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5060)

作品数:13 被引量:315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跃清周长艳陈永仁彭骏胡豪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降水
  • 3篇水汽
  • 3篇气候
  • 3篇夏季
  • 3篇环流
  • 3篇降水量
  • 3篇旱涝
  • 2篇日数
  • 2篇盛夏
  • 2篇水汽输送
  • 2篇气候特征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热带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副热...
  • 2篇可降水量
  • 2篇极涡
  • 2篇降水关系
  • 2篇副热带

机构

  • 13篇中国气象局成...
  • 5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省气候中...

作者

  • 11篇李跃清
  • 5篇周长艳
  • 4篇陈永仁
  • 2篇胡豪然
  • 2篇齐冬梅
  • 2篇彭骏
  • 2篇蒋兴文
  • 2篇王顺久
  • 1篇杨淑群
  • 1篇岑思弦
  • 1篇王春国
  • 1篇范广洲
  • 1篇唐信英
  • 1篇梁玲
  • 1篇王伟
  • 1篇彭国照
  • 1篇王斌

传媒

  • 3篇高原气象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资源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10多年南亚高压活动特征及其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1年
旱涝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气象学者研究的重点。南亚高压作为夏季南亚地区对流层上部平流层底部强大而又稳定的半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它对我国夏季天气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南亚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旱涝关系的研究,就一直进行着。本文着重总结了近10多年中国内外关于南亚高压特征及其与我国旱涝的研究工作的新进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南亚高压今后研究的新问题和新趋势。
王斌李跃清
关键词:旱涝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海温
夏季南亚高压与川渝地区降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35
2009年
利用我国160个测站中川渝地区的代表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盛夏川渝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关系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川渝降水变化存在与南亚高压相适应的时间尺度,即准5年尺度、准10年尺度。在准5年尺度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南亚高压东西振荡表现的位相与盆地东部降水变化位相相反,与盆地西部降水变化呈正位相,90年代末期以后与川渝地区降水变化位相趋势一致,但与四川西部高原降水的位相关系对应不明显。在年代际尺度,川渝盆地东、西部和川西高原三地降水变化存在与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相一致的位相,说明年代际尺度变化中,当南亚高压长期表现为东伸模态,川渝降水呈总体偏多趋势。同时,川渝地区的降水变化与100hPa上高压两侧及中低层四川上空风场变化有显著的遥相关,在"东涝西旱"年份,南亚高压16800 gpm线位于四川与重庆交界上空,在"西涝东旱"年份,南亚高压16800 gpm线位于湖北西部上空,在两地降水差异显著年,南亚高压东西振荡主要表现在川渝盆地上空摆动,用16800 gpm线定义的东西振荡指数对认识川渝地区降水异常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陈永仁李跃清王春国邓荣耀
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空中水汽资源气候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8~2001年以来长江流域上游以及中下游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5和0.26 kg/(m2.10 a);年平均状态下,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为水汽汇,上游地区年平均收入水汽226×105kg/s,中下游地区收入124×105kg/s;1958~2001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年平均总水汽收入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9.8×105kg/s;中下游地区则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11.5×105kg/s。夏季水汽收入变化是影响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重要因素,44 a来,长江上游地区水汽总收入减少和该区域夏季南边界上输入的水汽减少密切相关;而中下游地区水汽总收入的增加则主要是由夏季北边界上输出的水汽显著减少所导致;1958~2001年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水汽收支的变化和该时期夏季风北扩强度的变化有密切关系,其携带的南来水汽扩展变化则是最直接的影响因子。
周长艳王顺久徐捷李跃清
关键词:长江流域空中水汽资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收支
近50年来川渝地区夏季高温及严重干燥事件分析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川渝地区1961~2006年145个台站夏季的逐日降水和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夏季高温和严重干燥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川渝地区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除重庆东南部以外,基本呈自西向东阶梯状递增趋势,高值中心集中在重庆中部、西南部以及四川省东南部;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与严重干燥事件的发生频次以增长趋势为主,呈减少趋势的若干站点分布较零散,且减少趋势不显著;除小片区域以外,川渝地区大部夏季高温日数和严重干燥事件发生频次经历了"1960s→增1970s→减1980s→增1990 s→增2000~2006"的年代际变化过程;21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川渝地区大部无论是夏季高温还是严重干燥事件都进入了近50年来最显著的高发期,气温和降水特征变化所造成的干旱压力大增,必然导致夏季旱灾发生几率的增大。
胡豪然李跃清
关键词:夏季高温日数
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的气候特征被引量:16
2010年
