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1075)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8H指数:8
- 相关作者:贺灿飞潘峰华傅江帆刘浩黄志基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 “产业地理集聚及其经济绩效”专题探讨--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被引量:9
- 2011年
- 基于2007年大样本微观制造业企业数据探讨了产业集聚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集聚经济效应,但集聚效应主要体现在地方化经济而非城市化经济,仅高效率的企业受益于城市化经济。集聚经济还存在产业和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多数产业的企业受益于集聚经济,中部地区的集聚经济效应弱于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就业密度的提高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产业尚不具备集聚效应。国家应根据集聚效应的区域和产业差异特征制定区域和产业政策。
- 贺灿飞
-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劳动生产率
- 产业地理集聚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行为及绩效被引量:6
- 2011年
- 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考察城市尺度出口企业集聚的本地溢出以及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出口企业集聚带来的地方化经济很显著,但是地方化经济发生作用还和空间尺度有关。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对同产业的内资企业出口只有在地级市尺度上才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而在县级尺度上并没有这样的作用。相反,无论是在区县还是地级市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提高本产业内的其他企业的出口概率。研究还发现,单纯的外资企业集聚并不会显著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只有出口外资企业才会对内资企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外资出口企业集聚存在显著的城市化经济,在地级市和区县尺度上,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该地区所有产业内企业的出口。外资出口企业的集聚会提高了相同产业内出口企业的出口强度,内资出口企业的集聚只能提高同产业的内资企业的出口强度,而对外资企业没有影响。出口企业的集聚既能促进本地区其他企业的出口,并且提高企业出口绩效,因此制造业企业出口集聚区具有自我强化效应。
- 潘峰华
- 关键词:集聚经济出口贸易理论
- 集聚经济与中国制造业新企业区位选择被引量:10
- 2011年
- 本文基于条件逻辑模型探讨集聚经济对中国制造业新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企业更倾向于集聚在已有同类产业的企业周围,不同类产业的集聚往往容易挤出新建企业,这种趋势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更明显;对资源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言,不同类产业集聚对挤出新建企业的影响较小。新企业还倾向于与相同或相近所有制的企业集聚在一起,国有或集体新企业在布局上没有与外资企业集聚的倾向,而外资新企业往往倾向于和所有类型产业的新企业集聚在一起,以便降低信息成本,获取集聚效益。
- 王俊松
- 关键词:产业集聚区位选择
- 中国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地理集聚被引量:8
- 2011年
- 产业链集聚能否形成取决于产业链的终端环节或高技术含量环节。目前中国已经在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集聚。2001年以来,三大产业链地理集聚区的空间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各环节产业出现极化和扩散趋势,地区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集群内部的分工更加明确,上下游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链集聚效应的强度从高到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
- 傅江帆
- 关键词:电子制造业
- 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被引量:40
- 2013年
- 新增长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作用。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基于OP方法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全新估计,本文研究了创新活动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理,探讨了创新投入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城市TFP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个直辖市的城市研发总投入相对较高;但是研发投入强度较高的地区并没有在东部地区集中布局。城市TFP的空间布局具有显著的自相关效应。城市制造业研发总投入和研发投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城市TFP;而研发投入的泰尔系数对城市TFP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研发投入在制造业产业间的多样化更利于城市TFP增长。本研究揭示了在中国现有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确实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 黄志基贺灿飞
-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投入强度外部性
- 产业集聚、产业共聚与中国制造业生产率被引量:24
- 2012年
- 不同类型的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首先系统地梳理现有产业集聚类型,辨析其促进经济发展的微观机制。基于2007年制造业企业数据,采用EG指数测算了多种类型集聚的特征,进而考察其对产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一产业的集聚更多是由下属产业间共聚组成,但下属产业自身的集聚才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关键。在控制企业规模的情况下,区县层面产业集聚弱于省区层面,但是集聚效应在区县和地市层次发挥作用。同一产业下属各产业间的共聚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产业共聚可能更倾向于跨行业间多样化的共聚,而不是同一个产业内相邻产业的共聚。通过对产业集聚的细致考察有益于把握区域经济真实状况,把握关键提高效率的集聚,构建合理的产业集聚政策。
- 贺灿飞肖晓俊
- 关键词:产业集聚制造业
- 市场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区域与产业差异被引量:9
- 2013年
- 本文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转型时期特有的市场分割现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关注这一影响的区域与产业差异。在新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将不同地理尺度上的市场分割分为国际市场分割、国内市场分割和地理分割,构建了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线性模型。以中国2003-2009年制造业数据为基础建立城市面板模型,采用随机效应估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市场分割中,国际市场分割、地理分割对中国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②从区域差异来看,对东部地区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的是国际分割和地理区位上的分割;对中部地区制造业增长影响显著的是地理分割,包括地形和区位上的分割;对西部而言,地形上的分割影响显著。③从产业差异来看,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显著的分别是国际市场分割、地形分割和国内市场分割。未来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切实减少相应的市场分割,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 王洁玉郭琪周沂贺灿飞
- 关键词:制造业增长
-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的成因与趋势被引量:49
- 2011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制造业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的重构。本文基于中国省区尺度的制造业数据,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到2008年期间的中国制造业的空间集聚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总体上,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地理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然而中国制造业地理集聚存在显著的产业差异,依赖于特定自然资源投入的产业,地理集聚程度相对较低,而依赖大量中间产品投入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地理集聚度则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是外资主导并且以出口为主,高度集中在沿海省区。中国的产业集聚变化趋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业地理集聚程度上升进入了加速期,地理集聚程度在2004年左右达到顶峰。本文回顾了中国产业地理集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传统的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是理解中国的产集聚的重要视角,但中国转型经济的特殊制度环境下,市场化、全球化和地方分权对中国制造业集聚和分散具有显著影响。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化及其在全球经济体中地位的调整,全球力量与地方力量的相互作用将不断重塑中国的制造业地理格局。
- 贺灿飞潘峰华
- 关键词:产业集聚制造业基尼系数转型经济
- 银行业改革与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空间布局——以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例被引量:65
- 2013年
- 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网点布局发生了战略性变化。在经营效益的驱动下,银行采取集中化策略,大幅度减少基础网点数目,而增加支行数目。两类网点地理分布的空间不均衡性加大,地理集中度上升。网点布局向主要经济增长极集中,而从边疆地区与落后地区撤离。对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基础网点及支行空间分布统计分析表明,两者的两类网点的地理分布在股份制改革后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础网点更加接近主要客户群体,支行则更加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结合自身的业务优势与特点,两者在两类网点的区位选择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益导向的网点布局战略将可能带来落后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
- 贺灿飞刘浩
- 关键词: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支行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