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06013101B)

作品数:5 被引量:153H指数:4
相关作者:申广勒黄艳玲石扬娟王维刚石英尧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六安市植检植保站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倒伏
  • 4篇性状
  • 4篇茎秆
  • 3篇水稻
  • 3篇茎秆性状
  • 3篇抗倒
  • 3篇抗倒伏
  • 1篇氮肥
  • 1篇氮肥用量
  • 1篇倒伏性
  • 1篇倒伏指数
  • 1篇杂交
  • 1篇栽插
  • 1篇栽插密度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条件
  • 1篇中稻
  • 1篇水稻茎秆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机构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荃银高科...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4篇陈多璞
  • 4篇石英尧
  • 4篇王维刚
  • 4篇石扬娟
  • 4篇黄艳玲
  • 4篇申广勒
  • 1篇张志转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3
2008年
以6个抗倒伏性有一定差异的中籼稻品种为材料,设置了3个氮肥水平、3个栽插密度,分别测定了各处理下的茎秆力学特性,分析了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密度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弯曲应力,株高,基节弯矩,都逐渐增大;而倒伏指数先降低再升高,即中肥区倒伏指数最小,倒伏的可能性最小。在同一施氮水平下,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基节弯矩,断面模数和倒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弯曲应力先增大后减小,而折断弯矩却明显增高。即在适宜的施肥水平下,栽插不宜过稀也不宜过密。高肥水平下稀植,低肥水平下密植,都有可能降低倒伏指数。稀植条件下,基节折断弯矩的变化单靠构成茎秆材料的数量来实现;密植条件下,基节折断弯矩的变化是通过断面模数和弯曲应力两因素共同实现的。实际生产中,施氮量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不同类型的品种,对施氮量和栽插密度的要求有所不同。改进现有高产品种茎秆的质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水稻抗倒性的有效途径。
石扬娟黄艳玲申广勒王维刚张志转石英尧陈多璞
关键词:氮肥用量栽插密度水稻
水稻抗倒伏特性及其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7
2007年
以22个中籼稻品种(组合)为对象,研究了水稻倒伏的敏感期和敏感节位,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的倒伏敏感期是在齐穗后21~28d,敏感节位是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倒伏指数与节间长、基部节间到穗顶的长和基部节间至穗顶的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外径、基部抗折力、基部节间壁厚、单位节间干重和秆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抗折力对倒伏指数的负向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单位节间干重。说明改善水稻茎秆的质地结构、增加基部节间的充实度是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的关键。
申广勒石英尧黄艳玲石扬娟王维刚张从合陈多璞
关键词:水稻倒伏茎秆特性通径分析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伏及产量因子的关系被引量:38
2008年
以22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和产量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与倒伏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壁厚、抗折力、节间粗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各节的抗折力与节间粗、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秆长和节间长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基部3个伸长节间的节间长度、壁厚、粗度和单位节间干重与千粒重多呈正相关,多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说明秆壁粗壮厚实可以孕育大穗,并适当控制株高,对高产抗倒品种的培育有重要作用。
黄艳玲石英尧申广勒石扬娟王维刚陈多璞
关键词:水稻茎秆性状抗倒伏
不同栽培条件对中籼稻茎秆抗倒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7
2010年
研究了6个抗倒性不同的中籼稻品种在3个氮肥水平,3种栽插密度下的茎秆物理性状。分析了它们与植株抗倒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栽培条件不同,植株株高不同,株高与抗倒性的关系亦不同。茎秆第一伸长节间长度与植株抗倒性能呈负相关,第二伸长节间长度与植株抗倒性能多呈负相关,第三伸长节间长度与抗倒性能呈正相关;基部茎秆粗度与植株抗倒性能多呈极显著正相关;基部茎秆厚度与植株抗倒性能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倒伏影响较大的是基部茎秆粗度和茎壁厚度,其次是株高、第一、二、三伸长节间长度。稀植利于基部茎秆增粗,秆壁增厚,第一、二伸长节间缩短。氮肥的量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而且不同品种对氮肥和栽插密度的要求不同,茎秆物理性状不同,植株抗倒性能也不同。实际生产中,适宜的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可以使株高与茎秆物理性状优化组合,增强茎秆抗倒性能。
石扬娟
关键词:中稻抗倒性栽培条件
常用杂交中籼亲本抗倒伏特性评价及改良被引量:3
2008年
以生产上应用的10个恢复系和7个不育系为材料,以倒伏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生产上应用的杂交中籼亲本的抗倒伏特性进行了测定和评价,并分别分析了恢复系和不育系抗倒伏能力的动态变化以及倒伏指数与茎秆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稻亲本的抗倒伏能力存在差异,恢复系以9019和黄华占的抗倒伏能力最强,不育系则以安农9054S和Ⅱ-32A为好;恢复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与株高呈显著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壁厚和单位节间干重多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壁厚、单位节间干重与倒伏指数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不育系基部第1节间倒伏指数节间长和壁厚相关系数较大,多呈显著相关。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改良恢复系要适当控制株高,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加茎秆的充实度;而不育系改良的重点在缩短基部第1节间长度和增加茎秆的充实度。
王维刚石英尧申广勒黄艳玲石扬娟陈多璞
关键词:茎秆性状倒伏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