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331013)

作品数:17 被引量:230H指数:13
相关作者:郑景云方修琦葛全胜张学珍萧凌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清代
  • 3篇降水
  • 2篇日记
  • 2篇气温
  • 2篇历史气候
  • 2篇降水变化
  • 1篇信号
  • 1篇置信度
  • 1篇沙尘
  • 1篇沙尘天气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年降水
  • 1篇年降水变化
  • 1篇气候模拟
  • 1篇气候信息
  • 1篇气候重建
  • 1篇气温变化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8篇郑景云
  • 6篇方修琦
  • 5篇葛全胜
  • 5篇张学珍
  • 4篇萧凌波
  • 3篇郝志新
  • 2篇刘健
  • 2篇陈星
  • 2篇郭熙凤
  • 2篇赵会霞
  • 1篇田青
  • 1篇王苏民
  • 1篇齐晓波
  • 1篇朱晓禧
  • 1篇王苏民
  • 1篇王丽岩

传媒

  • 4篇古地理学报
  • 2篇科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理科学
  • 1篇Scienc...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被引量:47
2007年
利用清代雨雪分寸资料,复原了1736~19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入出日期、雨期长度,重建了1736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雨量变化序列,分析了梅雨的变化特征;并根据梅雨期长度与东亚夏季风指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1736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及与之对应的雨带位置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入、出梅日期及雨期长度均存在明显的年一年代际变化,雨期长度除具有2,7~8,20~30及40a的年际与年代际周期外,还具有百年波动的信号.1736年以来,雨期长短、中国东部季风雨带位置移动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1736~1770,1821-1870及1921-1970年等时段东亚夏季风偏强,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多位于华北和华南,梅雨期偏短;1771-1820,1871~1920及1971~2000年等时段东亚夏季风偏弱,雨带多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偏长.
葛全胜郭熙凤郑景云郝志新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湖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与气候变化被引量:25
2005年
文章根据清代王闿运所著《湘绮楼日记》中的湖南长沙、衡阳地区的春季物候记录,重建了该地区1888~ 1916年的春季植物物候距平序列。分析发现,1888~1916年春季植物物候期平均较现代推迟3.22d,其中1890年 代迟4.89d,1900年代迟2.22d,1910年代迟4.29d。进而推算,长沙、衡阳地区1888~1916年的春季比现代冷,平 均气温低0.37℃。该结果可使长沙地区的年代际春季温度序列延长到1890年代。
方修琦萧凌波葛全胜郑景云
关键词:温度序列
《翁同龢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及其对气候冷暖变化的指示意义被引量:16
2007年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以下简称《日记》)中逐日的冷暖感知记录和同时期的器测月均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月为基本统计单元,对《日记》中冷暖感知记录反演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说明,《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气候变化研究,但是最佳代用指标因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季节而异。总体而言,极热、偏热、偏凉、极冷日数对年内月到季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代表性较好,其中尤以偏凉和极冷日数最佳。对于年际尺度上的气候波动,从季节对比来看,冷暖感知日数反演夏季(6—8月份)月均温的能力最差;从冷暖感知类型对比来看,极冷日数是多个月份月均温的最佳代用指标,1、3、5、9和12月份的最佳代用指标均是极冷日数。并且,还可以依据极冷日数的多寡识别极端冷、极端热年。由此可见,古代私人日记中的冷暖感知记录可以用于反演历史时期气候的冷暖变化。
张学珍方修琦齐晓波
关键词:气温变化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被引量:18
2005年
近千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长积分模拟试验是全球气候模拟研究的新领域,它不仅将现代器测资料与过去代用指标序列进行了有机的衔接,而且对过去百年和年代际尺度的气候变化可进行动力学解释,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及其导致的区域响应差异。由于这类长积分模拟对计算机技术和气候模式本身的要求较高,目前能进行这类研究的国家为数不多。重点介绍了德国马普气象研究所的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 G,以及利用该模式进行的千年长积分模拟试验结果。首先,应用全球120年的器测资料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论证了该模型较强的气候模拟能力;其次,根据全球地表2m气温的千年模拟结果,揭示了中世纪暖期—小冰期—20世纪暖期三段式气候变化时段,然后讨论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鼎盛期全球及中国的温度分布特点;最后根据对各控制因子的拟合分析与比较,初步揭示了近千年来的温度变化主要受太阳有效辐射的变化控制,而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对100年来温度的快速上升起着主导作用。
刘健Hans von Storch陈星Eduardo Zorita王苏民
关键词:气候变化温度
黄河中下游与江淮流域的降水量和入渗深度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清代档案中雨分寸记载所反映的降水信息,并重建1736—1911年的降水量序列,文中仿照清代雨分寸的观测方法,在黄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105°E以东,30°—40°N)选取了10个具有气候和土质代表性的站点,开展了自然降水入渗实验,观测了降水量,降水强度,前期土壤含水量和降水入渗深度等参数.统计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入渗深度的主要因子,二者呈明显的正相关;且各因子对入渗深度的影响在黄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地降水量与入渗深度的关系方程,其中多数方程的方差解释量达60%以上,为利用清代雨分寸记载重建各地的降水量提供了定量关系模型.
郝志新郑景云葛全胜郭熙凤
关键词:降水量气候重建
1755、1849年苏皖地区重大洪涝事件复原分析被引量:22
2004年
利用清代档案资料 ,复原了 175 5年和 184 9年苏皖地区的洪涝实况 ,并对其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同时探讨了洪涝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 :175 5年雨季持续时间长 ,春、夏、秋 3季都发生大涝 ,淮河以北及江淮地区尤为严重 ;而 184 9年雨期提前 ,大雨多发 ,长江沿江和长江以南地区洪涝严重 ;175 5年和 184 9年是苏皖地区历史上非常严重的洪涝年 ,其洪涝程度可与该地区 2 0世纪所出现的特大洪涝灾害相比拟 ;另外 ,本文还初步探讨了 175 5年和 184 9年洪涝与ENSO和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
