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20004)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景林周耿董卫国徐冰刘红卫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五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儒家
  • 3篇仁义
  • 2篇动心
  • 2篇性善
  • 2篇性善论
  • 2篇致知
  • 2篇儒学
  • 2篇人格
  • 2篇忠恕
  • 2篇忠恕之道
  • 2篇庄子
  • 2篇价值观
  • 2篇告子
  • 2篇格物致知
  • 2篇《文子》
  • 2篇不动心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规范
  • 1篇道说
  • 1篇德教

机构

  • 1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五邑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

  • 6篇李景林
  • 5篇周耿
  • 4篇董卫国
  • 3篇徐冰
  • 1篇刘红卫
  • 1篇罗琴
  • 1篇许家星
  • 1篇程旺
  • 1篇王觅泉

传媒

  • 3篇船山学刊
  • 2篇哲学动态
  • 2篇文史知识
  • 2篇中国哲学史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2篇哲学门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湖南行政学院...

年份

  • 9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气二元论:《文子》人性思想的理论基础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认为《文子》的宇宙生成论是道气二元论,在道的支配下,阴阳二气交合产生万物,道赋予人本性,气赋予人形体。道气二元论为《文子》的人性思想建立了理论基础,在二元的宇宙生成模式下,人性论也呈现出二元的模式,文章分别从道与气两个角度论证了人天性是清静无欲的,阴气的兴起是恶产生的原因,阴阳二气的消长很好地解释了现实人性的复杂状况。《文子》主张通过学道与保养冲气来复归人清静的本性。
周耿
关键词:《文子》人性思想
“生之谓性”与“仁义内在”的一致性被引量:5
2014年
在孟子同告子关于"性"的辩论中,告子引"生之谓性"作为自己"食色性也"人性论的立论依据,反对孟子"仁义内在"的性善论。这就涉及到怎么理解"生之谓性"的问题。告子以白之于白物的思维方式理解"生之谓性"的含义,又抽象孤立地看待人的"食色",以食色之于人如同白之于白物,从而符合其理解的"生之谓性"。孟子反对的是告子对"生之谓性"的抽象理解,而非从原则上反对"生之谓性"。恰恰相反,孟子所说的"仁义内在"之性善论,其义也就是说人的"食色"等实存活动内在地就具有着道德的规定性,仁义本就内在于人的形色实存中。此正是从"生之谓性"的真实意蕴上去阐释人性,故"生之谓性"原则与"仁义内在"的人性内容是一致的。
徐冰
关键词:生之谓性仁义内在实存性善论
告子思想钩沉——以告子不动心之道为线索被引量:2
2013年
《孟子》"知言养气"章记载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说:"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这句话历来让人费解。要全面理解这句话必须以告子思想的总体架构为背景。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理性主义的道德论是告子思想的基本架构,其不动心之道是与此一致的。人的道德意识是通过理性能力对外在的道德伦理知识学习而建立,人的情感附属于人之自然生命,其中并无道德伦理的基础和内容。告子所以能做到不动心,完全依靠理性的道德意识强制内心的情绪,进而落实为身体的行为。从思想发展的历程看,告子思想与荀子有相似之处,应该是荀子哲学的先声。
董卫国
关键词:告子不动心人性论自然主义理性主义
浩然之气与人性本善——孟子“养气”说的本体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说到孟子的"养气"说,一般较注重其功夫论和人格修养的意义,其实,它还具有一种本体论的意义。从本体的角度看孟子的"养气"说,对理解儒家的人性论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景林
关键词:人性本善本体意义仁义礼智本然
也说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与董卫国先生商榷
2014年
孟子转述告子的"不动心之道":"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之言向来令人费解。这句话既然是告子表述自己所认为的达到不动心的修养之道,那么告子在这里的"言"、"心"、"气",都应该是指达到不动心的根据和方法,是有其针对性的,也即是从哪里入手进行修行,才可以做到不动心的问题。告子认为不动心的修养根据应该在与"心"、"气"相对外在的"言"。而孟子对告子的批评,并非误解告子的不动心之道,而恰恰是洞察告子的思想误区,指出告子对"言"、"心"、"气"的割裂理解是错误的,是不能达到真正的不动心的。不是孟子误解告子,而是告子不懂孟子。
徐冰
关键词:告子不动心
“文以宣化,字以载道”——从《说文》看汉代儒学的价值系统被引量:1
2012年
《说文》将文字的功能定位为"宣化载道",故其对文字的阐释着意揭示了文字所载之道,其道主要体现了汉代儒学价值系统,此一价值系统的根本主题在于探寻由阴阳观、教化观、德化观所构成的天人一体关系。阴阳范畴为汉代儒学价值系统之基石,它贯通作用于整个宇宙、社会、人生;教化观建立在阴阳观基础上,以王侯为教化主体,以人性最贵为前提,经由神道设教、"三才之道"诸教化活动展开;汉儒有意将儒家价值扩展为宇宙的普遍观念,使整个世界披上了浓重的德化色彩,这在《说文》对器物之德、禽兽之德的诠释中体现得尤其鲜明。总之,《说文》对汉字的独特诠释,从一个新的视角真实深刻地反映了汉代儒学的价值系统,显示了汉代儒道互渗的特色,对当前价值系统的重建具有借鉴意义。
许家星
关键词:《说文》汉代儒学价值观
陈白沙“勿忘勿助”功夫的历程与内涵——兼论陈白沙儒学与禅学价值观之不同被引量:5
2012年
"勿忘勿助"是陈白沙儒学体证的核心功夫,"勿忘"是提撕唤醒的功夫,"勿助"是祛除私欲的功夫。主静或静坐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主要形式,"敬"与"一"是陈白沙体证功夫的两个核心概念。在陈白沙实现心与理的凑泊之前与之后,"勿忘"指向的对象有所不同。陈白沙的"勿忘"功夫指向善、仁、理,是实,禅学的坐忘指向空;陈白沙的"勿助"功夫是祛除私欲,禅学的体悟工夫是一种私意安排,因而陈白沙儒学的价值观与禅学的价值观有本质的不同,关于陈白沙的"流禅说"是没有根据的。
刘红卫
关键词:陈白沙静坐禅学
“绝学无忧”所属章节考
2014年
关于“绝学无忧”的归属问题,学界历来有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归属第二十章;另一种看法以高亨先生为代表,认为归属于十九章。本文从句法、语意、音韵等三个方面对高亨先生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认为“绝学无忧”是老子二十章的主旨。
周耿罗琴
关键词:老子分章
仁义难题及庄子的解决方案
2013年
不讲仁义会伤害他人、行仁义又会给自己带来愁苦,这是《庄子·庚桑楚》中一位叫做"南荣趎"的求道者所遭遇的仁义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庄子主张不断破除内心的执着、去除好恶之情以复归无知无欲的本性。此一解决方案的人性论根据在于:人性包含没有道德意识的仁义。
周耿
关键词:庄子
《文子》的政治思想体系被引量:5
2014年
《文子》理想社会的多层次性直接影响着其政治措施的多层次性。"以道治天下"是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无为以自化、循理顺性以牧民,分别从内在心性与外在行为上构成了这一理想措施的两个层面。鉴于理想化措施与社会现实紧迫性之间的反差,《文子》不得不采取次一级的政治手段:"守德""上贤"、提倡仁义以治国,"正法"以治国。在吸收儒家之德治思想与法家之法治思想的同时,《文子》始终把道治精神贯穿德治与法治之中。无为政治的理想措施与现实手段共同构成了《文子》多层次的政治思想体系。
周耿
关键词:《文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