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09RG004-4)

作品数:6 被引量:51H指数:5
相关作者:王玲黄世文刘连盟黄雯雯刘恩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广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5篇纹枯病
  • 5篇枯病
  • 4篇稻纹枯病
  • 4篇水稻纹枯病
  • 3篇水稻纹枯病菌
  • 3篇纹枯病菌
  • 3篇病菌
  • 2篇致病力
  • 2篇致病力分化
  • 1篇单倍型
  • 1篇蛋白纯化
  • 1篇遗传分化
  • 1篇英文
  • 1篇原核表达
  • 1篇杂交
  • 1篇杂交稻
  • 1篇杂交水稻
  • 1篇致病力分化研...
  • 1篇融合群

机构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广西大学

作者

  • 8篇王玲
  • 7篇刘连盟
  • 6篇黄世文
  • 5篇黄雯雯
  • 4篇刘恩勇
  • 2篇傅强
  • 1篇范锃岚

传媒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5篇2011
  • 3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采用温室苗期接种鉴定法,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从安徽省和湖北省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感病标样上分离的200个菌株进行了致病性鉴定。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不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在鉴别品种上的病情指数呈正态分布。基于5个鉴别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的动态聚类分析,将200个菌株划分为弱、中、强3种致病型,分别占供试菌株的29.5%、60.5%和10.0%,其中中等致病型菌株占优势。各致病型在地区间呈随机分布,表明自然条件下水稻纹枯病菌为混合致病群。Mantel测验表明,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采用Bayes法建立了各致病型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5.00%,说明采用聚类判别分析能够对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的分化进行合理的判断。
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聚类分析
对中国南方部分籼型杂交水稻纹枯病抗性的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水稻严重病害之一,且在育种和生产上可利用的抗病种质极少,迫切需要发掘抗源。本研究鉴定了来自中国南方11个省(市、自治区)的166个籼型杂交稻组合对纹枯病菌的苗期抗性。未发现免疫或高抗的组合,但不同组合间的抗性差异极显著,平均病情指数符合正态分布N(5.27,0.682),变化幅度为2.847.64。根据动态聚类分析,参试组合被划分为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5级,分别占总数的1.20%、13.86%、36.14%、43.37%和5.42%。参试的大多数组合为感病,仅K优88和中优9801抗病,但其抗性还需在大田进行成株期验证。用Bayes法建立了各抗性级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达96.39%。根据综合病情指数,上述5级的组合分别占总数的1.20%、13.25%、63.25%、21.69%和0.60%。与动态聚类比较,两者极显著相关(r=0.81,P〈0.01),说明这两种方法均可用于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评价。但动态聚类法较适用于接种环境相对一致的苗期鉴定,而不能比较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鉴定结果;综合病情指数法则不受时间、地点和批次的限制,更具实用性。通过这两种方法共筛选出26个抗或中抗的组合,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40.71;在遗传距离为0.36处,可将其中的22个组合聚为一簇,表明其遗传基础较窄。系谱追踪表明26个抗或中抗的杂交稻亲本亲缘关系较近。因此,在抗纹枯病育种中,需要拓宽抗病种质的遗传基础,培育聚合有数量抗性的材料或组合。
王玲黄雯雯刘连盟傅强黄世文
关键词:籼型杂交稻纹枯病抗性鉴定
利用RAPD标记分析水稻纹枯菌6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英文)
<正>Rice sheath blight caused by the Rhizoctonia solani Kiihn(teleomorph:Thanatephorus cucumeris(A.B.Frank) Don...
王玲刘连盟范锃岚黄世文
文献传递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的原核表达、蛋白纯化及其活性鉴定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PCR方法从pCAMBIA1305载体上克隆了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的全编码序列,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0a-nptⅡ。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经IPTG诱导,获得了相对分子量为35kD的表达蛋白,约占全菌总蛋白的45%。表达蛋白以可溶性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用5mmol/L二硫苏糖醇和1%十二烷基肌氨酸钠变性溶解包涵体,经透析后复性获得了可溶性重组蛋白。将可溶的表达蛋白用Ni 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纯化的NPTⅡ蛋白,电泳谱带扫描分析表明蛋白纯度达95%以上。体外活性检测显示,NPTⅡ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浓度30μg/mL以上时可使卡拉霉素失去抑菌活性。
王玲刘连盟傅强黄世文
关键词:原核表达包涵体可溶性蛋白
硅营养调控水稻生长发育和逆性胁迫的研究简况
水稻是典型的喜硅作物,硅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硅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光合速率,对水稻产量的增产及品质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硅能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减轻病虫的发生;在重金属和...
范锃岚王玲刘连盟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逆境
文献传递
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5个种群的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水稻纹枯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对该病病原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不多,知之甚少,了解其种群的遗传结构可以增加对其进化历程的了解,以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水稻纹枯病菌通常被认为是以无性克隆繁殖为主,但有研究报道它具有混合繁殖方式。有关我国浙皖鄂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解该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的遗传变异、基因流、繁育方式及其遗传背景,采用ITS-5.8SrDNA测序技术,分析了分离自浙江富阳(FY)、安徽绩溪(JX)和巢湖(CH)以及湖北荆州(JZ)和孝感(XG)的5个水稻纹枯病菌种群75个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hizoctoniasolaniAG-1IA是采集地区水稻纹枯病菌的优势类群。ITS-5.8SrDNA序列经测定共检测到78个多态位点,碱基A、T、C、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33.6%、21.0%和20.0%。序列的平均转换与颠换比(Ti/Tv)为1.65,其中密码子第3位点的变异最高。根据序列的核苷酸变异共定义了29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5为5个种群的共享单倍型,占样本数的61.33%。5个种群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627和0.482%,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群间固定化指数Fst为-0.0253-0.0170,基因流Nm为5.56-11.12,说明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基因流抑制了由遗传漂变引起的遗传分化,菌丝或菌核短距离扩散和带菌种子远距离传播增加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显示,种群间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19.03%,而80.97%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部,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很低。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无显著相关性(r=-0.241,P=0.49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单倍型间的系统发育树表明,不同地点的单倍型分支混合分布,这进一步验证了Mantel检验的结果。单倍型的网状分析显示,水稻纹枯病菌种群曾经发生过种群暴发而不断扩散,因还未能获得足够�
王玲黄雯雯黄世文刘连盟刘恩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菌单倍型种群遗传分化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0
2011年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RAPD
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10年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目前该病已成为限制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简述了引起水稻纹枯病的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的形态特征,概述了依据菌丝形态特征和融合群进行分类的概况,阐述了同工酶、RAPDI、SSR和AFL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黄雯雯王玲刘连盟刘恩勇黄世文
关键词: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分子生物学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