赵会霞郑景云葛全胜
关键词:清代
Simulated and reconstructed winter temperature in the east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被引量:21
2005年
The reconstructed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eastern China were compared with the output from a 1000-year model simulation in an attempt to evaluate the model’s regional simulation skills and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over the last millennium. The reconstructed data are the winter half-year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eastern China (25°-40°N, east of 105°E) for the last 1000 years with a 30-year resolu- tion. The model used is the global atmosphere-ocean coupled climate model, ECHO-G, which was driven by time-varying external forcings including solar radiation, volcanic erup- tions, and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CO2 and CH4) for the same perio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reconstructed time series is 0.37, which is sta- 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a confidence level of 97.5%. The Me- dieval Warm Period (MWP) during 1000-1300 A.D., the Little Ice Age (LIA) during 1300-1850 A.D. and the modern warming period after 1900 A.D. are all recognizable from both the simulated and reconstructed temperatures. The anoma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LIA and the modern warming simulated by the model are in good consistency with the re- constructed counterpart. In particular during the Maunder sun-spot minimum (1670-1710 A.D.), both the simulated and reconstructed temperature anomalies reach their min- ima without any phase difference. But in the earlier MWP, significant discrepancies exis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reconstruction, which might reflect the degrading quality of the reconstruction data. The range of the simulated anoma- lies (1.62 K) i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reconstructed (2.0 K). Diagnosis of the model results indicates that, during the last millennium, variations in solar radiation and volcanic activ- ity are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n regional temperature change, while in the recent 100 years, the change of the con- 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plays most important role in explaining the rapid temperature rising.
LIU JianH. StorchCHEN XingE. ZoritaZHENG JingyunWANG Sumin
关键词:古气候气温
清代中后期江苏四季降水变化与极端降水异常事件被引量:12
2005年
根据清代雨雪档案记载,重建了1736~1908年江苏6个府的逐季降水等级序列.分析发现:(1) 1750s、1790s、1830s、1840s及1880s等5个年代江苏全省春、夏多雨,1770s、1780s、1810s及1870s等年代则春、夏少雨;秋季降水1750s、1840s、1850s及1860s等4个年代通省偏多,1770s、1810s及1890s等则偏少;冬季降水1830s、1840s及1890s等3个年代通省偏多;1820s、1850s及1870s等3个年代降水偏少.(2)1755年、1823年、1840年、1849年、1883年、1885年和1906年等7年江苏出现极端大涝;1768年、1778年、1785年、1814年、1856年、1873年、1876年和1891年等8年则极端亢旱.(3)江苏气候在1830年前后可能发生过一次转折.其中1830年以前降水变化相对和缓,多雨期和少雨期持续时间较长;而1830年以后,旱、涝时段频繁交替,且多发极端旱、涝事件.这一特点与El Nino事件在1830年以后相对多发相对应.
郑景云赵会霞
关键词:降水变化清代中后期极端降水清代NINO事件
清代《畏斋日记》中天气气候信息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1
2004年
在众多重建古气候的方法中 ,历史文献是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 ,而其中古代日记和私人笔记里蕴藏的丰富的历史气候信息需要更深一步地发掘和研究。本文从 18世纪初江西婺源地区的一本古代日记———《畏斋日记》中提取了分辨率到日的晴雨记录、物候记录和其他有关的气候记录 ,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 170 0年至 170 3年江西婺源地区的天气气候概况 ,发现该时段气候的两个明显特点 ,降水较现代偏少 ,干旱程度可能超过现代最干旱的年份 ;而冬季气温相对高 。
朱晓禧
关键词:历史气候变化
《翁同龢日记》记录的19世纪后半叶北京的沙尘天气被引量:22
2006年
依据清代《翁同龢日记》中天气状况的描述,整理出公元1860-1898年间逐月的沙尘天气日数, 基于记录完整月份的沙尘天气日数,统计分析了公元1860-1898年北京沙尘天气日数的平均状况和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公元1860-1898年,北京年均沙尘天气记录为10.4天,即使不考虑与现代观测记录标准的差别,亦肯定高于1990年代7.7天/年的平均频次;春季是沙尘天气的高发季节,其占全年沙尘日数的百分比达到70%, 其中4月和5月两个月的日数接近53%;其次为冬季,占20%。与公元1961-2000年相比,公元1860-1898 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百分比偏高10.9%,沙尘天气在春季的集中程度明显偏高。公元1860-1898年间,年沙尘日数和春季沙尘日数均呈波动减少之势;研究时段内,共出现23次2天以上连续(或持续)的沙尘天气过程, 最长的一次持续了4天。这些发现将有益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沙尘天气影响和分析北京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
张学珍方修琦田青王丽岩
关键词:沙尘天气过去全球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