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IAP09303)
- 作品数:3 被引量:120H指数:3
- 相关作者:申彦波罗勇赵东祝昌汉高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近50年中国东南地区地面太阳辐射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1年
- 太阳是地球表层的最终能量来源,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会深刻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本文利用中国东南地区14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总辐射和气温的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近50年该地区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对气温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61~1989年期间,该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显著减弱,所引起的气温下降超过了其他因素的增温效应,从而使平均气温略微下降;1993~2008年期间,该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有所增强,所引起的气温上升叠加在其他因素的增温效应之上,对这一时期气温的快速升高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对近50年中国东南地区的气候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申彦波王标
- 关键词:中国东南气温气候效应
- 1961年至2007年中国日照的演变及其关键气候特征被引量:64
- 2010年
- 利用全国1961年—2007年的日照时数资料,依据各站日照时数长期变化线性倾向率的大小,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全国分为11个区,详细讨论了我国日照长期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我国日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和局地差异,夏季和冬季下降最明显,下降主要发生在我国东部及南方大部分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降幅最大。1993年后,日照由"显著下降"转为"略有回升",但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对该逆转的贡献明显不同。初步认为,大气污染(气候湿润化)是造成我国东部(西部)日照下降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轻雾和霾(低云和水汽)的增加。对最近30年来我国日照的气候特征也进行了分析,为太阳能开发利用提供最新科学数据和开发建议。
- 赵东罗勇高歌祝昌汉申彦波
- 关键词:太阳能资源聚类分析气候变化
- 近50年中国太阳总辐射长期变化趋势被引量:40
- 2012年
- 利用具有长年代(1961~2009年)的全国57个太阳总辐射观测站的地面太阳总辐射以及一些相关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在57个站中,地面太阳总辐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的有33个站,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随区域有所差异.其年代际距平变化趋势为: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上升趋势为主,但在70年代逐渐转为下降,80年代以后以下降明显为主,90年代以后个别站点略有上升.其累积距平的变化趋势有上升-下降型、上升-下降-略上升型、上升-下降-上升型和变化不明显型四种类型.其年内变化,以冬季下降最为明显,下降显著的站点最多,而春、夏、秋季下降明显的站点较多.地面年太阳总辐射的主要周期有6~9,10~13,29~33a,突变时段大多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很复杂,从有关要素与地面年太阳总辐射的统计关系看,以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年平均风速和年平均低云量的关系较大,还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导致的影响,这些要素在各站点的显著性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地性.其中,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和年平均风速与地面年太阳总辐射呈正相关的站点较多,具有普遍意义.
- 马金玉罗勇申彦波梁宏李世奎
- 关键词:小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