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GYHY201306016)

作品数:12 被引量:194H指数:8
相关作者:刘志雄戴泽军彭莉莉吴贤云陈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湖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湖南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暴雨
  • 3篇降水
  • 2篇域模式
  • 2篇三维变分
  • 2篇数值预报模式
  • 2篇气候
  • 2篇气候特征
  • 2篇气温
  • 2篇背景误差协方...
  • 2篇初值
  • 1篇导线
  • 1篇低海拔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汛期
  • 1篇汛期暴雨
  • 1篇雨量
  • 1篇雨型
  • 1篇灾害
  • 1篇灾害成因

机构

  • 2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湖南省气象科...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怀化市气象局

作者

  • 1篇李兴宇
  • 1篇陈红专
  • 1篇陈超君
  • 1篇王叶红
  • 1篇杨加伦
  • 1篇朱宽军
  • 1篇吴贤云
  • 1篇彭莉莉
  • 1篇吴璐
  • 1篇陈涛
  • 1篇戴泽军
  • 1篇刘彬
  • 1篇尹泉
  • 1篇刘志雄

传媒

  • 5篇暴雨灾害
  • 1篇中国电力
  • 1篇气象科技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灾害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气象研究与应...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4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降雨型地质灾害致灾雨量阈值分析被引量:55
2014年
湖南省是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基于1980—2007年湖南97个常规观测站逐12h、逐日降雨量资料和同期发生的地质灾害及湖南灾害大典记录的地质灾害信息,在计算地质灾害发生前1~9d的有效雨量的基础上,判别和筛选了由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并引入合理的判别系数判定了致灾的不同降雨类型,从而得出了不同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阈值。研究发现2142条有效地质灾害信息中,64.6%属于降雨型地质灾害(共1384例),其中又有91.4%由短期降雨造成,8.6%由长历时降雨造成;结合致灾雨量阈值给出的不同类型降雨对地质灾害发生的贡献率、雨量阈值和灾害发生频次的分布图,直观显示了全省分县致灾临界雨量及不同降雨型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陈静静姚蓉文强唐杰何正阳曹恒娅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华中区域模式三维变分中夏季背景误差协方差统计与对比试验
三维变分同化利用背景信息和观测信息得到最优的初值,其中作为背景信息权重的背景误差协方差(B)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着观测值订正到背景场的程度、以及控制信息从观测位置向四周传播的方式,决定模式变量之间在动力上是否协调一...
王叶红陈超君赵玉春
关键词:数值预报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降水初值
文献传递
近54a湖南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15年
基于1960—2013年湖南88个台站逐日降水数据,采取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4 a湖南区域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时间变化上看,近54 a湖南区域暴雨日以6月208 d为最多,1月0 d为最少;夏季、春季、秋季及冬季区域暴雨日数占总日数的百分比依次为60%、29%、10%及1%。暴雨日数、暴雨强度均值突变点分别为1994年、1995年,暴雨初日的均值突变点为1983、1994年,暴雨终日无均值突变;暴雨日数与暴雨强度(暴雨发生终日)总体上呈上升(后延)趋势。基于突变点分段线性趋势分析表明,仅暴雨日数在1994—2013年及暴雨强度在1960—1994年期间呈显著下降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区域暴雨强度及其与非区域暴雨强度的差值、区域暴雨持续2日或以上的暴雨强度及其与单日暴雨强度的差值的大值区主要位于湘西北及湘东南,小值区主要位于湘西南-湘东北的带状区域;全部站点的区域暴雨强度均大于非区域暴雨强度,89%的台站持续2日或以上的区域暴雨强度大于单日区域暴雨强度。区域暴雨、总体暴雨的台站暴雨最长持续日数分别为1~4 d、2~4 d,均集中在2~3 d且其站数占总站数的百分比分别为97.7%、96.6%。
