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2ZX08013010)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5
相关作者:张立祯王雪姣周治国顾生浩熊宗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纤维检验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棉花
  • 3篇中国棉花
  • 2篇气象
  • 2篇纤维品质
  • 1篇定殖
  • 1篇行间覆膜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药效
  • 1篇药效试验
  • 1篇疫菌
  • 1篇杀菌剂
  • 1篇杀菌剂筛选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态模型
  • 1篇生态区
  • 1篇生态区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亏缺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省农林科...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纤维检验...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廊坊市农林科...

作者

  • 4篇张立祯
  • 3篇熊宗伟
  • 3篇李社增
  • 3篇顾生浩
  • 3篇鹿秀云
  • 3篇周治国
  • 3篇王雪姣
  • 3篇马平
  • 2篇李宝庆
  • 2篇毛丽丽
  • 2篇郭庆港
  • 1篇陈超
  • 1篇庞艳梅
  • 1篇冯争光
  • 1篇潘学标
  • 1篇周洪妹

传媒

  • 2篇棉花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和气候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7
2012年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全国主产棉区82个县(市)2005—2011年棉花纤维品质及198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象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处理,建立了基于GIS的全国主产棉区主要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空间信息系统,并分析了全国棉花纤维品质的区域分布及其与各生态区气候因子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日照充足、降水量小、平均相对湿度较低的西北内陆棉区(如新疆)是我国优质棉生产区域,其棉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品级等品质指标均居国内各棉区首位;长江和黄河流域两大棉区的棉花纤维比强度值较高,其中,长江流域棉区的棉花纤维长度值和比强度值均大于黄河棉区;黄河棉区的马克隆值和感官品级高于长江棉区.棉花品种指标与各生态区气候因子(温度、光照、降水、湿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熊宗伟顾生浩毛丽丽王雪姣张立祯周治国
关键词:气象要素生态分布
中国棉花纤维品质检验和评价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12年
在综述国内外棉花纤维主要品质指标研究进展和棉花纤维品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比较并论述了棉花色特征指标如明度指标光反射率(Rd)和饱和度指示纤维黄度(+b)和传统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如目测等级、长度、强度和细度的测定与应用,以及生态和气候类型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棉花纤维品质指标与棉花色特征指标的关系。综述了在棉花质量标准革新与国际化背景下开展棉花色特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的重要性及色特征研究的发展前景。展望在构建棉花色特征气象生态模型基础上建立中国棉花分类分级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将生态模型与GIS进行结合,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生态指标和棉花纤维色特征的空间地域分异评价与预测。
熊宗伟王雪姣顾生浩毛丽丽张立祯周治国
关键词:品质指标生态模型
利用行间覆膜技术防治棉花烂铃病被引量:13
2013年
利用棉田行间覆膜技术在河北省献县、河间市、曲周县三地开展了棉花烂铃病的防治研究和示范。结果表明,在棉田第一个棉铃成铃之前,利用塑料薄膜完全覆盖棉田行间裸露地面,可以阻止棉花烂铃病原菌由土中向棉铃上传播,有效防烂铃病的发生。在发病初期,对棉花烂铃的防治效果可达70%以上;到发病中后期,防效仍较显著,达到34.0%~54.92%。测产结果表明,行间覆膜比行间不覆膜的棉田每公顷增收子棉418.5kg,当年每公顷纯增收2641.5元,具有防治棉花烂铃病的潜力和推广价值。
鹿秀云李社增李宝庆郭庆港马平
关键词:塑料薄膜防效
1961—2012年中国棉花需水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6
2015年
利用中国三大棉区230个气象台站的地面气象资料和103个农气观测站的棉花生育期资料,采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推荐的方法计算了研究区域内1961—2012年棉花全生育期和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并探讨了棉花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水分盈亏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961—2012年我国棉花全生育期需水量和缺水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需水量在开花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播种到开花、吐絮到成熟阶段基本无变化;缺水量在播种到吐絮期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在吐絮到成熟期基本没有变化。比较三大棉区典型站点棉花水分盈亏情况,研究区域内棉花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的有效降水量均不能满足棉花的需水要求,其中西北棉区棉花各生育阶段的缺水状况最为严重。研究可为中国棉花种植区域的农业用水及合理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陈超庞艳梅潘学标张立祯
关键词:棉花需水量水分亏缺
棉花黄萎菌微菌核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定殖能力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微菌核诱集法从发病程度不同的棉花黄萎病田筛选大丽轮枝菌拮抗菌,测定拮抗菌对微菌核的抑制作用和在微菌核上的定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从棉花黄萎菌微菌核不同部位分离的细菌数量不同,不同发病程度棉田中棉花黄萎菌拮抗菌数量不同。从微菌核内部筛选到一株能够抑制微菌核萌发和生长的拮抗菌株424-31-6,定殖能力测定结果显示,菌株424-31-6在微菌核表面定殖能力强,能够破坏微菌核的正常结构,具有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潜力。
冯争光马平李社增鹿秀云
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拮抗细菌微菌核定殖
防治棉铃疫病的9种化学杀菌剂筛选与评价被引量:3
2014年
为筛选出防治由苎麻疫菌引起的棉铃疫病的有效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22 g/L霜霉威盐酸盐水剂、250 g/L嘧菌酯悬浮液、52.5%噁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对棉铃疫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不同杀菌剂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和8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较好,3次施药后对棉铃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74%、44.68%、36.54%和45.16%、44.68%、32.69%,防效相对稳定,可优选用于棉铃疫病的防治。
鹿秀云周洪妹李社增郭庆港李宝庆马平
关键词:棉铃疫病田间药效试验
中国主产棉区气象因子和纤维品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6
2014年
研究选取保定、徐州、阿克苏等覆盖全国主产棉区的27个样点,在不考虑土壤、播期、栽培措施等因素的前提下,对所选样点2006-2011年的棉纤维品质数据和7-9月气象数据进行不同区域水平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棉纤维品质的气象生态模型,并找出影响棉纤维品质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1)在全国主产棉区,日平均温度越高,≥12℃有效积温和降水日数越少,棉花纤维越长;日均最低温度越高,纤维比强度越大;日均最低温度和平均湿度越高,降水日数越多,马克隆值越大。(2)在黄河流域棉区,日均温和平均湿度越高,棉花纤维越长;降水日数越多,纤维强度越大。(3)在长江流域棉区,降水越多,纤维越长;≥12℃有效积温和降水量越多,马克隆值越大;日均最低温度越高,≥12℃有效积温越小,品级越好。(4)在西北内陆棉区,日照时数和降水量越大,纤维越长;≥12℃有效积温越大,纤维比强度增加;日照时数越多、降水日数越少,马克隆值越大。气象因子对棉花纤维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定量化研究气象因子与棉花纤维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是纤维品质形成模型建立的基础。
熊宗伟王雪姣顾生浩张立祯周治国
关键词:棉花纤维品质生态区域气象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