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RGCCUHK450206M)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陈一心熊进张颖恺梁国穗施鸿飞更多>>
相关机构: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愈合
  • 2篇骨折
  • 2篇骨折愈合
  • 1篇低能量
  • 1篇振动
  • 1篇软骨
  • 1篇软骨内成骨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疏松性
  • 1篇膜内成骨
  • 1篇骨内
  • 1篇骨质
  • 1篇骨质疏松
  • 1篇骨质疏松性
  • 1篇骨质疏松性骨...
  • 1篇骨痂
  • 1篇成骨
  • 1篇促进骨折愈合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2篇施鸿飞
  • 2篇梁国穗
  • 2篇张颖恺
  • 2篇熊进
  • 2篇陈一心
  • 1篇秦岭
  • 1篇邱勇

传媒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骨折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特点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通过去势大鼠骨折模型,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特点。方法57只6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OVX)和对照组(SHAM),术后3个月pQCT随访观察到OVX组的骨密度(BMD)显著下降。随后OVX组和SHAM组均构建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每周摄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并行骨痂定量分析。第2、4、8周取材,行显微CT(micro-CT)三维骨痂定量分析和组织学分析,并于第8周采集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SHAM组膜内成骨的新生骨量在骨折愈合早期显著高于OVX组(P=0.031),骨折区域的软骨形成也较OVX组活跃,但未构成显著性差异。随着软骨内骨化的进行,SHAM组软骨内成骨区域的新生骨量显著高于OVX组(P=0.023)。骨折后8周时,SHAM组骨折愈合率高于OVX组,生物力学强度也明显优于OVX组(P=0.044)。结论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中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过程均产生负性作用,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施鸿飞梁国穗张颖恺熊进陈一心邱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软骨内成骨膜内成骨
运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性的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股骨骨折髓内固定模型(n=55),并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7)。骨折后第5天开始对治疗组使用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平台(35Hz,峰振幅0.3g)治疗,对照组则行假治疗。采用二维(x线)及三维(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方法和生物力学测试对骨折愈合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新生的矿化骨痂在二维及三维定量分析中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4)。治疗后4周治疗组的骨折愈合率(85.7%)高于对照组(57.1%),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属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高频率低能量振动可刺激骨折部位骨痂的生成及矿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施鸿飞梁国穗张颖恺秦岭熊进陈一心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痂生物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