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ZD199914)

作品数:8 被引量:10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福杰赵红心姚均冯鑫石晓虹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地坛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缺陷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缺陷
  • 3篇免疫缺陷综合...
  • 3篇获得性
  • 3篇获得性免疫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获得性免疫缺...
  • 3篇艾滋病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T淋巴...
  • 2篇亚型分析
  • 2篇同性恋
  • 2篇免疫
  • 2篇节性
  • 2篇感染者
  • 1篇性病

机构

  • 8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8篇张福杰
  • 7篇赵红心
  • 4篇冯鑫
  • 4篇姚均
  • 3篇马志春
  • 3篇沈冰
  • 3篇刀文彬
  • 3篇郎振为
  • 3篇马佩卿
  • 3篇石晓虹
  • 2篇王培之
  • 2篇李兴旺
  • 2篇韩宁
  • 2篇张亮
  • 2篇何忠平
  • 2篇兰孟东
  • 2篇卢联合
  • 2篇徐克沂
  • 1篇赖钰基
  • 1篇李晓光

传媒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艾滋病患者的肝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观察艾滋病(AIDS)患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对11例无症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者和3例 AIDS 患者肝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以及12例尸体解剖肝脏进行组织学观察,采用 免疫组织化学对肝活检组织及尸体解剖肝组织中的HIV-1外膜蛋白 gp120和衣壳蛋门 p24抗原进行检测。结 果 14例肝活检组织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11例肝脏库普弗细胞和部分淋巴细胞中有 HIV-1外 膜蛋白 gp120或(和)衣壳蛋白 p24抗原表达,肝细胞呈阴性。尸体解剖肝组织中检出巨细胞病毒感染5例, 分枝杆菌及弓形虫感染各3例,HIV 1衣壳蛋白 p24抗原阳性5例。结论 AIDS 患者肝组织中存在 HIV 1 感染,活检肝组织病例中机会性感染的几率较低。在尸体解剖肝组织中,机会性感染较为多见,并常为全身 机会性感染的局部表现。
郎振为刀文彬张福杰石晓虹马志春马佩卿沈冰吕红波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理学
流式细胞术单平台法检测HIV/AIDS个体血液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时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张福杰姚均赵红心冯鑫卢联合韩宁刘志英林华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HIV/AIDS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布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5例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PCNA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及PCNA的表达;在各期淋巴结病变中,Foxp3及PCNA的表达模式相似,在1、2期淋巴结病变中,阳性细胞数量较多,主要分布于滤泡间区和付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更显著。Foxp3与PCNA的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其数量逐渐降低或耗竭。
兰孟东马佩卿赵红心郎振为沈冰王培之张亮刀文彬石晓虹马志春张福杰
关键词:调节性T淋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的包膜基因C2-V3区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被引量:45
2002年
目的 了解北京市同性恋HIV-1感染者HIV-1的亚型类型及传播来源和流行时间。方法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12份1993~2001年北京市HIV-1阳性同性恋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核酸样品进行扩增,并对其包膜区的C2-V3段的306个核酸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2份样品全部是B亚型的HIV-1毒株序列,其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为 10.35± 2.06,与国际 A-E亚型共享序列比较后发现其与 A、C、D、E亚型的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均大于 25%,而与国际 B亚型共享序列的基因离散率仅为11.25±3.60。系统树分析显示,12个毒株与B亚型共享序列聚在一起并远离其它国际亚型,并且12个毒株与SF162紧密相连,而与国际B亚型共享序列和泰国B亚型代表株TH14可以分开。对gp120中最重要的中和抗体决定簇V3环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发现,12毒株在V3环中变化较大,其中4毒株带有GPGR这一欧美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占33.33%,1个毒株带有GLGR,占8.33%,而其它7个毒株为GWGR,占58.34%。结论HIV-1在北京市同性恋人群中流行的为B亚型,流行来源为欧美,流行时间10年左右,V3环顶端四肽序列特征以GWGR为主。
姚均何忠平赵红心李兴旺冯鑫徐克沂张福杰
关键词:同性恋HIV-1基因变异
北京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同性恋个体中病毒亚型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姚均张福杰何忠平赵红心李兴旺冯鑫徐克沂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同性恋病毒亚型
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理改变及其与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分布及其与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活检及13例尸体解剖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进行组织学观察和病理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淋巴结组织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标记物FoxP3进行检测。结果35例艾滋病患者的淋巴结中,1~4期分别有5、4、14和12例。所有淋巴结组织中均检测出FoxP3的阳性表达;在1、2期病变淋巴结内,FoxP3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于滤泡间区和副皮质区;3、4期随着淋巴细胞的数量衰竭,阳性细胞数量的减少更加明显。结论艾滋病患者淋巴结中存在有CD4+CD25+调节性T细胞,随着淋巴结病变的进展其数量减少或耗竭。
郎振为马佩卿赵红心兰孟东刀文彬张亮沈冰石晓虹马志春王培之张福杰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调节性T淋巴细胞淋巴结免疫组织化学
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临床特征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 IDS)合并结核杆菌(TB)感染临床表现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时,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的差异及意义。方法33例A 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分别为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肺结核与淋巴结结核并存,分别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不同临床表现患者CD3+、CD8+、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肺结核患者明显高于淋巴结结核患者(P<0.01)。结论A IDS合并T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其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相关。
卢联合赵红心张福杰李鑫韩宁李晓光赖钰基周林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
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检测情况分析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HIV感染情况和特征.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12月来地坛医院性病门诊自愿检测的16 742名就诊者进行了HIV血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快速法作为初筛,两项均阳性者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认.结果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99例,占性病门诊就诊者1.79%(299/16 742).299例中,男204例,女95例.年龄在2.5~57岁之间,其中<10岁8例,10~19岁19例,20~29岁129例,30~39岁105例,40~49岁28例,>50岁10例.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42.47%(127/299),其中同性传播占6.68%(20/299),异性传播35.79%(107/299);其次是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占30.11%(90/299);再次是输血传播占11.03%(33/299),最后还发现母婴传播12例,占4.01%(12/299).此外,尚有传播途径不清楚的37例,占12.38%.结论提示HIV在性病门诊就诊人群中感染率较高,且主要经过性途径传播,年龄分布在20~40岁之间.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HIV检测,加强对青少年的HIV相关知识教育,对预防和控制HIV传播有重要意义.
姚均张福杰冯鑫赵红心张四平
关键词:HIV感染者性病门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