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07JCZDJC02100)

作品数:16 被引量:190H指数:8
相关作者:孙宝盛张斌季民周冬冬陈谊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石化集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微生物
  • 6篇PCR-DG...
  • 5篇微生物群落
  • 5篇反应器
  • 4篇生物反应
  • 4篇生物反应器
  • 4篇微生物群落结...
  • 4篇克隆测序
  • 4篇MBR
  • 3篇溶解性微生物...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结构
  • 3篇微生物产物
  • 3篇微生物多样性
  • 3篇污泥
  • 3篇膜生物
  • 3篇膜生物反应器
  • 3篇胞外聚合物
  • 2篇氧化菌
  • 2篇水质

机构

  • 15篇天津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15篇孙宝盛
  • 4篇张斌
  • 3篇季民
  • 3篇周冬冬
  • 2篇王盛勇
  • 2篇齐庚申
  • 2篇李小芳
  • 2篇司志娟
  • 2篇陈谊
  • 2篇张冉
  • 1篇吴卿
  • 1篇刘慧娜
  • 1篇胡怡杉
  • 1篇于凤庆
  • 1篇杜江
  • 1篇赵祖国
  • 1篇刘宪华
  • 1篇金敏
  • 1篇马瑶
  • 1篇张燕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与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为了揭示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过程,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克隆测序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群落的演替进行了研究.DGGE结果表明,在实验过程中氨氧化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过程较为缓慢,有些种群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优势地位.测序结果表明,氨氧化菌群中的主要优势种群为Comamonas sp、Uncultured Nitrosomonas sp、Uncultured Nitrosospira sp和Uncultured β-Proteobacterium;并在实验后期鉴定出3株反硝化优势菌群.实时PCR结果表明,氨氧化菌在总细菌中所占比例尚不足0.01%,但其含量在经过驯化后显著增长,第80天时为接种污泥中含量的12.38倍,但其比氨氧化速度从初期的0.30×1015 g/(拷贝数.h)上升到11.73×1015 g/(拷贝数.h)后,逐渐降低到末期的0.068×1015 g/(拷贝数.h).而且,这一结果与反应器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对应.
张斌孙宝盛刘慧娜黄翠芳季民
关键词:膜生物反应器氨氧化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克隆测序
污泥停留时间对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通过改变排泥量控制(SRT)变化,分析变化的SRT对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单一反应器SRT的连续变化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EPS含量在总体上与SRT的变化呈反比,但具体变化较为复杂。SRT在10~30 d波动时,EPS含量对SRT的下行趋势具有短时的缓冲能力,但SRT在5~40 d波动时其缓冲能力被破坏。SRT的变化对EPS中蛋白质组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多糖组分,蛋白质组分在SRT的变化初期通常有所下降。SMP含量受SRT影响的规律性不强,且在SRT为10~30 d变化较为平缓。短泥龄培养条件下,EPS作为碳源和能源被储备时,蛋白质的储备优先于多糖。
苗楠孙宝盛周冬冬
关键词:污泥停留时间胞外聚合物溶解性微生物产物蛋白质多糖
应用PCR-DGGE技术解析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被引量:34
2008年
为了揭示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的微生物多样性,取样处理不同水质的膜生物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通过细胞裂解直接提取其中的基因组DNA,以细菌通用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V3高变异区域PCR扩增,再将PCR产物(约240bp)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变性剂梯度为30%~60%),获得表征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特征的DNA指纹图谱.研究表明,不同的膜生物反应器中既存在着共同的微生物种属也有各自特异的种属、相同的微生物种群在不同反应器中的优势地位不同,各自特有的微生物群落则是由于水质的不同经过长期演替而来.
孙宝盛张斌吴卿金敏
关键词:微生物多样性变性梯度凝胶电泳RRNA
MBR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7
2012年
以MBR反应器启动调试阶段的活性污泥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传统活性污泥法(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污泥接种至MBR反应器内污泥培养驯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在传统污水污泥检测指标的基础上,对各阶段污泥中总细菌基因组DNA进行提取,应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了相应的凝胶电泳图谱并进一步分析了菌群间的相似性.结果表明,以CAS污泥为接种污泥在MBR反应器内培养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变化突出,细菌群落结构演替明显,不同阶段菌群间的相似性说明了各阶段菌群的演变关系:污泥培养驯化是一个逐步有序的过程,微生物随反应器内不同时期及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逐渐演变成适应MBR工艺的群落结构.
于凤庆孙宝盛陈谊杜江周强健
关键词:MBR污泥驯化PCR-DGGE生物多样性
基于等维新息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河流水质预测被引量:4
2013年
