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WSZ201147)
-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2
- 相关作者:沈慧刘晓善洪晓楠张小莉更多>>
- 相关机构:辽东学院大连理工大学中共辽宁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人本视阈下大学精神塑造研究
- 2013年
- 大学精神是大学实体在存续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稳定性的、独特性的、时代性的气质和品格,是以人文素养和学术自治为依托的文明成果,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生命力的源泉,体现了大学的价值信仰和不懈追求。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验证了一条真理,即以人为本是大学精神的核心。从人本视阈出发对大学精神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弘扬人文精神,塑造大学文化品牌;打开思想束缚,塑造大学自由品质;摆脱功利阴影,塑造大学学术品格。
- 沈慧
- 关键词:大学精神以人为本
- 越轨的界定与划分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日常生活中的越轨现象往往带有认识上的局限性,而在理论研究的框架下应以价值中立的学术立场来看待越轨。从社会学视角研究越轨为对越轨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对越轨进行语义分析是对越轨进行理性认识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对越轨界定标准的具体分析,为社会学意义上越轨的界定提供了参考依据。按照违反规范的性质和内容的标准将越轨划分为德俗越轨、纪律越轨和法律越轨。
- 刘晓善洪晓楠
- 关键词:越轨语义分析
- 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发展的必要性与理论启示被引量:1
- 2013年
- 从法哲学文化的角度出发,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批判性地继承中国传统法哲学思想文化的需要、解除马克思法哲学在中国认同壁垒的需要、中国当代法哲学思想研究和发展的需要三方面。同时,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曲折历程表明,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方法论,而人是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国化发展的核心与目的。
- 沈慧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思想——以人的历史作用为视角的分析
- 2012年
- 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由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逻辑方法)两方面构成,唯物史观则统领了马克思法哲学的方法论思想。以人的历史作用为视角,唯物史观的起点包括研究起点与叙述起点(逻辑起点),现实的人是唯物史观的研究起点,劳动实践是唯物史观的叙述起点。
- 张小莉沈慧
- 关键词:马克思法哲学方法论
-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宗旨被引量:1
- 2013年
-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是人,人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核心与目的。这里主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回顾引申出以人为本检验标准的重大价值;同时从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远景目标出发,指明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宗旨。
- 沈慧
- 关键词: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谐社会法治
- 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研究范式的多维视域比较被引量:3
- 2013年
- 高知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高知群体犯罪率的不断增高使得高知群体犯罪的成因和防治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到目前为止,对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的研究范式主要集中在刑法学、犯罪学、越轨社会学等方面,但每个研究范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多维视域出发,厘清每种研究范式的局限性和研究优势,有助于选择更有利的研究范式来评判高知群体犯罪问题。通过对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研究范式的多维视域比较,刑法学研究范式具有研究范围、价值立场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而犯罪学虽然与越轨社会学亲缘关系极为密切,但在理论的基础性和内容的广阔性上没有优势,越轨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以其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社会应用价值成为高知群体犯罪问题研究的首选视域。
- 刘晓善洪晓楠
- 关键词:越轨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