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Z121102009212055)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Z121102009212055)

作品数:12 被引量:203H指数:6
相关作者:石远凯韩晓红孙燕桂琳杨建良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7篇细胞肺癌
  • 7篇小细胞
  • 7篇小细胞肺癌
  • 7篇非小细胞
  • 7篇非小细胞肺癌
  • 7篇肺癌
  • 6篇受体
  • 5篇阳性
  • 5篇生长因子受体
  • 5篇基因
  • 5篇分子
  • 5篇表皮
  • 5篇表皮生长因子
  • 5篇表皮生长因子...
  • 4篇诊断治疗指南
  • 4篇融合基因
  • 4篇融合基因阳性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7篇石远凯
  • 6篇韩晓红
  • 2篇孙燕
  • 2篇杨建良
  • 2篇桂琳
  • 2篇张宁宁
  • 1篇李宁
  • 1篇秦燕
  • 1篇刘鹏
  • 1篇周生余
  • 1篇张长弓
  • 1篇董梅
  • 1篇何小慧
  • 1篇杨晟
  • 1篇汪麟
  • 1篇陶丹
  • 1篇王彬

传媒

  • 5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实验...

年份

  • 5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标本中的肿瘤靶点检测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基于分子靶点精确检测的相关靶向治疗显得愈发重要。分子靶点检测的理想标本往往来自患者肿瘤组织,然而,检测血标本中的肿瘤标志,因取材简易,方法便捷、灵活等更具优势。相信随着筛选手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血标本中的肿瘤标志方法一定能更好地被应用于临床。
沈胤晨韩晓红
关键词:肿瘤标志个体化治疗血标本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对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评价占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GEMOX)方案在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2种或2种以上的化疗方案治疗失败后、采用GEMOX方案进行解救化疗的27例淋巴瘤患者,探讨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指标.结果 24例患者可评价近期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6.7%),部分缓解(PR)7例(29.1%),稳定(SD)6例(25.0%),进展(PD)7例(29.1%),总缓解率为45.8%.在获得CR和PR的11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个月(95% CI为1.6~14.4个月),11例获得CR和PR患者的中位PFS为19个月(95% CI为11.1~26.8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其中出现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16例(59.3%),出现Ⅲ~Ⅳ度血小板减少11例(40.7%).前次化疗方案的敏感性与GEMOX方案的缓解率相关,前次化疗敏感患者的GEMOX方案缓解率为83.3%,前次化疗不敏感患者的缓解率为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GEMOX方案对于经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淋巴瘤患者有较高的缓解率,患者耐受性好,部分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对前次化疗敏感的淋巴瘤患者,GEMOX方案化疗的获益可能性更大.
杨建良石远凯何小慧周生余董梅刘鹏张长弓秦燕杨晟桂琳
关键词:淋巴瘤吉西他滨奥沙利铂
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性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5版)被引量:59
2015年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约占85%。大多数NSCLC 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治疗以化疗等全身性治疗为主。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肿瘤驱动基因的发现, NSCLC 的分型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型,进一步细分为含不同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而针对驱动基因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因其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已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治疗。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淋巴瘤诊断及预后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单克隆增殖性疾病,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NHL在过去30年间,发病率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增长了约1倍,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中居第8位,成为增长速度最迅猛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L的发病率及占恶性肿瘤的比例远低于NHL,近十几年一直呈下降趋势。
张明石远凯韩晓红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子标志物预后淋巴造血系统NHL
非小细胞肺癌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肺癌研究热点,越来越多分子靶点的发现及靶向药物的研发给肺癌患者长期生存带来了希望。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对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显著疗效,将肺癌的治疗模式带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而棘皮类微管相关样蛋白-4-间变型淋巴瘤激酶(echinoder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现,使肺癌个体化靶向治疗理念得以深化。目前多个肺癌分子靶点和分子靶向药物也正在研究或临床试验当中。但是,只有特定基因型的患者才能从相应靶向药物治疗中获益,且靶向药物的原发和继发耐药也成为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为使更多的患者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群体进行精确的分子亚型区分,成为了肺癌靶向治疗成功的重要条件。
韩晓红张宁宁石远凯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检测
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3版)被引量:40
2013年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80%~85%的病例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约7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00。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NSCLC研究中的热点,尤其是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为靶点药物的发现,在NSCLC个体化治疗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间变淋巴瘤激酶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现状被引量:4
2015年
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约为18%.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约70%的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1].目前晚期NSCLC的化疗疗效已进入平台期,而靶向治疗为突破这一瓶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的广泛应用成功开启了NSCLC靶向治疗时代.2007年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的发现是NSCLC靶向治疗的另一里程碑.克唑替尼是首个被开发的小分子ALK激酶抑制剂,2011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ALK阳性NSCLC.
张宁宁韩晓红石远凯
关键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淋巴瘤晚期NSCLC阳性
中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敏感突变和间变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被引量:41
2014年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我国恶性肿瘤第1位,其中80%-85%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约70%的NSCLC患者确诊时即为晚期。基于分子靶点的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成为NSCLC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国产盐酸拓扑替康胶囊的安全性及耐受性I期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拓扑替康胶囊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国人使用该药物推荐安全合理的剂量。方法:计划按3个剂量组爬坡:1.5,1.9,2.3 mg·m-2,连续5 d口服,21 d为一个周期。每个剂量组3~6例,第1个周期受试者均接受拓扑替康胶囊口服,第2个周期d 1给予拓扑替康静脉给药(1.5 mg·m-2),d 2~d 5仍口服给药。在第2周期d 1和d 2按计划时间点采集血样。如果在一个剂量组的3~6例患者中≥2例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将停止剂量爬坡。结果:共入组13例肿瘤患者,完成了1.5 mg·m-2剂量组(n=6)和1.9 mg·m-2剂量组(n=7)后,即达到最大耐受剂量。1.5 mg·m-2剂量组未出现DLT。1.9mg·m-2剂量组出现5例次DLT,主要是骨髓抑制,包括4度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非血液学毒性主要有恶心、呕吐、厌食、乏力和转氨酶升高等,程度均为1~2级。1.9 mg·m-2剂量组发生2例严重不良事件,1例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而住院治疗并出组,1例因肿瘤进展出组后死亡。11例可评价疗效者中1例获得部分缓解(PR),5例稳定(SD),5例进展(PD)。11例取得了药动学及绝对生物利用度数据。结论:国产拓扑替康胶囊具有抗肿瘤活性,DLT是骨髓抑制,最大耐受剂量是1.9 mg·m-2,连用5 d,21 d为1周期。该药物在采用1.5 mg·m-2剂量水平时耐受性较好。对于年轻、体质好、既往化放疗程度轻的患者,在1.9 mg·m-2剂量水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杨建良石远凯桂琳汪麟韩晓红李宁王彬孙燕
关键词:I期临床研究耐受性
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5年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已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1]。在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中,除了传统的手术和放化疗等,分子靶向治疗在特定患者人群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和预后改善。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的靶向治疗药物前,都需要对肿瘤进行相应的分子靶点检测,虽然结直肠癌中相关基因分子的状态改变对药物的选择起到关键作用,但直至现在有效的靶点还较少,因此相关的研究仍需深入,为确立更加有效的疗效预测和预后生物标志以及开发新型靶向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持。
沈胤晨石远凯韩晓红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结直肠癌靶向治疗药物分子靶点疗效预测人类生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