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69)
- 作品数:26 被引量:151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成武宋成舜何国松黄莉敏翟文侠更多>>
- 相关机构:咸宁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 低碳经济视角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以武汉市为例,将最低碳排放量与最大经济效益作为目标函数,采用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对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耕地面积为338 000.0 hm2,林地面积为103 100.0 hm2,草地面积为280.0 hm2,建设用地面积为185 000.0 hm2。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过程中应限制建设用地过度扩展,适度退耕还林。
- 何国松贺琳
- 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 基于NRCA的湖北省水资源利用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利用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3~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水效率是湖北省地区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江汉平原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及山区林牧渔业发达区域;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武汉、黄石、十堰等传统工业区。证实了NRCA在水资源优势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 汤进华刘成武吴永兴
-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比较优势
- 基于粮食安全需求的耕地需求量多情景预测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
- 2011年
- 基于粮食的安全需求,根据粮食的调出率高、中、低3种情景,预测了咸宁市3种情景2020年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66.32、178.41、190.51 kg/hm2。
- 何国松刘成武黄莉敏金三峰
- 关键词:粮食安全耕地面积
- 基于微观尺度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7
- 2011年
- 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选择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典型宗地,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类型宗地的土地利用集约度。从整体上看,西宁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高,居住用地次之,商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最低。
- 刘爱宋成舜翟文侠刘成武
-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 基于功能区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西宁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1年
- 以西宁市市区2008年建设用地数据为依据,选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以样本片区作为功能区的代表,运用综合评价法测算出各功能区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市市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体处于适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集约利用面积为542.13 hm2,适度利用面积为5 546.56hm2,低度利用面积为2 094.99hm2;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主要集中在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上。
- 宋成舜翟文侠陈志刘成武
-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功能区
- 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5年
- 认识农地边际化过程中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正确判断中国的粮食生产形势,制订相关政策以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咸宁市4县1市1区的23个村组、1252个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对1981年以来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变化的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农户用于粮食生产的劳动力与土地面积明显下降,农户用地方式出现"省工性"变化,劳动力被农机要素替代,农业机械、化学肥料与农药等物质投入显著上升。2主要粮食作物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商品率分别提高了4.61%、29.69%与50.56%,但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量与农户家庭平均粮食占有量却分别下降了10.49%与10.50%,区域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出现弱化。3丘陵山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三率"提高幅度高于平原地区,丘陵山区的水稻总产量与家庭占有量均略有提高,但平原地区却出现了明显下降。产粮重心在空间上出现从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倾斜的现象。4稳定主要粮食作物的用地规模,促进农户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应对农地边际化作用的关键。从事规模化与专业化粮食生产的农区与农户,应成为国家惠农政策与粮食安全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 刘成武黄利民
-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地边际化粮食生产
- 惠农政策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利用的影响——基于随州市苏家寺村农户调查
- 2011年
- 以对湖北省随州市苏家寺村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惠农政策的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惠农政策总体实施较好,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惠农政策的实施对年龄较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劳动力影响较大,对较高文化程度和中年劳动力影响较小;农户农地投入物质成本增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惠农政策在短期内对解决农地撂荒问题较为有效,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地规模经营和农地流转。
- 黄利民刘成武余鹏彭大雷
- 关键词:惠农政策农户调查农地利用
- 基于格网GIS的县域生态安全空间评价——以湖北省曾都区为例被引量:4
- 2013年
- 以30m×30m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借助PSR模型选取16个指标构建县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各项评价指标空间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使用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图层运算得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数据,并对研究区生态系统状态进行分级评析.从整体上来看,曾都区生态安全状况良好.生态安全评价值的空间分异明显,大致以市区为中心呈环状格局,由内到外递增.研究表明:基于格网GIS的空间评价,既能提高评价精度,又能实现评价结果可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周蕊蕊喻光明李伟
- 关键词:生态安全格网层次分析法
- 中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湖北省咸宁市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粗放,加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以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湖北省咸宁市为研究对象,采用1996-2006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差异变化,并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咸宁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和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咸安区、通山县和赤壁市。(3)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主要受总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等相关因素影响。
- 宋成舜周惠萍刘成武
-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灰色关联分析
- 武汉城市圈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研究被引量:17
- 2015年
- 文章基于武汉城市圈1982-2010年的人口和GDP数据,运用人口经济耦合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区域重心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人口经济耦合程度呈现“圈层式”的分布特征,区县人口与经济呈集中化态势,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趋于一致;其人口与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不断向以武汉为核心区的“内圈”方向集聚,这种空间趋同和集聚趋势在不断增强;研究阶段内其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武汉主城区内,并整体往东南方向移动的趋势。武汉城市圈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及其变化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区域交通条件、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发展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 李细归吴清廖天
- 关键词:人口武汉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