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170407)

作品数:18 被引量:40H指数:5
相关作者:贾心善周莹丁强廖爱军贾兰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细胞
  • 15篇干细胞
  • 11篇嘧啶
  • 9篇尿嘧啶
  • 9篇气管干细胞
  • 9篇氟尿嘧啶
  • 7篇气管
  • 7篇分化
  • 6篇蛋白
  • 5篇增殖
  • 5篇免疫
  • 5篇大鼠气管
  • 4篇支气管
  • 4篇分化过程
  • 3篇印迹
  • 3篇印迹法
  • 3篇上皮
  • 3篇气管上皮
  • 3篇气管损伤
  • 3篇免疫印迹

机构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贾心善
  • 8篇周莹
  • 5篇丁强
  • 4篇廖爱军
  • 3篇贾兰玲
  • 2篇吕威力
  • 2篇李继光
  • 2篇陈相
  • 2篇曲杨
  • 1篇张海青
  • 1篇邢雪松
  • 1篇杨扬
  • 1篇孙善亮
  • 1篇杨杨
  • 1篇庹航行
  • 1篇陈颖
  • 1篇马小波
  • 1篇王琳琳
  • 1篇曲杨
  • 1篇廖爱军

传媒

  • 5篇解剖学报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组织化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日本医学介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气管损伤修复过程中ABCG2转运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离体大鼠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过程中气管干细胞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氟脲嘧啶(5-FU)造成离体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动态观测了修复过程中各时间点气管上皮ABCG2的表达.结果 1.5-FU作用12 h后大部分气管上皮脱落,残留的G0期细胞中部分可见ABCG2表达阳性.去除5-FU后3 h细胞数目增多,为扁平状,ABCG2阳性细胞数也随之增多;6~9 h上皮细胞由扁平变为立方,ABCG2阳性细胞数继续增多;24 h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并连接成片,ABCG2阳性细胞较前明显减少;48 h气管上皮接近恢复假复层结构,此时仅见极少量ABCG2阳性细胞.正常气管上皮未检测到ABCG2表达.2.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ABCG2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免疫荧光结果一致.结论 ABCG2的表达与干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可作为气管干细胞的标志物.
王琳琳贾兰玲贾心善
关键词:ABCG2干细胞氟脲嘧啶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
Wnt-1在大鼠气管干细胞早期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检测Wnt-1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修复中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影响气管干细胞早期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氟脲嘧啶(5-FU)作用大鼠离体气管,去除5-FU后分别于0、6、12、24及48 h用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气管上皮中Wnt-1的表达。结果5-FU损伤后12 h,气管上皮脱落,仅残留少量G0期细胞表达Wnt-1;去除5-FU后6 h,上皮细胞数目增多,呈扁平状间断分布,Wnt-1表达最强;12 h后,上皮细胞呈立方状,并连接成片,Wnt-1表达逐渐减少;恢复48 h,气管上皮内出现假复层结构,仅见极少量Wnt-1阳性细胞。正常气管上皮Wnt-1表达极少。结论Wnt-1时间依赖性表达与气管上皮损伤修复进程相吻合,说明其在气管干细胞早期增殖分化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吕威力贾心善
关键词:WNT-1气管干细胞分化免疫印迹法
气管干细胞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观察
2005年
目的:探讨大鼠气管上皮损伤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Shh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5-氟尿嘧啶(5-FU)诱发气管上皮损伤,通过RT-PCR检测气管上皮Shh的表达。结果:5-FU作用30 m 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仅残留少量裸核样G0期细胞位于基底膜上。之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经过扁平、立方形态,向纤毛细胞、黏液细胞、基底细胞等分化,去除5-FU后48 h接近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正常气管上皮及5-FU作用30 m in气管上皮Shh无表达,去除5-FU恢复3 h后Shh轻度表达,6 h后表达增强,12 h达高峰,之后表达减弱,48 h已极微弱。结论:Shh参与了气管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
廖爱军贾心善周莹
关键词:SHH干细胞分化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塑料孔板原位鉴定
2009年
目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探讨简单、有效的塑料孔板原位鉴定方法。方法采用Hiroaki等的方法并做了改良,在塑料孔板里进行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7d后分别用传统和改良的甲苯胺蓝(TB)染色法、改良的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法对海马神经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无血清细胞培养法神经细胞结构特征明显,能形成明显的神经网络结构。传统的TB染色法染色单一,均为淡蓝色;改良的TB染色法红蓝匹配,对比度好;改良的免疫组化NSE染色法胞质阳性。结论无血清培养法是海马神经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塑料孔板细胞培养原位染色简单易行,对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有重要意义。
贾兰玲陈相庹航行贾心善陈颖李继光
关键词: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甲苯胺蓝
