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9173)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9173)
-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毅唐平刘小林唐铖戚剑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神经功能束边缘提取与三维重建软件整合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针对神经切片显微图像的功能束边缘不连续的特征,采用基于阈值的图像分割法,对功能束边缘的获取进行了研究。为更好解决神经修复问题,整合神经显微图像的配准、边缘提取、功能束识别与重建软件等关键技术,设计相应的接口,基于VC++平台开发神经功能束显微图像的三维重建软件。通过系统运行实例,不仅验证了此软件的可行性,而且表明通过整合于此系统,确实实现了神经功能束边缘的自动获取,使得重建流程更加智能,为今后对神经的智能重建以还原其真实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章淑萍张毅唐铖唐平
- 关键词:显微图像三维重建
- 家兔腰段脊神经后根组织化学特点及显微结构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家兔腰段脊神经后根不同部位神经小束的分布形态及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的含量及分布特点,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选择手术部位提供参考。方法:6只成年新西兰白兔,显微解剖腰3(L3)~腰5(L5)脊神经后根,分别行圆锥起始部、中段及椎间孔部冰冻切片、HE及乙酰胆碱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观察Ⅰa类传入纤维在L3~L5脊神经后根神经束中的组织化学和分布特点及不同部位神经小束的分束情况;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小束Ⅰa类传入纤维计数分析。结果:后根神经小束在圆锥起始部间隔较开,排列较规则,大致平行排列;后根中间部各神经小束未见交叉或再次分束、各小束间距离缩小,排列趋于紧密;椎间孔部各神经小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排列更加紧密;HE染色显示家兔后根神经小束内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分布均匀,直径粗大,轴突深染,髓鞘不着色;AChE染色发现脊神经后根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染色为阴性,轴突不着色,髓鞘也不染色;后根神经小束AChE浅染组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含量和含量百分比均高于深染组(P<0.05)。结论:家兔腰段脊神经后根分束固定,不同部位神经小束排列不同,圆锥部较椎间孔部易于分离;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在不同神经小束分布不均匀,在AChE染色中浅染含量相对较高,深染的神经小束Ⅰa类传入神经纤维含量相对较少。
- 张毅卢昊程钢刘小林杨俐敏何彩凤
- 关键词:脊神经后根组织化学染色
- 基于二次成像技术标志点获取和自动配准的长段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四肢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并验证其可行性。方法取自愿捐献新鲜成人尸体右上臂20cm尺神经标本。以4根成年女性头发作为标志线,连续横断面冰冻切片,厚15μm,层距0.5mm,共400张切片,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染色;采用二次成像技术,以配置MSHTO MD90显微数码成像装置的Olympus Z61型体视显微镜于AchE染色前、后分别获取同一切片的2张全景图像,通过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图层叠加进行图像处理,获取含4个完整定位标志点的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以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作为分类器自动识别处理图像,并利用空间变换方法实现自动配准,结合人工辅助获取功能束轮廓,通过Amira 4.1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长段尺神经功能束三维重建,评估重建逆向还原效果。结果利用二次成像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同一张切片染色前、后的图像,图像轮廓吻合度良好,合成图像获得的标志点定位精确,操作简便快捷。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识别精度高,误差率为8.250%;三维模型可直观观察神经内部不同性质功能束交叉融合的变化,其任意水平切割逆向还原基本吻合。结论基于二次成像技术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图层处理技术的计算机自动配准可应用于长段周围神经的三维可视化重建,重建快捷,效果较好。
- 张毅刘小林钟映春唐平周家铭戚剑何彩凤
- 关键词:周围神经三维重建配准