戴泽军刘志雄李易芝彭莉莉
关键词:暴雨区域暴雨气候特征
2013年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被引量:46
2013年
应用湖南多部雷达和探空资料、中小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南岳高山站逐时观测资料及LAPS局地分析资料,对2013年3月19日湖南首场致灾性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强冰雹和雷暴大风预警着眼点及其可预警性。结果表明:强对流发生前,近地面晴空辐射增温、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温度梯度直减率以及近地层较好的水汽条件为强对流风暴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潜势条件;中低层冷平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能量锋和露点锋以及近地面层弱辐散、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动力耦合结构是强对流发生的有利天气背景,中低层冷空气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触发机制;强对流风暴的前期以超级单体风暴和多单体风暴为主,超级单体风暴东移北上过程中与湖南西部不断新生的对流回波结合后发展成飑线,飑线维持、发展过程中出现"弓形"回波、中层径向辐合(MARC)、低层辐散、速度大值区等特征;在短临预警服务中,中低层明显的钩状回波结构、持续偏高的反射率因子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VIL)值为靖州强冰雹预警的发布提供了有效依据,而低仰角距离地面1 km内的径向速度大值区(大于20 m.s-1)则为道县雷暴大风预警提供重要参考。
叶成志唐明晖陈红专田莹
关键词:飑线触发机制
湖南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环流客观分型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2006—2014年4—9月湖南117例强降雨天气过程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依据湖南省暴雨预报经验和方法,将强降雨天气过程分为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副高边缘型、台风型、梅雨锋切变型和华南准静止锋型6种类型。在此基础上,以同期222个暴雨日当天08时20°—35°N、105°—120°E范围内500 h Pa高度场和850 h Pa径向风为参数,采用K-均值聚类法,通过反复迭代得到6类暴雨日客观天气型。结果表明:第1、2、6类暴雨日天气形势场特征和强降雨落区分别有60%以上与台风型、低涡冷槽型、地面暖倒槽锋生型强降雨过程的特征吻合;第3、4、5类暴雨日分别出现在2种或以上强降雨天气过程期间,其天气形势场和强降雨特点对应强降雨过程的不同阶段;6类聚类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湖南省汛期暴雨的天气形势和降雨特点,分型结果可作为湖南汛期暴雨预报客观分型的参考依据。
陈静静叶成志吴贤云
关键词:强降雨客观分型
湖南两次流域性致洪暴雨异同点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水情资料及灾情资料,对发生地点、季节及影响系统相似的2010年7月8-14日和2012年7月11-19日两次湖南省持续性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暴雨过程均具有持续时间长、暴雨频繁且集中、累计雨量大、洪涝严重等特点;(2)东北冷涡加强、副高东退南落,冷、暖空气在湖南交汇,导致连续性暴雨发生;(3)"10.7"暴雨过程冷、暖气流势力相当,雨带呈东西向,稳定少动,致灾性强。而"12.7"暴雨过程冷空气势力较强,雨带呈移动性,虽然致灾范围广,但灾情较前者轻。
许霖姚蓉陈斗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成因
近58年南岳高山气温变化特征及与低海拔地区对比被引量:11
2013年
运用线性回归对南岳高山气象站自建站以来(1953—2010年)的年、季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进行气候趋势分析,同时用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确定其突变位置。通过上述方法,获得半个多世纪以来在近对流层自由大气底部这一特定高度上,南岳高山气温变化规律。通过与衡山县、衡阳市近50年气温变化对比,分析南岳高山与低海拔地区气温变化的差异性及城市化对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近58年来,在周边环境变化很少且受人类活动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南岳高山年平均气温、最高(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分别上升了1.0℃、0.8℃和1.1℃;四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而最高气温除了在夏季出现呈微弱下降趋势外,其余季节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在1996年发生了突变,而最高气温突变点不明显;城市化发展对当地气温上升有一定的加强作用,但观测环境改变,对夏季气温变化影响更为明显。