大鼠体内气管损伤修复过程及气管干细胞的定位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观察大鼠体内气管损伤修复过程,进行气管干细胞的定位。方法应用氟尿嘧啶(5FU)诱发在体气管上皮损伤,动态观察修复过程;对损伤后气管上皮细胞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并用RTPCR法检测ABC转运蛋白ABCG2/bcrp1基因。结果1.5FU作用30min后大鼠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可见少量间隔分布的类似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阴性,证明为G0期细胞。其中部分细胞Hoechst33342染色阴性,为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2.将5FU去除3-6h后,上皮细胞形态变为扁平,9-12h后细胞变为立方,细胞数目逐渐增多,24h上皮细胞数更多,连接成片,可见纤毛,48h接近恢复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3.RTPCR检测ABCG2/Bcrp1阳性反应产物长度为272bp。结论5FU打击后,残余的G0期气管上皮细胞中含有干细胞。
廖爱军贾心善曲杨
关键词:气管干细胞氟尿嘧啶ABC转运蛋白
氟尿嘧啶诱发人支气管损伤修复过程及支气管干细胞的定位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观察离体人支气管损伤修复过程 ,进行支气管干细胞的定位。方法 取肺癌手术切除的人支气管的正常部分进行组织培养 ,应用氟尿嘧啶 (5 FU)诱发支气管上皮损伤 ,动态观察修复过程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CNA ,β1 整合素及CK 19的表达 ,同时进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结果  1. 5 FU作用 12h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绝大部分脱落 ,可见少量间隔分布的类似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 ,PCNA染色阴性 ,证明为G0 期细胞。其中部分细胞Hoechst33342染色阴性。 2 .将 5 FU去除 3~ 6h后 ,细胞形态变为扁平 ,PCNA染色见核染色阳性的细胞与阴性细胞 (G0期细胞 )间隔分布 ;12h后细胞变为立方 ,细胞数目逐渐增多 ,到 4 8~ 72h恢复假复层柱状上皮。 3.β1 整合素及CK 19在已分化细胞中呈阳性反应。结论 在 5 FU的打击下 ,进入增殖期细胞死亡、脱落 ,仅余G0 期细胞 ,其中含有支气管干细胞。正是这些干细胞增殖分化使支气管上皮修复。
周莹贾心善丁强
关键词:氟尿嘧啶支气管免疫组织化学
ABCG2/Bcrp1可能是大鼠气管上皮干细胞的标记物
2008年
目的:探索气管上皮干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方法:取2周龄的Wistar大鼠,取出气管环,5-FU损伤12h后,取气管上皮涂片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ABCG2/Bcrp1抗原染色、RT-PCR检测ABCG2/Bcrp1基因表达。结果:5-FU损伤后大鼠气管上皮气管环的上皮全部脱落,残留间隔分布的裸核样细胞,基底膜完整。气管上皮涂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PCNA染色阳性的细胞与阴性细胞间隔分布,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BCG2/Bcrp1阳性细胞;RT-PCR检测ABCG2/Bcrp1阳性反应产物与预计长度符合。结论:ABCG2/Bcrp1可以作为气管上皮干细胞的标记,为进一步分离纯化扩增奠定基础。
丁强杨扬贾心善孙善亮马小波
关键词:气管上皮干细胞氟脲嘧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人支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目的检测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在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动态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因肺癌肺叶切除组织中取距肺癌组织2cm处支气管进行组织培养,应用氟尿嘧啶(5-FU)诱发支气管上皮损伤。免...
曲杨贾心善
文献传递
5-氟尿嘧啶诱发人支气管上皮损伤前后P糖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6年
目的:研究离体人支气管上皮经5-氟尿嘧啶(5-FU)损伤前后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5-FU造成离体人支气管环严重损伤,分别取正常组及5-FU作用后的支气管上皮,应用流式细胞仪和蛋白印迹法检测P-gp的表达;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5-FU作用后支气管上皮细胞中P-gp阳性细胞所占比例较正常组增高,在蛋白及mRNA水平,5-FU作用后支气管上皮P-gp的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加。结论:5-FU作用后,表达P-gp的支气管干细胞占残留活细胞的比例增多,由它们完成损伤的修复。
周莹贾心善廖爱军
关键词:支气管干细胞5-氟尿嘧啶P糖蛋白
Wnt信号通路在大鼠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的时空表达
2008年
背景:实验前期项目已协同有关人员创立了体外观察气管干细胞的模型,并解决了气管干细胞的定位、分离及性状分析。但在气管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基因参与及其各自作用、气管干细胞可产生功能细胞的分化程序至今仍不清楚。目的:利用氟尿嘧啶诱发离体气管上皮损伤,检测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损伤重建过程中Wnt信号途径成员的时空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6-06/2007-06在沈阳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2周龄Wistar大鼠18只,用于制备离体气管环。氟尿嘧啶由天津人民制药厂生产。方法:将镜下观察纤毛摆动情况良好的气管环分为两组:损伤组将气管环置于含12.5mg/L氟尿嘧啶的HamsF-12液中,作用12h后去除氟尿嘧啶,换成新鲜的HamsF-12液继续培养,分别于3,6,12,24,48h取部分等量组织块。对照组用等体积HamsF-12液代替氟尿嘧啶,其余培养条件及取材时间同损伤组。主要观察指标:RT-PCR法检测气管上皮中Wnt-1、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c-my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氟尿嘧啶作用12h后,光镜下可见少数间隔分布、近于裸核的细胞,呈钉状位于基底膜上,前期实验已证明其为气管干细胞。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气管上皮无Wnt-1和T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β-连环蛋白与c-myc mRNA轻度表达。损伤组经氟尿嘧啶作用后,可检测到Wnt-1 mRNA的表达,β-连环蛋白mRNA一时性轻度下降;Wnt-1、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c-myc mRNA分别于去除氟尿嘧啶后3,6,12h达到高峰;24h后三者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至48hWnt-1 mRNA无表达,后三者mRNA少量表达。结论:在整个气管上皮重建过程中,Wnt1、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和c-myc mRNA的表达变化基本遵循相似的规律,提示Wnt信号通路作为一个整体参与气管干细胞增殖分化过程的调控。
吕威力邢雪松
关键词:气管干细胞WNT-1Β-连环蛋白T细胞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