- 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神经束功能及形态定位的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索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中不同性质神经纤维与功能束的组织学水平的形态学定位方法。方法取自愿捐献新鲜成人尸体右侧正中神经作为样本进行连续冰冻切片,取形态完整标本切片30个,首先采用单纯Karnovsky-Roots法对神经切片染色(A组,n=30),再依次行甲苯胺蓝染色(B组,n=28)以及丽春红2R染色(C组,n=21)。每种染色完成后即于光学显微镜下分区显微摄影(×100)并拼接成全景图像,比较不同染色方法下全景图像的纹理特征、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数量及平均灰度;并对比计算机自动获取神经束轮廓结果,以确立获取理想图像的染色方案。结果 A、B、C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位点数量分别为(21.63±4.06)×102、(20.64±3.51)×102、(20.54±5.71)×102个;平均灰度分别为(1.41±0.06)×102、(1.10±0.05)×102、(1.14±0.07)×102。各组间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位点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4,P=0.54);与A组比较,B、C组平均灰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部位着色;B组髓鞘显示不满意;C组可同时显示神经纤维轴突及髓鞘染色,神经束和不同性质神经纤维纹理特征最显著,神经束边界轮廓最清晰,计算机处理时假阳性容易去除,图像分割最精确。结论 Karnovsky-Roots-甲苯胺蓝-丽春红2R三重复染方法不影响神经纤维乙酰胆碱酯酶阳性位点的表达,图像纹理清晰,较符合周围神经虚拟三维重建时在组织学水平分辨及获取神经束功能状态二维图像的相关要求,有望解决周围神经组织形态学表达方式这一技术难题。
- 罗鹏张毅戚剑钟映春刘小林
- 关键词:周围神经三维重建组织化学染色纹理特征图像分割
- 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中完整信息的二维全景图像获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用于周围神经功能束三维可视化重建的带完整信息的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获取的关键技术。方法新鲜成人截肢腓总神经及尺神经标本各一段,以4根成年女性头发作为标志线,连续冰冻切片,乙酰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以100倍光学显微镜下分区摄影后拼接及光学扫描仪和体视全景数码成像仪一次性获取全景图像,观察染色前后人发标志点贴片情况,比较不同全景图像效果;以数码全景成像仪获取染色前、后同一切片的全景图像,通过PhotoshopCS2处理获取含4个完整定位标志点的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结果体视全景数码成像仪一次全景成像精确,功能束易于鉴别,基本具备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拼接图像的特点,且获取简单快捷;二次成像Photoshop合成图像功能束轮廓吻合良好,标志点定位精确,操作简单快捷。结论结合高像素体视全景数码成像装置一次性全景数码成像、二次成像技术和Photoshop图层处理技术,可用于海量获取带完整信息的神经断面二维全景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提高重建效率及精度,可为临床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式的选择以及组织工程神经的构建提供直观的解剖依据。
- 张毅刘小林卢昊戚剑何彩凤罗鹏
- 关键词:周围神经三维重建全景图像可视化
- 基于K-均值聚类的神经切片图像功能束类型识别研究
- 2012年
- 针对周围神经物理切片图像中不同类型的神经功能束染色后显示出的特异性,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值聚类的神经切片染色图像中神经功能束类型识别的方法。首先通过特征分析与提取决定以灰度均值μ和方差σ2作为纹理特征,然后运用本文算法对神经切片染色图像中的不同类型神经功能束进行聚类和识别。通过在人体周围神经组织切片图像上的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对神经切片染色图像中的神经功能束类型进行有效分类识别。
- 胡智魁唐平张毅陈松龄唐铖
- 关键词:K-均值聚类
- 神经切片染色图像边缘的二次提取方法研究
- 2011年
- 针对神经切片染色图像的边缘模糊不连续、色泽不均匀、区域不规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效果良好的神经切片染色图像边缘提取方法。通过改进的均值漂移滤波改善图像质量,获得第一次的连续边缘;考虑到切片图像的复杂性,对提取得到的连续边缘运用区域填充及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处理后进行第二次边缘提取,从而提取到最终的较为准确、光滑的边缘;最后在人体周围神经组织切片图像上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抗噪声能力强等特点。
- 唐铖唐平张毅陈松龄胡智魁
- 神经切片染色图像边缘的二次提取方法研究
- 2011年
- 针对神经切片染色图像的边缘模糊不连续、色泽不均匀、区域不规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效果良好的神经切片染色图像边缘提取方法。通过改进的均值漂移滤波改善图像质量,获得第一次的连续边缘;考虑到切片图像的复杂性,对提取得到的连续边缘运用区域填充及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处理后进行第二次边缘提取,从而提取到最终的较为准确、光滑的边缘;最后在人体周围神经组织切片图像上的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提取效果好、抗噪声能力强等特点。
- 唐铖唐平张毅陈松龄胡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