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20)

作品数:40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思齐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文学
  • 7篇杜甫
  • 5篇道教
  • 5篇诗歌
  • 5篇宗教
  • 4篇杜甫诗
  • 4篇散文
  • 4篇诗经
  • 4篇驱力
  • 4篇内驱力
  • 4篇楚辞
  • 4篇楚辞学
  • 3篇杜甫诗歌
  • 3篇尚书
  • 3篇神国
  • 3篇祭祀
  • 2篇代文
  • 2篇稻作
  • 2篇稻作文化
  • 2篇道观

机构

  • 45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5篇张思齐

传媒

  • 7篇衡水学院学报
  • 6篇西华大学学报...
  • 5篇大连大学学报
  • 4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殷都学刊
  • 2篇古代文学理论...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明清小说研究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荆楚理工学院...
  • 1篇阿坝师范学院...
  • 1篇诗经研究丛刊

年份

  • 6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方学观念的历史回溯
2015年
东方学经历了演变过程,其发展上与东方各国的觉醒和发展同步。今天的东方指亚洲和非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东方这一观念最终形成。东方学在二战前,得益于西方诸国的学术研究。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西方各国东方研究逐渐举步不前,东方学已经到了必须变革的学术史关头。这主要表现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队伍和语言媒介这四个方面。在研究方法上,须采用比较的视角,尤其须重视平行比较。在研究范围上,应关注东方各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在研究队伍上,东方各国学者的比重在增加。在语言媒介上,东方语言撰写的著述逐渐增多。对中国学人而言,日本研究具有特殊性。中国的崛起为中国学术之发展造成了机遇,也为中国的东方学之发展造成了机遇。
张思齐
关键词:东方学学术史
曾国藩的散文创作与文学批评被引量:4
2012年
曾国藩是明清八大家之一,散文是其文学创作之主体。曾国藩是一个各体皆善的散文家,其最胜长的文类是序和记。曾国藩成功地承接了韩、欧古文的统绪,因而延续了中国文章之正统。曾国藩大力包举并振起了桐城派的余绪,因而最终成为桐城派之正梁。曾国藩以创作实绩促成了桐城派的中兴,因而使桐城派堂庑正大宏阔。曾国藩为文讲究气势与文采兼胜,因而保持了中国古文之正传。曾国藩的散文成就其基本特征是量多而文正。曾国藩在文学批评领域亦有建树,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统的梳理,二是经世的强调,三是谴责性批评。在中国长期以来缺少谴责性的批评,因而曾国藩的这一文学批评范式尤其值得肯定。经学成就了曾国藩的一生,也成就了他的文学。制艺训练是曾国藩散文创作的基础,经学思想是曾国藩批评理论的根基。
张思齐
关键词:曾国藩散文创作文学批评
青牛西去的历史内涵与一带一路之关联(二)
2016年
以往的中国与中亚文学研究,偏重于外国影响中国,罕言及中国影响外国。在唐代文学中的文康形象是研究中国影响外国的一个切入点。在民族起源、文学形象和演艺人员三大范畴中,文康形象都具有比较研究之价值。道教曾以先进的稻作技术为媒介,以发达的经济实力为基础,以强大的综合国力为后盾,向中亚各国传播,此传播路线正是我们今日所提倡和建设的一带一路。由此可知,中国和中亚各国之命运共同体具有历史依据。客观地认识这一史实,有益于中国和中亚各国。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特的代表作《魔市》与李白的《上云乐》蔚为双璧。在两位诗人及其名作之间存在着契合点。解析《魔市》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的世界宗教动态和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
张思齐
关键词:中国道教稻作文化一带一路
宋濂的散文艺术与绵延意识
2011年
宋濂是由元入明的文学家,为明代文臣之首。《阅江楼记》是宋濂的名作,其结构孕育着八股文的胚基,其文气即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宋濂的散文艺术,上承宋人王禹偁,下启清人刘曾。宋濂不同于王、刘之处在于他那特别强烈的绵延之感。在绵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互相渗透浑然一体。绵延是不可量度的精神活动,而文人在此活动中快乐无比极其幸福。中华民族文化的绵延是宋濂最为关心的问题。宋濂对历史的把握是一种带有其个性特征的时间感,它从根本上决定了宋濂散文的文本品质。
张思齐
关键词:明代文学
尚书中的文学理论比较研究
2016年
在《尚书·舜典》中有这样一段话:“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①这是载于典籍的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之一.从这段话的主要内容看,我们亦不妨称之为中国的诗歌发生论.这里所记录的是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一个人物是“帝”,即舜.舜,尧姓,名重华,号有虞氏,因而又称为虞舜,他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