陈涛叶成志陈德桥张剑明罗常存
关键词:突变检验城市化
华中区域模式三维变分中夏季背景误差协方差统计与对比试验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2012年6月12日—8月31日华中区域中尺度业务数值预报模式(WRF)一日两次的预报结果,采用NMC方法对背景误差协方差(B)进行了统计,得到了基于华中区域业务模式框架、分辨率和区域地理特征的夏季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的回归系数、特征向量、特征值以及特征长度尺度,并对模式三重嵌套各区域B的统计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区域B的统计结构特征差异明显,表明B与模式区域地理特征和分辨率等关系密切。为探讨不同B对模式预报的影响,采用WRF模式自带的通用B矩阵(CV3-B)及本文统计得到的本地化B矩阵两种方案对2013年6—8月进行了批量试验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地化B后,24 h小雨、中雨、大雨和48 h中雨、大雨、暴雨降水预报TS评分皆有所提高。850 h Pa风、温度及2 m温度等要素场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但500 h Pa高度场均方根误差略有加大。暴雨个例的分析表明:不同B方案,对初值影响非常显著,本地化B方案分析的初值场更趋合理,因而改进了降水预报。
王叶红陈超君赵玉春
关键词:数值预报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降水初值
我国中东部两个高山气象站风的气候特征及对夏季风的响应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1955—201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分析我国中东部地区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存在差异的两个高山站(南岳山和庐山)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夏季风的响应。分析表明:(1)南岳山风速大于庐山,春、夏盛行西南风,秋、冬盛行北风,年内各月最大风速风向均为旺盛的西南偏南风(SSW);而庐山春、夏盛行南风,秋、冬盛行东北偏北风(NNE),年内除6、7月外最大风速的风向均为偏东北风;(2)年及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显著减弱趋势,庐山风速减弱的趋势明显大于南岳山;(3)两个站夏季风场的变化随夏季风季节内演变,西南风在6月初突然增强、在8月底—9月初突然减弱;(4)两个站夏季西南风的风速与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呈反相关关系,强夏季风年西南风偏弱,其风场特征表现为北及偏东北风频率偏多,对应风速偏强,而南及偏西南风频率明显偏少,对应风速偏弱;弱夏季风年西南风偏强,其风场特征表现为西南气流异常。
陈德桥戴泽军叶成志肖健
关键词:气候变化夏季风
5类南岳高山气象站风场对湖南不同天气型强降水的指示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利用2006-2014 年4-9 月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以及同期南岳高山气象站(简称南岳站)逐时风场资料和湖南省96 个常规观测站逐时雨量资料,对同期117 例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影响系统分型,并分析5 类南岳站风场型对湖南不同天气型强降水预报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 南岳站风场在6 种天气型强降水天气过程中主要有5 种不同表现型,其中4 类逐时风场演变特征对湖南强降水带移动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站南风超过10 m·s^-1的时刻较湘北和湘西北地区开始出现强降水通常有2~6 h 的预报提前量,达到急流标准(12 m·s^-1)的时刻较湘中以北地区降水达到最强提前2~5 h,南风剧减至8 m·s^-1以下或转为北风的时刻较湘南地区降水加强有2~4 h 的预报提前量.当南岳站主导风为南风且风速在12~14 m·s^-1之间时,湘西北和湘北降水强度最大,但当该站南风超过14 m·s^-1时,雨区将北抬至长江以北.当该站主导风为北风且风速在1~3 m·s^-1之间时,湘中和湘西南降水较强;当其在3~5 m·s^-1之间时,湘中、湘西南、湘东南地区均有降水;当其超过5 m·s^-1时,湘中和湘西南降水减弱或停止,湘东南降水则加强.台风暴雨期间,该站出现明显的南北风交替且风速基本在5 m·s^-1以下时,强降水区-般位于湘东南.
陈静静叶成志傅承浩陈红专
关键词:风场强降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