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822003)

作品数:38 被引量:328H指数:9
相关作者:孙柏年王永栋何雨栗杨国林黄成敏更多>>
相关机构: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天文地球
  • 2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0篇化石
  • 14篇植物
  • 7篇古气候
  • 6篇植物化石
  • 6篇中生代
  • 6篇侏罗纪
  • 6篇白垩世
  • 5篇早白垩世
  • 5篇土壤
  • 5篇木化石
  • 5篇古土壤
  • 4篇地层
  • 4篇地层学
  • 4篇银杏
  • 4篇三叠
  • 4篇盆地
  • 4篇侏罗世
  • 4篇古环境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机构

  • 22篇兰州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南...
  • 10篇沈阳师范大学
  • 5篇四川大学
  • 4篇国土资源部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甘肃农业职业...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作者

  • 13篇孙柏年
  • 11篇王永栋
  • 10篇田宁
  • 7篇何雨栗
  • 6篇杨国林
  • 5篇蒋子堃
  • 5篇黄成敏
  • 4篇董俊玲
  • 4篇张武
  • 3篇王浩飞
  • 3篇董重
  • 3篇杨小菊
  • 3篇邓胜徽
  • 3篇吴靖宇
  • 3篇李瑞云
  • 3篇王文佳
  • 2篇李丽琴
  • 2篇卢远征
  • 2篇文星跃
  • 2篇李鑫