张思齐
《将军》的叙事结构与芥川龙之介的反侵略意识
2015年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将军》属于具有反侵略意识的战争小说,它是由ABCD四个文本组成的故事组。《将军》本身无文字,它是一个总体性的效果文本。芥川龙之介所著《中国游记》一书可视为B文本的延伸,它集中谴责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在这四个文本中有一个无处不在的行动素N将军。《将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N将军对日本部队的巧妙指导,表现了日本士兵的愚忠,展示了中国侦察兵的牺牲精神,暴露了日本军营文化的粗俗,谴责了日本青少年接受愚忠思想时的不自觉,从而把忠实执行军国主义路线的日本军人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欣赏小说那近乎荒诞的描写时,读者的思想也自然发生倾斜,从而认识到军国主义的危害。作品的思想倾向暗传于叙事之中,这是芥川龙之介叙事艺术的精要所在。
张思齐
关键词:日本小说叙事结构芥川龙之介
《李生窥墙传》的科举主题及其与道教之关联
2015年
《李生窥墙传》是一部以爱情为线索,以科举为主题,以宗教为特征的小说,它反映了古代韩国的科举制度。该小说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是李生与崔家娘的爱情故事,一是对李生科举仕途的记录。虽然印度和中国均对古代韩国的宗教有过影响,然而韩国有着独具特色的宗教传统。该小说仅数处涉佛,却多处涉道。尽管该小说所涉及的道教与中国道教联系甚多,该小说的骨髓却完全是大韩民族的。此可由小说男女主人公的地位不同而得到说明。《李生窥墙传》充分地展示了人性,又是各种文类的复合体。该小说本身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同时也初具现代小说的基本特征。
张思齐
关键词:韩国小说科举制度宗教因素现代品格
日本诗经学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特征被引量:5
2012年
《诗经》传入日本最早在魏末晋初。雄略天皇有表致刘宋皇帝,其中关涉《诗经》者有两处,一处引用《采薇》,一处引用《诗谱》。该表全文之口吻毕肖《采薇》,从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来看这是对《诗经》更为根本的引用。十八世纪前的日本诗经学,其发展可分为成立期、成长期、发展期和停滞期四个阶段。前三阶段合成一个大单元,其走势向高。第四阶段自成一单元,其走势低迷。明治维新后,日本近代诗经学发展起来了,它显示出鲜明的日本民族特色。统而观之,日本诗经学的发展呈马鞍形。现代日本诗经学与西方学术思潮联系紧密。当代日本诗经学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日本诗经学的论文其题目较为西化和细化,二是出现了不少日本学者撰写诗经学专著。
张思齐
关键词:学术史日本学诗经学
从对偶范畴角度看骈文与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2012年
韵散对偶范畴制约着骈散对偶范畴。在此思维模式中考察骈文与欧阳修散文创作之关系,能更为真切地了解欧阳修的文学造诣和宋代的古文运动的奥秘。骈文是散文的一个亚文类,在特定的环境下骈文能向散文回归。经过欧阳修等人的努力,这一回归在宋代较为彻底地实现了。从单篇文章的创作总量看,欧阳修的骈文远多于古文。欧阳修是伟大的解构主义者,他以长对仗句改造了骈文,将它发展为宋四六。欧阳修的古文乃以其骈文功夫锤炼而成就。骈文起源于两汉辞赋,欧阳修是散文赋的文类开创者,其赋作不多,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散文的辩证运动轨迹。
张思齐
关键词:散文理论
从端午节看杜诗在韩国、越南和日本的传播
2016年
在杜诗中有直接言及端午节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居官必忠心尽职的儒家正统思想。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尽管如此,人们大都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民众悼念投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此节所反映的主要为楚地的民俗。韩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韩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和忠是两种密不可分的人伦品质,移孝可作忠,忠者必尽孝。越南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风土与楚地类似。在杜诗中有许多言及楚地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对楚地的深刻认识和对屈原的人格体认。大和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屈原赋传入日本甚早,而且杜甫与屈原具有人格上的一致性,俱为文学成就杰出的忠臣。
张思齐
关键词:杜甫诗端午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