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W093)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中宇黄茂玲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澳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新诗
  • 4篇诗歌
  • 2篇文学
  • 2篇现代汉诗
  • 2篇汉诗
  • 2篇汉语
  • 2篇汉语新诗
  • 2篇白居易
  • 1篇豆腐
  • 1篇豆腐干
  • 1篇杜甫
  • 1篇心理
  • 1篇雅化
  • 1篇音乐
  • 1篇音乐性
  • 1篇隐逸
  • 1篇隐逸思想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属性
  • 1篇韵部

机构

  • 12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澳门大学

作者

  • 11篇张中宇
  • 1篇黄茂玲

传媒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韵律:语言属性、诗性还是音乐性
2017年
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乐节奏";语言则通过语音组合构成不完全"等时"的"语言节奏"或诗歌节奏,它与"音乐节奏"并不等同。韵、平仄则原本就是语言的属性,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特性:不同国家诗韵的差异只与该国语言有关,而与该国音乐的差异无关。这一性质认定意味着,"废韵律"失去的不是"音乐性",而是"诗性"。
张中宇
关键词:韵律语言属性诗性音乐性
汉语新诗的“雅化”及其前景被引量:2
2015年
从古代汉诗的发展路径来看,一种样式能不能最终达到高峰水平,取决于能否走出初创时期的相对粗糙,逐步实现自身"升级"。诗歌不管涉及何种题材,往往都不停留于原生状态或世俗水平的逼真表现,从内涵到形式都是最为倾向于"雅化"的文学样式,"雅化"因而成为汉诗"升级"的必然选择。抒情为主的艺术与叙事为主的艺术是一种互补关系,而非互相排斥、互相替代的关系,这种非"同质"关系,决定了所谓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由小说、影视艺术等取代诗歌为不可能的假想,信息化时代为诗歌艺术创造了重要机遇。
张中宇
关键词:汉语新诗雅化
汉语韵部、声调的变化及其对新诗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汉语韵部数量处于历史"低值"且得益于通用语的普及,新诗用韵环境处于历史最为优越的时期。古、今汉语声调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调类总数均为4个,就声调的特性来看,都可分为比较平稳、少起伏的高平调,以及起伏大、调值较低的仄声调两类,因而平仄规则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存在语言学的可能性。"美的形式"的缺失,可能损害内在精神的有效表达;"有意味的形式"可以传达言词、句子结构无法表达的某些情感或意义,有利于创作者在艺术层面更充分、更有力地表现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
张中宇
关键词:汉语韵部声调新诗
汉语新诗:“整齐”为何可能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从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并以此创作新诗以来,“豆腐干体”、雕琢过甚、刻板单调等批评从来没有停止过。自此以后,关于“整齐”问题,多数时候甚至不再列入新诗的论题。似乎闻一多等人做了一个反面的试验,如果说成功,就成功在证明了新皆‘整齐’,之不可能。可是,从第一部诗集《诗经》开始,3000余年中国诗歌史,其实主要就是一部“豆腐干体”的诗史,
张中宇
关键词:新诗中国诗歌史《诗经》闻一多豆腐干
巴渝文化属性及其对文学艺术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巴渝文化是原住民、移民适应巴渝环境并不断吸收外来因素形成的文化,并不等同于巴族文化、巴国文化或巴地文化。尚实、变通及开放敏感,构成巴渝文化基本的人文内涵。巴渝文化以调整人与自然的矛盾为基础,与中原文化立足于调整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不同,为中华文化内涵增添了新的元素。受巴渝文化影响,巴渝文学艺术通常以平民化视角表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具有鲜明的"生活化"、"平民化"特征,大多写实与批判相结合,形成"巴人"式带有喜剧色彩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张中宇
关键词:巴渝文化中华文化
李杨题材创作与接受的视角差异——以杜甫、白居易、陈鸿相关创作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在李杨题材的叙事中,由于特定帝妃关系、深宫禁苑的限制,一般采用观察叙事或全知叙事,不同视角的选择影响到作者对事件的判断、创作倾向及其对读者的影响。此外,相关者与旁观者的立场,时间距离的远和近,也显著影响到李杨题材创作与接受倾向。
张中宇
关键词:《长恨歌》
席慕蓉诗歌的民族个性及其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席慕蓉诗与蒙古民族个性及文化心理具有密切关系,质朴、粗犷、豪迈的草原文化特质,与其长期生活的南方环境接触的汉文化交融、互补,构成具有艺术魅力的"陌生化"效果。席慕蓉带有北方游牧民族色彩的事象与新鲜的意象组合,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使中国文学呈现出某些崭新的当代风格。席慕蓉诗集发行量超过500万册,在台湾和大陆均获得巨大反响,已具30以上年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并非如一些评论所称一般意义的"流行"。席慕蓉不但是当代蒙古族辐射最广、影响最大的诗人,也是当代全球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
张中宇
关键词:席慕蓉诗歌民族个性
归隐与“中隐”:陶渊明与白居易仕宦经历、隐逸动机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陶渊明被南朝诗人钟嵘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其隐逸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白居易一生仰慕陶渊明,在思想上,他一方面对陶渊明洒脱恬淡、清高耿介的隐逸思想持有强烈的认同感,一方面又受限于自己儒家传统思想中的"积极入世"的观念,这种"执两用中"的中庸思想,表现在白居易对待仕途折中于出入进退之间的"中隐"观念,通过比较陶渊明与白居易仕宦经历、隐逸思想的异同,从中窥视白居易对陶渊明思想的接受与发展。
黄茂玲
关键词:白居易陶渊明仕宦经历隐逸思想
汉语新诗体式探索与新诗大家——历史的回顾与启示
2017年
和散文、小说的"无定式"相比,诗通常会形成某些特别适应时代审美心理的体式。相对稳固、可大量"复制"且广泛接受的形式,往往就是当时普遍性审美心理的"外化"或者形式化。新诗体的形成,通常是对普遍性审美心理的有效捕捉和艺术把握,是诗人与读者实现高效融通的心理默契。汉语新诗四行节、八行节最为常见,其中一些组合形式或许会逐渐成型,经由读者和时间的选汰,逐步形成"可复制"的基本体式。双节对称形式不但出现频次高,受欢迎程度亦高,很可能是目前较为成型的新诗体式之一。与体式构建相关的诗歌韵律,可分为基本标准、高级标准和严格的标准("超级标准")。与宋词一样,新体的创制以及创造性运用,也必将成为新诗大家的标志之一。
张中宇
关键词:审美心理
唐诗精神、文体系统、传播方式与现代汉诗的“三大重建”被引量:4
2014年
任何艺术,都包括精神内涵、艺术形式及有效传播三大要素。"神来,气来,情来"构成唐诗精神内涵的核心,"诸体皆备"形成"体裁系统的优势",强烈的传播意识及传播途径多样化,推动了唐诗的空前繁荣。吕进提出中国现代诗歌的"三大重建",系统性面对当代诗歌的三大核心问题,其理论体系与唐代诗歌实践一脉相通,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张中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