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GB113003)
-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王树茂蒋利军刘晓鹏李帅张超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316L不锈钢基体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性能被引量:4
- 2013年
- 在316L不锈钢上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法沉积了氧化铝涂层。使用XRD、SEM分析氧化铝涂层的物相和微观形貌,采用气相氢渗透装置对涂层氢渗透行为进行表征。结果表明,973 K退火处理后涂层为非晶氧化铝,涂层均匀、完整,厚度为190 nm。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压力指数为0.56~0.78,说明氢渗透过程机制为表面过程和体扩散过程共同控制。氧化铝涂层的表观氢渗透率为P=1.99×10-6exp(-117×103/RT)mol/(m.s.Pa1/2)。氧化铝涂层的氢渗透激活能为117 kJ/mol,远高于316L不锈钢的66.6 kJ/mol,涂层对氢的渗透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此外,在873~973 K氧化铝涂层对316L不锈钢的氢渗透阻挡因子(PRF)为59~119,涂层氢渗透阻挡性能优异。
- 李帅何迪刘晓鹏张超王树茂于庆河邱昊辰蒋利军
- 关键词:氧化铝MOCVD氢渗透
- 质子导体SrCe_(0.9)Y_(0.1)O_(3-δ)电解质薄膜的溶胶凝胶法制备被引量:2
- 2012年
- 以硝酸盐为原料,乙二醇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质子导体SrCe0.9Y0.1O3-δ电解质薄膜。使用TG/DSC和XRD对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及相组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溶胶凝胶制备SrCe0.9Y0.1O3-δ电解质的反应过程:凝胶前驱体由C3H3CeO6和Sr(NO3)2构成;Sr(NO3)2在630℃分解,并部分生成SrCO3中间相;SrCO3在865℃分解完全,并与CeO2反应最终得到SrCeO3。900℃热处理得到的SrCe0.9Y0.1O3-δ电解质薄膜致密、均匀,无气孔和微裂纹,为钙钛矿型SrCeO3相。热力学计算表明电解质凝胶前驱体生成SrCeO3的热分解反应过程能够达到的最高理论温度为1455.4℃,高于SrCeO3生成所需温度764.6℃,在热力学上有利于SrCeO3相生成。
- 张超李帅刘晓鹏何迪王树茂蒋利军
- 关键词:质子导体电解质薄膜溶胶凝胶法
- 载钯硅藻土复合材料吸/放氢循环性能和抗粉化性能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乙酰丙酮钯为前驱体通过浸渍-热分解法制备了钯含量为45.3%的载钯硅藻土(Pd/K)复合材料,并通过冷/热循环、PCT,XRD及SEM对其进行吸/放氢循环性能和抗粉化性能分析。循环性能分析表明:40℃时Pd/K材料在30 s内已基本吸氢饱和,最大吸氢量为0.689%(质量分数)。初始250~380μm的Pd/K复合材料在2000次40℃吸氢/180℃放氢的吸放氢循环过程中,吸氢平衡压、吸氢量及吸氢速率均没有明显的衰减;但是,2000次循环后,复合材料150μm以下的样品占17.6%。物相和微观形貌分析表明:Pd/K复合材料由Pd和SiO2组成;复合材料的表面钯含量较高,经过热处理,其表面钯长大,形成钯膜,但该钯膜存在较多裂纹,致使其在吸/放氢过程中容易从复合材料颗粒表面脱落;Pd/K复合材料粉化主要是由其表面富钯层的脱落引起的。
- 吉亚莉刘晓鹏吕芳米菁蒋利军王树茂
- 关键词:循环性能
- 制备工艺对钯粉粒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探讨了利用液相还原法,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大颗粒钯粉,应用单变量对比试验的方法讨论了Pd2+浓度、温度、pH值对钯颗粒形核和生长过程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了钯颗粒粒度大小和服役性能。经分析和讨论,得出参数Pd2+浓度为0.1 mol·L-1,pH值为12,温度为50℃是最佳工艺参数的结论,并在此参数下制备出较大粒径的钯粉,且利用SEM,XRD,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氮吸附等对其进行表面微观形貌、成分、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等性能进行了分析,较有力地说明这种钯粉具有纯度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能够满足现排代服役条件的要求,对实际工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欧阳林王树茂郭秀梅刘晓鹏蒋利军曾蓉
- 关键词:液相还原法形核
- 退火处理对MOCVD氧化铝薄膜成分、晶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以乙酰丙酮铝为金属有机源,采用MOCVD在硅基底上制备了氧化铝薄膜,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氧化铝薄膜成分、晶型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50℃沉积的氧化铝薄膜由氧化铝和氧化铝水合物构成,退火处理可使氧化铝水合物转化为氧化铝。此外,退火处理还可以促使氧化铝由非晶向亚稳相和α-Al2O3转变,其中700℃退火后的氧化铝薄膜为非晶氧化铝,900℃退火的氧化铝薄膜由非晶和γ-Al2O3构成,1100℃退火后的氧化铝薄膜由γ-,θ-和α-Al2O3构成。700℃退火后的氧化铝薄膜形貌均匀致密,与退火前的薄膜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当退火温度≥900℃时氧化铝薄膜发生开裂,分析认为退火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以及氧化铝薄膜晶型转变带来的体积收缩是薄膜开裂的关键原因。
- 何迪李帅刘晓鹏张超王树茂蒋利军
- 关键词:氧化铝薄膜MOCVD退火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