆的腐解特征。结果表明,水稻秸秆还田腐解率随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而腐解速度早期快后期慢;还田秸秆量越大,腐解速率越慢;水稻秸秆还田深度在5 cm时腐解速度要快于10 cm深还田和表层还田。实行秸秆还田对作物具有增产作用,增产幅度达17.43%。
- 胡宏祥马中文邵致远
- 关键词:腐解特征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