传媒

  • 6篇中国古生物学...
  • 5篇兰州大学学报...
  • 4篇地学前缘
  • 4篇Scienc...
  • 3篇科学通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自然杂志
  • 2篇沉积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科学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Acta G...
  • 1篇Scienc...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14篇2015
  • 9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西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新材料(Ashicaulis wangiisp.nov.)及古生物地理学和演化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本文报道辽西地区新近发现的解剖特征保存完好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新类型——王氏阿氏茎Ashicaulis wangii sp.nov.化石采自北票市长皋地区中侏罗统髫髻山组.标本呈近圆柱状,由髓、木质部圆筒、皮层及叶柄基外套组成.髓部异质,木质部圆筒由约15~17个木质部束组成,外韧网管中柱,具明显完整叶隙(即时型或延迟型);皮层分内、外两部分,含叶迹数目相对较少.该种具有异质叶柄基硬化环且叶柄基内部皮层含大量厚壁组织.在目前已知紫萁科Ashicaulis属具异质硬化环的5个种中,有4个种报道于中国,而南半球材料多以同质硬化环为典型特征,因而中国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新材料的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紫萁科根茎化石的属种类型,而且由于其在解剖特征上与产自北美古新统的Osmunda pluma Miller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对探究紫萁科植物的多样性特征、起源与辐射演化,以及该科在北半球的古生物地理学意义和宏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田宁王永栋张武蒋子堃
关键词:侏罗纪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侏罗纪火山岩地质特征与喷发旋回被引量:3
2014年
内蒙古阿巴嘎旗北部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的二连--贺根山板块对接带的西北侧.晚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岩浆及火山活动频繁,火山岩分布广泛.通过对该区1: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实测地质剖面工作,以及室内的详细研究发现出露于本区的侏罗纪火山岩(白音高老组J3b)以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具有喷发韵律性.依据岩石组合、岩石特征反映其为陆相火山岩建造.将本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定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旋回,依据岩相划分出5个喷发韵律,每一韵律岩浆成分总体上以流纹质为主,底部常为英安质或安山质,以爆发相为主,喷溢相较少,说明该时期火山活动较强,属较强盛时期.总体上白音高老组反映了喷溢--爆发相、爆发相相间的周期,具有由弱到强的反韵律特征.
何雨栗李小强杨国林王浩飞王文佳孙柏年
关键词:侏罗纪火山岩
Fossil Taiwannia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western Liaoning, Northeast China and its phytogeography significance被引量:1
2018年
Fossil Taiwania was discover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Lingyuan City,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 It is identified as a new species, Taiwania lingyuanensis sp. nov.. The present specimen is preserved as impressions with well defined leaf shoots system and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Leaves are dimorphic, spirally and imbricately arranged. They are scale-like on the main and cone-bearing branchlets, and subulate to falcate-subulate on the juvenile or sterile shoots. The seed cones are singly elliptic, ovate or elongate-ovate and terminally borne on ultimate shoots, bearing 22–24 scale-bracts complexes imbricately and helically arranged around the cone axis, the bracts are broadovate, rhomboidal or hexagonal with entire margins. Both the leafy shoots morphology and reproductive structures are similar to extant Taiwania. Furthermore, geological distribu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evidences support that Taiwania is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the eastern Asia at least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Hemisphere thereafter.
MingZhen ZhangBaoXia DuPeiHong JinBaiNian Sun
关键词:LEAVES
四川盆地中生代古气候变化:来自深时古土壤证据被引量:6
2021年
定量的古气候重建可为当前及未来可能的气候/环境变化提供基础性参考。发育自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的古土壤蕴藏了丰富的陆相古气候信息,利用古土壤的地球化学指数、钙质古土壤成壤碳酸盐结核深度及其氧同位素组成与年均降水量、温度之间的关系,定量重建四川盆地中生代(晚三叠世晚期—白垩纪)年均降水量与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中生代年均降水量变化较大,为145~1400 mm;年均温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7℃~15℃;总体上属于温带干旱—湿润交替的气候环境但以温带半干旱、干旱气候为主。其中晚三叠世晚期年均降水量为1180~1400 mm,年均温度为9℃~15℃,侏罗纪年均降水量为150~1140 mm,年均温度为7℃~15℃,早白垩世早期与晚白垩世晚期的年均降水量与温度分别为150~720 mm、8℃~12℃和150~575 mm、10℃~11℃。区域陆相气候变化原因分析显示,波动的气候一方面与东亚季风环流、行星环流、区域构造运动导致的盆地内部山系隆起及古地理格局引起的焚风效应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区域构造运动引起海岸山脉裂解有关。
李军黄成敏文星跃张茂超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生代古温度古降水量
三叠系-侏罗系界线古火灾事件研究:方法、进展及展望被引量:8
2016年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全球生物大灭绝事件,为地质历史时期的五大灭绝事件之一,这一重大地质转折时期的古生态和古环境变化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重视。众多研究已经发现,沉积地层夹层中煤和含煤层的煤岩学特征、惰质组含量、植物化石形态、孢粉组合、碳同位素偏移等证据,均可以反映出古生态、古气候以及古环境的细微波动变化,因此三叠系-侏罗系界线(Triassic-Jurassic Boundary,简称为TJB)古火灾活动及其古环境可以通过以上证据来进行判定与恢复。本文旨在介绍国际上古火灾事件研究的几种主要方法、TJB古火灾事件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开展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古火灾事件与古环境、古生态研究提出展望。
张筱青张国权席书娜李丽琴邓春涛王岩周宁王永栋宋宜
关键词:古生态古环境煤岩学植物形态学孢粉学
辽西侏罗纪两种新的紫萁科矿化根茎化石及其演化意义
保存有解剖构造和系统学信息的紫萁科根茎化石对于探究地史时期紫萁科植物多样性特征以及起源演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我国冀北辽西地区是北半球为数不多的侏罗纪紫萁根茎化石产地之一,但目前我们对其化石多样性的了解还处于积累阶段...
田宁王永栋蒋子堃张武李丽琴
关键词:侏罗纪
内蒙古大苏吉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大苏吉花岗岩体位于内蒙古中部东西向白云鄂博-赤峰花岗岩带上,主量元素分析显示:富硅,铝碱质量分数偏高,相对富钠贫钾,贫钙、镁,岩浆分异演化程度高,属过铝质钙碱系列岩石.稀土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稀土元素富集程度低,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δ(Eu)=1.28~6.58,呈w(Eu)正异常.w(Sr)高,w(Y)、w(Yb)低,w(Sr)/w(Y)高,大离子亲石元素K、Th、Rb、Ba、Sr等富集,高场强元素Ta、Nb、Y、Yb等相对亏损,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综合分析表明,大苏吉地区埃达克质花岗岩可能是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板片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确定为探讨板块俯冲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深化该区成矿规律和找矿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王文佳何雨栗杨国林董俊玲刘军闫德飞孙柏年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
白垩纪温室气候与古大气CO2变化趋势(英文)
The Cretaceous wa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period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y, with a "greenhouse" climate a...
王永栋黄成敏孙柏年全成吴靖宇林志诚
关键词:CRETACEOUSPALEOSOL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木化石新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木化石是植物化石的重要组成类型之一,具有重要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指示意义。中国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木化石产地之一,尤其是中生代木化石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且属种类型十分丰富。但目前中国三叠纪
田宁王永栋李丽琴Marc PhilippeHoward Falcon-Lang谢小平文星跃
关键词: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古气候
浙东中新世Cinnamomum cf.bejolghota微细构造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化石采自浙江天台嵊县组.该地层含丰富被子植物压型化石及少量裸子植物化石.利用叶结构分析法,依据叶脉、叶尖、叶基等稳定性特征,对一种樟科植物化石的宏观形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合表皮特征分析,发现该化石与现生Cinnamomum bejolghota(Buch-Ham.)Sweet在叶形、叶脉特征以及表皮脉络细胞特征、气孔器类型和毛基特征等方面均很相似,因而将当前化石定名为Cinnamomum cf.bejolghota(钝叶桂相似种).通过分析化石钝叶桂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结合现生钝叶桂的分布范围和生存环境恢复了浙东地区中新世的古气候和古环境特征,推测当时的气候比现在更为炎热多雨,同时认为钝叶桂从中新世至今有南迁的趋势.
何文龙何雨栗陈军林肖良刀克群吴靖宇李相传孙柏年
关键词:植物化石中新世地层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