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306011)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306011)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齐铎袁美英周奕含韩冰张桂华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气象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河北省气象局科研开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降水
  • 2篇暴雨
  • 1篇低槽
  • 1篇地形
  • 1篇东北冷涡
  • 1篇动力分析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多尺度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对流
  • 1篇中尺度对流系...
  • 1篇水汽
  • 1篇水汽输送
  • 1篇台风
  • 1篇强降水
  • 1篇强降水过程
  • 1篇热带
  • 1篇冷涡
  • 1篇结构特征
  • 1篇雷暴

机构

  • 3篇黑龙江省气象

作者

  • 2篇齐铎
  • 2篇袁美英
  • 1篇张桂华
  • 1篇韩冰
  • 1篇孟莹莹
  • 1篇周奕含

传媒

  • 1篇高原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黑龙江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一次MCS活动的环境特征及动力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TBB资料以及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18日至20日的华北暴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副热带高压外围500 hPa高空槽是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有多个对流云团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生、发展并影响华北区域,MCS云团在高空西风急流转折点与副热带急流转折点及两条急流交汇点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发生或发展,引发了这次华北暴雨到大暴雨天气。暴雨区域低层具有大的水汽辐合、大的能量场,低层能量大值区域与高层能量大值下伸区域具有较大的上升速度、大的散度,高空辐散值大于低空辐合,高空急流的动力辐散作用显著。
王淑云张唯魏秀梅崔倩
关键词:中尺度对流系统急流槽
黑龙江省一次大暴雨干侵入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结合FY-2F卫星云图,分析了2017年8月3日黑龙江中西部大暴雨天气成因及干侵入作用。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主要是由华北上空的低槽以及地面低压东移至黑龙江地区加强发展产生的,海上台风"奥鹿"和副热带高压西侧偏东、偏南气流为本次暴雨过程供应了充足的水汽;中高纬度的高空急流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通过等熵面的物理量场分析,追踪到本次暴雨干侵入的源头在巴尔喀什湖附近的对流层顶附近,随中高纬度西风气流入侵到低压后部。干侵入促使高位涡下传引起中低层的位涡异常,诱发地面低压加强发展,为暴雨的产生提供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干冷空气侵入并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上,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不稳定层结条件。
孟莹莹袁美英李树岭
关键词:低槽副热带高压台风高空急流干侵入
一次东北冷涡过程的结构特征与降水关系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利用FNL1°×1°逐6 h再分析资料、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对近10年来一次最强典型东北冷涡区域性暴雨过程在东北冷涡环流演变不同阶段中的动力、热力、水汽条件及不稳定能量与降水的关系进行诊断分析。根据冷涡系统的环流特点,将冷涡过程划分为初生、发展、成熟和减弱等阶段。冷涡初生阶段,降水主要分布在垂直运动较强的位置,降水强度不大;发展阶段,斜压性较强,冷涡前部有大范围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叠加,降水主要分布在冷涡前部切变辐合最强的位置,降水强度与低层辐合中心强度及垂直速度成正比;成熟阶段,冷涡演变为准正压结构,垂直上升运动的强度和范围都达最大,广泛分布在冷涡中心及前部,降水中心向冷涡中心移动,强度与发展阶段接近,该阶段降水与不稳定能量分布及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关系更为密切,但与动力因子相关程度下降;减弱阶段,降水变得分散,强度迅速减弱,与环流及物理量之间关系的规律不再显著。在冷涡演变的整个过程中,偏南、偏西及偏东的水汽通道对水汽的输送和集中是此次强降水得以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偏南气流带来的水汽净流入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降水区水汽净收入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齐铎袁美英周奕含韩冰
关键词:东北冷涡暴雨水汽输送
一次强降水过程的多尺度环流背景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4年7月19日影响黑龙江省西部中尺度对流过程的天气尺度、中尺度环流背景及地面要素演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在台风与西风带系统远距离作用的背景下,由高空急流、冷涡、低层切变线与冷锋相互配合产生的。过程持续时间短、强度大、局地性强。副高外围偏南风引导远距离台风携带的暖湿气流向东北地区输送,与高空冷涡后部干冷空气配合,形成低层暖湿高层干冷的不稳定层结,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冷锋和喇叭口地形的辐合抬升相互配合,使暖湿气流抬升,冲破中层抑制,触发对流,使前期累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高空急流的辐散和通风作用使上升运动和不稳定层结维持,降水持续,且强度增强。受干冷空气卷入和强降水粒子蒸发的影响,系统后部出现较强冷池,使强降水同时伴有雷暴大风。随着系统后部冷池及冷空气主体的抬升,暖湿空气抬离地面,过程结束。
齐铎张桂华
关键词:地形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