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989)
-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 相关作者:刘武刘芳莫宾李倩卢清君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邢台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兔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对ERG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用视网膜电图(ERG)探究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手术组和伪手术组(各12只兔)。记录各组术前及术后7、15、30、60d(每时间点3只兔)ERGb波振幅。统计各组ERG的a波和b波振幅数值,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各组间及手术组、伪手术组时间点间ERGa波振幅未见明显差异。手术组术后ERGb波振幅较术前正常对照组有不同程度升高(P=0.038),手术组与伪手术组间及伪手术组与术前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和P=0.369),手术组和伪手术组时间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组视网膜下非活动视觉假体载片植入后ERGb波振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提示载片植入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能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 刘芳刘武刘守彬莫宾李倩李翔
-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机械损伤
- 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植入后视网膜变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8年
- 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是目前关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视网膜外层退行变性疾病研究中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旨在利用植入的微电极器替代变性的光感受器细胞,经光-电信号转换,对视网膜内层残留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产生电刺激,进而通过正常的视路在大脑视皮质诱发视觉反应,从而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然而视网膜下假体植入后视网膜的结构、功能及蛋白表达等可发生一些变化,有学者还发现视网膜下假体植入后一段时间内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推测可能有保护作用的参与,但其来源尚不完全明了。本文主要就视网膜下人工假体植入后视网膜的变化作一综述。
- 刘芳刘武
- 关键词:视网膜电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谷氨酸盐氨基乙酸
- 兔视网膜下非活动载片植入后视网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兔视网膜下非活动载片植入后视网膜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7只,随机分为手术组、伪手术组及对照组,3组分别为12、12、3只兔。手术组和伪手术组再分为手术后7、15、30、60d亚组,每组随机分配3只兔,手术组为非活动载片植入,伪手术组非活动载片植入随即取出。于手术后7、15、30、60d处死动物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照组于饲养30d后处死动物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手术组手术后7、15、30d组载片上外层视网膜明显变薄,内层细胞排列紊乱;60d组胶质细胞增生,手术组载片上视网膜GFAP和BDNF阳性表达均较伪手术组和对照组增加,伪手术组GFAP和BDNF阳性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各组内各时间点间GFAP和BDNF表达未见明显差异。结论载片植入后局部视网膜神经保护相关蛋白表达升高,提示载片植入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参与,但其作用有限。
- 刘芳刘武卢清君李彬李辽青莫宾李倩
- 视网膜一步穿刺法植入视网膜下聚酰亚胺载片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一步穿刺法植入视网膜下人工视觉载片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植入组和伪植入组,每组12只兔。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将聚酰亚胺(polyimide)载片通过直接穿刺视网膜植入到视网膜下腔,伪植入组于成功植入0.5 min后将载片取出。植入手术后15、30、60 d进行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观察。结果所有载片均可成功植入至视网膜下腔。2组术中和观察期内无载片移位、视网膜脱离和眼内出血等合并症。植入组后期载片上方视网膜变薄,伪植入组视网膜厚度正常。结论视网膜一步穿刺法可安全有效地将视觉载片植入兔眼视网膜下腔。该方法适用于视网膜下人工视觉的短期研究。
- 刘武刘芳莫宾李倩汪东生卢清君
- 关键词:视网膜下聚酰亚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