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F-MB-200807)

作品数:18 被引量:119H指数:7
相关作者:张国文杨佳汪佳蓉冯利辉胡兴更多>>
相关机构:南昌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理学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荧光
  • 10篇荧光光谱
  • 10篇光谱
  • 7篇相互作用
  • 6篇光谱法
  • 5篇DNA
  • 4篇蛋白
  • 4篇荧光光谱法
  • 4篇牛血清白蛋白
  • 3篇脐橙皮
  • 3篇热力学
  • 3篇热力学参数
  • 3篇橙皮
  • 2篇荧光法
  • 2篇荧光猝灭
  • 2篇中黄
  • 2篇人血清白
  • 2篇人血清白蛋白
  • 2篇溶菌酶
  • 2篇酮类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

作者

  • 16篇张国文
  • 7篇杨佳
  • 6篇汪佳蓉
  • 4篇冯利辉
  • 3篇何力
  • 3篇胡兴
  • 3篇倪永年
  • 3篇李蔚博
  • 3篇赵楠
  • 3篇陈秀霞
  • 2篇胡明明
  • 1篇郭金保
  • 1篇潘军辉
  • 1篇张秋兰
  • 1篇张方圆
  • 1篇王安萍
  • 1篇王萍
  • 1篇朱瑞瑞
  • 1篇刘开花

传媒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 3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法研究中药功能因子山奈酚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被引量:8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度法,研究了生理pH条件下山奈酚与溶菌酶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山奈酚对溶菌酶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计算得出了25℃时,山奈酚与溶菌酶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6.86×103mol.L-1和0.90。由van’tHoff方程式计算出山奈酚与溶菌酶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H)和熵变(△S)值分别为36.92 kJ.mol-1和206.38 J.mol-1.K-1,表明了山奈酚与溶菌酶的作用力是以疏水作用为主,而生成自由能变△G为负值,表明该结合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根据F 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山奈酚与溶菌酶上色氨酸残基之间的结合距离为5.50 nm。
张国文王安萍
关键词:山奈酚溶菌酶荧光光谱热力学参数
牛蒡苷-HSA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牛蒡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体系的荧光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牛蒡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逐渐增大的各向异性值表明牛蒡苷能够与HSA发生键合;求得25、32和39℃时牛蒡苷与HSA反应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4×105、9.78×104和9.58×104L.mol-1;热力学参数(ΔH=-4.63 kJ.mol-1,ΔS=80.48 J.mol-1.K-1)表明维持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张国文陈秀霞刘开花
关键词:牛蒡苷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增强荧光各向异性
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荧光偏振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槐定碱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荧光猝灭数据显示,槐定碱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求出了不同温度(19、25、31、37℃)下槐定碱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219×106,1.164×106,1.110×106和1.057×106L/mol,由van’tHoff方程式计算槐定碱与BSA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5.97kJ/mol和96.11J/(mol.K),表明槐定碱与BSA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以华法林和布洛芬(分别为siteI和siteII探针)为标记药物研究槐定碱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槐定碱结合在BSA疏水空腔的siteI位点。
张国文赵楠潘军辉陈秀霞
关键词:槐定碱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热力学参数相互作用
醇法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研究了响应曲面法优化醇法提取赣南脐橙皮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 Software 7.1.3.1设计了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对脐橙皮中黄酮类物质浸提效果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黄酮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0℃,乙醇浓度50.45%,液固比25.92:1,提取时间3.03 h,提取一次,模型预测黄酮化合物得率为2.98%。
张国文杨佳何力胡明明
关键词:脐橙皮橙皮苷响应面
槐定碱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荧光法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应用荧光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pH 7.4)条件下槐定碱与溶菌酶(LYS)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荧光猝灭光谱、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实验显示,槐定碱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生成新的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是导致溶菌酶内源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求得不同温度下槐定碱与溶菌酶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由van’tHoff方程式计算出槐定碱与溶菌酶反应的热力学参数:焓变ΔH和熵变ΔS值分别为-73.19 kJ.mol-1和-130.86 J.mol-1.K-1,表明槐定碱与溶菌酶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同步荧光光谱显示,槐定碱与溶菌酶结合并不影响溶菌酶的构象;金属离子的存在对槐定碱与溶菌酶作用的结合常数产生一定的影响。
张国文赵楠李蔚博胡兴
关键词:槐定碱溶菌酶荧光光谱法热力学参数
光谱法研究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在生理pH7.4条件下,应用光谱法研究药物小分子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荧光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确定了刺芒柄花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机制。采用Stern-Volmer方程求出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双对数方程求出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进而利用热力学公式判别作用力类型。结果表明:刺芒柄花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方式,298 K时结合常数Ka为1.39×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1,而主要作用力类型是静电作用。用紫外与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刺芒柄花素对BSA构象的影响。
倪永年张方圆张秋兰
关键词:刺芒柄花素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
山柰酚-铕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研究
<正>DNA是一些抗癌药物在体内的主要靶分子,药物分子与DNA结合后,能阻碍DNA的复制,使癌细胞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研究药物小分子与DNA作用方式,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从基因水平上了解某些抗癌药物的作...
张国文郭金保
文献传递
荧光光谱法研究共存物对白杨素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共存物亚硝酸钠、葡萄糖或维生素C对白杨素(CH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共存物时,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值为10^3~10^4数量级,结合位点数n近似等于1,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亚硝酸钠、葡萄糖、维生素C分别参与下,白杨素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由静态猝灭转变为动态猝灭,葡萄糖的参与使白杨素与BSA之间作用力类型由疏水作用力转为氢键与范德华力,亚硝酸钠或维生素C的分别存在不影响白杨素与BSA的作用力类型;三种外加试剂的单独参与均使得白杨素与BSA的结合常数明显增大,结合位点数略有增加,但仍维持在1左右。初步探讨了共存物影响白杨素与BSA结合的可能方式。
陈秀霞张国文
关键词:白杨素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在人体生理酸度(pH7.4)条件下,运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红景天苷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显示,随着红景天苷浓度的增大,HSA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发生蓝移;HSA-红景天苷复合物与红景天苷的紫外差谱及逐渐增大的荧光各向异性,进一步说明红景天苷能够与HSA发生结合作用。由相关荧光数据求得不同温度下HSA-红景天苷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及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出二者主要是靠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红景天苷与HSA结合后对HSA构象产生了影响。
赵楠张国文李蔚博
关键词:红景天苷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法研究三唑磷对DNA的损伤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pH 7.4),采用荧光光谱法并结合溴化乙锭(EB)荧光探针、I-离子效应、DNA熔点效应及盐效应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三唑磷与DN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DNA对三唑磷的内源荧光产生强烈的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两者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54×103L.mol-1和1.082。随着DNA的加入,三唑磷的荧光强度明显减小,并且三唑磷能够竞争置换EB而猝灭DNA-EB复合物的荧光,三唑磷的加入使DNA的熔点升高,DNA的加入减小了I-对三唑磷荧光的猝灭效应,而离子强度的增加,三唑磷自身及DNA-三唑磷体系的荧光均无明显变化。上述实验现象表明,三唑磷以嵌插方式作用于DNA的结合位点,意味着三唑磷进入生物体后有可能通过形成DNA加合物的形式造成DNA损伤,从而最终导致基因突变。
张国文汪佳蓉杨佳冯利辉
关键词:三唑磷DNA荧光光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