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692)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刘权焰刘志苏袁玉峰常磊郭涛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阻断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增殖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随机对照试验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阻断
  • 1篇黏蛋白
  • 1篇脱噬作用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癌
  • 1篇间质
  • 1篇钙黏蛋白
  • 1篇肝癌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刘志苏
  • 3篇刘权焰
  • 2篇常磊
  • 2篇袁玉峰
  • 1篇何跃明
  • 1篇余国政
  • 1篇王海涛
  • 1篇沈维亮
  • 1篇邴运韬
  • 1篇唐胜利
  • 1篇龚铖
  • 1篇李昌盛
  • 1篇郭涛
  • 1篇刘伟军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高渗应激对肝细胞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高渗应激对肝细胞癌Huh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肝细胞癌组织中渗透压调控的转录因子活化T细胞核因子5(NFAT5)的表达;氯化钠模拟肿瘤高渗微环境,Westernblot法检测NFAT5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噻唑蓝(MTF)比色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结果癌组织NFAT5的阳性表达率为9.38%,明显低于癌旁组织(68.75%,P〈0.01)。高渗24h组(100mmol/LNaCl)能使Huh7细胞NFAT5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高渗24h组(100mmol/LNaCl)细胞凋亡率[(26.0±3.2)%]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0.8±0.2)%,P〈0.01]。高渗24h(100mmol/LNaCI)能明显抑制Huh7细胞增殖.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1.35±2.09)%(P〈0.01)。结论作为哺乳动物唯一的渗透压调节相关因子NFAT5,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在NFAT5高表达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渗应激能上调肝癌细胞NFAT5的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
龚铖李昌盛邴运韬刘伟军余国政刘权焰刘志苏
关键词:肝细胞脱噬作用增殖
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在原发性肝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原发性肝癌(HC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55例HCC癌组织、癌旁组织和20例非肿瘤性正常肝组织中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Viment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9.1%,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27.3%,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mentin、E-cadherin二者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53,P<0.05).Vimentin在TNMⅢ~Ⅳ期组、低分化组、肿瘤结节多个组、转移复发组的表达分别高于TNM Ⅰ~Ⅱ期组(χ2=7.267,P<0.05)、中高分化组(χ2=4.045,P<0.05)、肿瘤结节单个组(χ2=12.143,P<0.05)、无转移复发组(χ2=7.267,P<0.05).E-cadherin的表达在肿瘤结节单个组高于肿瘤结节多个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78,P<0.05).随访患者表明,Vimenfin阳性表达组患者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Vimentin阴性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mentin、E-cadherin参与HCC上皮间质转化过程,Vimentin的高表达、E-cadherin的低表达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CC患者Vimentin及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可协助HC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常磊袁玉峰郭涛刘权焰刘志苏
关键词:波形蛋白E-钙黏蛋白原发性肝癌上皮间质转化
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肝切除术应用中安全性与有效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半肝血流阻断法与Pringle法在肝切除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h e 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8期)、PubMed、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查找所有比较半肝血流阻断术与Pringle法应用于肝切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包括624例患者。结果显示:①手术安全性方面:Pringle法的手术时间少于半肝血流阻断法[SMD=0.34,95%CI(0.02,0.66),P=0.04],但两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需求比、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指标无明显差异。②有效性方面:半肝血流阻断法的术后第3天ALT水平[SMD=–0.71,95%CI(–1.28,–0.14),P=0.02]、第7天ALT水平[SMD=–1.73,95%CI(–2.85,–0.62),P=0.002]、第1天AST水平[SMD=–0.74,95%CI(–1.38,–0.09),P=0.03]、第7天AST水平[SMD=–0.99,95%CI(–1.26,–0.71),P<0.000 01]、第3天TBIL水平[SMD=–0.34,95%CI(–0.57,–0.10),P=0.005]及第7天TBIL水平[SMD=–0.52,95%CI(–1.02,–0.01),P=0.04]均低于Pringle法。结论与Pringle法相比,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促进肝切除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方面更好。因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样本量较少,且受质量限制,一些主要的测量指标报道过少,缺乏足够的信息进行分析,所以上述结论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常磊喻满成袁玉峰沈维亮王海涛刘权焰唐胜利何跃明刘志苏
关键词:肝切除半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