河流水质预测是对河流水环境污染进行分析、控制和治理的基础。基于太湖流域上海市青浦区急水港点位2004—2011年的水质指标COD,NH3—N数据,分别建立等维新息灰色预测模型;由于NH3—N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没有达标,因此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NH3—N指标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之后应用两种模型分别预测未来几年两项水质指标数值。结果表明,等维新息灰色马尔可夫模型有效地减小了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未来几年,两项水质指标均呈整体下降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趋于平缓。但由于太湖流域污染的长期性,其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措施,如从源头上进行减污,生态清淤,加快转变流域经济发展方式及完善流域管理等,使流域水质得到整体改善。
颜廷文孙宝盛张冉
关键词:水质预测马尔可夫模型
SBR中SRT对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揭示序批式反应器不同污泥停留时间(SRT)下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异同及SRT变化对总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进行研究。通过克隆测序发现,不同的SRT条件下生物多样性和种群结构会有所差异,既存在各SRT条件下相同的优势菌群(Escherichia coli和Aeromonas sp.),也存在某些SRT下特有的优势菌群(Uncultured Peptostreptococcaceae),SRT为40 d时检测到以降解硫酸盐获得能源的优势微生物。研究还表明,SRT为40 d时多样性指数取得最大值,各SRT条件下微生物的种群相似性差别较大。
马瑶孙宝盛周冬冬
关键词:序批式反应器群落结构克隆测序
MBR和CAS工艺污泥在贫营养培养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工艺(CAS)反应器中微生物在贫营养条件下的总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在培养过程中,污泥的微生物种群经历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过程,且以CAS污泥微生物种群的变化更为明显,演替过程中既有原始优势种群的消亡,又有新的优势种群的增强,故优势种群的功能地位处于动态变化中.两种污泥的来源、工艺进水水质和运行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活性污泥中菌群结构的差异.两种污泥中主要存在的优势菌种大部分为未经培养菌种(uncultured bacterium)、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γ-变形菌纲(gamma proteobacterium)细菌等,此外,亦存在一些病原性微生物,如Arcobacter属、Serratia属和Klebsiella属等.
胡怡杉孙宝盛王盛勇
关键词:MBRCASPCR-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克隆测序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城市污水量预测被引量:11
2013年
城市污水量是进行排水工程设计的基础数据,灰色系统理论在预测城市污水排放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2001—2009年天津市城市污水排放量数据,建立灰色模型对2010—2015年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工业废水排放量进行预测;由于工业废水排水量数据波动较大,灰色预测结果不准确,采用马尔可夫模型对灰色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结果表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准确性高;预计2015年,生活污水排放量为65 120.57万t,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 339.39万t;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津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在城市污水排放总量中的百分比越来越大。
李小芳孙宝盛司志娟
关键词:工业废水排放量马尔可夫模型
Cu^(2+)对活性污泥代谢及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探究微量Cu^(2+)对微生物代谢产物及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以含Cu^(2+)原水作用下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质量浓度Cu^(2+)对胞外聚合物(EPS)和溶解性代谢产物(SMP)的影响,并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总细菌在不同质量浓度微量Cu^(2+)驯化前后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EPS质量浓度受Cu^(2+)的影响呈波动下降趋势,反应中后期趋于稳定,稳定区间与Cu^(2+)质量浓度成反比。Cu^(2+)加入反应体系后会造成SMP质量浓度短暂下降,随后微生物释放SMP来缓解环境压力,SMP质量浓度有所回升;中后期由于Cu^(2+)积累导致细胞自溶、释放SMP,SMP质量浓度突增,增长幅度与Cu^(2+)质量浓度成正比。不同质量浓度Cu^(2+)会造成特定菌群的消亡,还会促进耐受力强的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种。含Cu^(2+)原水会使微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降低,当Cu^(2+)质量浓度为3.5 mg/L时SDI由1.92下降至1.23,而由于新优势菌种的产生,Cu^(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SDI有所回升。
张笑雪孙宝盛苗楠赵双红齐庚申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胞外聚合物溶解性微生物产物微生物多样性PCR-DGGE
黄河入海口水质评价与预测被引量:14
2013年
对黄河入海口2004—2011年的水质进行评价与预测,采用灰色聚类法分析水体DO、CODMn、NH3-N 3项指标,总结水质年均变化情况。建立水质GM(1,1)灰色预测模型,用实际水质指标值检验其精度,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4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15年期间,黄河入海口水质在2004—2007年波动较大,但将越来越好,CODMn、NH3-N呈下降趋势,DO、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水质变化原因以期对黄河入海口水质分析预测与水体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张冉孙宝盛王永亮司志娟李小芳颜廷文
关键词:黄河水质评价水质预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