青藏高原由于条件艰苦,地面观测站点少,对其地表辐射整体特征的认识还较初步。本文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的地表辐射收支工程(GEWEX-SRB)提供的卫星资料反演的1983年7月到2005年6月的地表辐射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的基本特征及云对辐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表向下短波辐射全年均在高原西南部最大,在雅鲁藏布江下游最小;②地表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春季,而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存在区域差异;③地表有效辐射全年均为正值,在高原西南部最大,东南部最小;④地表净辐射由南向北逐渐减少,夏季最大,冬季最小;⑤云的地表向下和向上短波辐射强迫均在高原东南部最大,西部最小;⑥云的地表向下长波辐射强迫在高原西部边缘地区最大,西南地区最小;⑦云的地表净辐射强迫春、夏季在整个高原均为负值,秋季在高原东南部为负值、西北部为正值,冬季在整个高原均为正值并且水平变化小。
蒋兴文李跃清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表辐射云辐射强迫
青藏高原夏季感热异常与川渝地区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1
2013年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调节夏季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近地层的感热加热强度,模拟分析了高原热源异常对川渝地区降水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原感热加热异常会导致川渝地区降水发生改变。当高原感热加热减弱时,四川中部及东部与重庆交界处降水增加,而川渝其他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当高原感热加热增强时,降水增加的区域主要是四川西北部和重庆地区,大值中心出现在重庆南部,四川西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减少。高原地区感热加热异常通过影响对流层不同层次的温度场和高度场变化,引起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对流层中低层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变化,最终诱发川渝地区降水变化。
梁玲李跃清胡豪然蒋兴文章尔震
关键词:青藏高原感热长江中上游区域气候模式
南亚高压对川渝地区盛夏极端旱涝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NCEP/NCAR资料对川渝地区两个极端年1998年(涝年)和2006年(旱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涝年南亚高压辐散强,脊线位置比多年平均偏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主体西伸,脊线偏南;旱年南亚高压的辐散比涝年弱,脊线位置比多年平均偏北,西太副高脊线亦偏北。从动力特征来看,旱(涝)年,高层大气相对负(正)涡度平流的垂直分布有利于大气产生下沉(上升)运动,且南亚高压距平环流存在辐合(辐散),与之对应的低层存在辐散(辐合)特征;热力分析亦表明,旱(涝)年的中低层多为暖(冷)平流,具有负(正)非绝热加热特征,且非绝热加热的垂直分布特征,有利于南亚高压距平环流局部辐合(辐散)加强,并对中低层系统的垂直运动产生影响。因此,一定程度上川渝地区两个极端旱涝年的出现与其上空的垂直运动变化密切相关,是由南亚高压与中低层系统的相互配置引起的。
陈永仁李跃清齐冬梅
关键词:旱涝特征
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本文研究了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及邻近地区空中水资源的气候特征,主要结论如下:①金沙江流域大气可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季最低,夏季最高。流域主要位于高原东侧大气可降水量最大经向梯度带上,受到了高原大地形的显著影响;②冬、春季节金沙江流域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偏西风水汽输送,高原南侧经过孟加拉湾北部的南支偏西风水汽的贡献尤其重要;夏季该流域上空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秋季则主要来源于南海、西太平洋地区;③20世纪60年代至今,金沙江流域的主要水汽源地、水汽输送通道上空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区域上空增湿更是明显;1958年-2002年金沙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夏季水汽输送总体呈增强趋势,主要由纬向输送增强所致;④近年来金沙江流域整体大气降水、径流量地增加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都与空中水资源的变化密切相关。
周长艳王顺久彭骏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空中水资源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
南亚高压分布特征与长江流域降水关系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选用1979~2008年NCEP/NCAR第二套再分析资料,结合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60站逐月降水资料,首先分析了南亚高压各特征参数的年代际变化及各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南亚高压面积、强度、东脊点、中心位置指数均呈现显著的年代际变化:1991年之前,面积指数偏大、强度指数偏强、东脊点位置偏东,中心位置偏东;而1991年之后(1998年除外),各特征参数的情况呈现基本相反的变化。南亚高压的面积指数与强度指数和东脊点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达到了α=0.01的显著性,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之后,采用RegCM3模式对南亚高压东脊点典型异常年份(1996、1998年)进行了模拟分析,初步分析模式模拟降水的效果:降水中心基本能模拟得到,但是降水强度模拟偏小。
王伟范广洲
关键词:REGCM3
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及其与降水的联系被引量:30
2011年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关系及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存在3~6年、10~15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西太副高西伸指数存在3~6年和20年以上的周期变化。其中在3~6年尺度和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东伸(西退)与西太副高西伸(东退)关系更为明显,并以1980-1990年代的位相关系最好。交叉谱分析表明,在10~15年左右,3年及6年的周期上,两者的关系显著。进一步分析两者与同期降水的关系表明,在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与我国长江流域的降水关系最好,为正相关,但在这一尺度上,西太副高与该流域降水关系不显著,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长江流域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南亚高压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在10~15年尺度上,南亚高压可作为预测长江流域降水年代际变化的一个参考信号。
陈永仁李跃清齐冬梅
关键词:降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