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101-006-02-05)

作品数:4 被引量:107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松方晓波胡保国赵海侠蒋晨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农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稻田
  • 2篇生物质炭
  • 2篇通量
  • 2篇排放通量
  • 1篇稻田甲烷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质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盐基度
  • 1篇氧化亚氮
  • 1篇源解析
  • 1篇水质
  • 1篇酸溶法
  • 1篇土壤
  • 1篇气体排放
  • 1篇综合利用
  • 1篇温室气体

机构

  • 4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4篇方晓波
  • 4篇李松
  • 2篇蒋晨
  • 2篇赵海侠
  • 2篇胡保国
  • 1篇史惠祥
  • 1篇任景明
  • 1篇骆林平
  • 1篇麻培侠
  • 1篇李海丽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化工环保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钱塘江兰溪段地表水质季节变化特征及源解析被引量:25
2013年
季节变化对水质的影响评价是流域水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选取钱塘江兰溪段6个监测点位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010和2011年丰水期和枯水期12个水质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技术识别关键污染因子及来源的季节变异特征,并基于层次聚类分析和改进的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不同季节关键污染因子空间差异性分析和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枯水期关键污染因子为来源于城镇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厂、纺织业等点源的CODMn、BOD5和NH+4-N,丰水期为来源于农业面源的NH+4-N、TP和工业点源的CODMn;枯水期和丰水期关键污染因子存在空间差异性,无论枯水期还是丰水期,费垅为重污染区域,横山、洋港和将军岩为轻度污染区域;其不同之处在于枯水期女埠和西门码头为中度污染区域,而丰水期则为轻度污染区域;关键污染因子综合水质丰水期优于枯水期,丰水期16.7%的监测点位综合水质归属于Ⅴ类,而枯水期50%的监测点位综合水质归属于Ⅴ类.
方晓波骆林平李松章献忠
关键词:层次聚类分析地表水质
铝灰酸溶法制备聚合氯化铝被引量:28
2013年
以铝灰为原料采用酸溶法制备了聚合氯化铝(PAC),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PAC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并考察了自制PAC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制备PA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铝灰)∶V(HCl)∶V(H2O)=10∶20∶40,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 h,搅拌转速80 r/min,熟化时间30 h,熟化温度60℃。采用生石灰可高效、经济地调节产品的盐基度,且产品在处理印染废水时COD去除率达64.7%,高于市售同类产品。
胡保国蒋晨赵海侠方晓波李松
关键词:铝灰聚合氯化铝盐基度酸溶法絮凝剂综合利用
生物质炭输入减少稻田痕量温室气体排放被引量:27
2014年
为揭示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水稻产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自制竹炭在4种不同施用水平下(0、10、20、40 t/hm2)输入稻田土壤,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提高土壤p H值和有机碳含量(P<0.05),且有机碳含量增幅与生物质炭施用水平呈正比(相关系数为0.78,P<0.01)。生物质炭施用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P<0.05),最大降幅为0.25 g/cm3,土壤容重随着生物质炭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CH4累积排放量与生物质炭施用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4,P<0.01),投加生物质炭可显著降低稻田CH4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P<0.05),但过量施用生物质炭(超过20 t/hm2)并不能显著降低CH4累积排放量(P>0.05)。相比对照处理(不输入生物质炭),生物质炭输入后一周内可显著性降低N2O排放通量(P<0.05),并在排水烤田时升高,最终稳定于9.80 mg/(m2·h)。生物质炭输入可显著性降低N2O累积排放量(P<0.05),但不同水平生物质炭输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该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0 t/hm2时可实现稻田稳产和固碳减排目标,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苕溪流域稻田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李松李海丽方晓波史惠祥
关键词:土壤稻田土壤生物质炭氧化亚氮排放通量
生物质炭还田对稻田甲烷的减排效果被引量:34
2013年
为探讨不同生物质炭类型、输入量、还田时间和还田深度等因素作用下的CH4排放特征,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通过向稻田土壤中施用3种类型的生物质炭(稻秆炭、麦秆炭、竹炭),开展了水稻一个生长周期的室内观测试验。结果表明,3种类型的生物质炭输入后,对比空白处理,水稻产量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竹炭处理每盆实粒质量高达18.12g,说明施用生物质炭可增加水稻产量;竹炭施用后稻田土壤CH4排放通量(80mg/m2h)显著低于稻杆炭和麦杆炭处理(P<0.05),而稻杆炭和麦杆炭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都显著高于空白处理(P<0.05),说明施用生物质炭可有效减少CH4排放。CH4排放通量与生物质炭用量负相关,CH4的排放通量随着生物质炭用量的逐渐增加而降低。同时,水稻移植前施用竹炭CH4排放通量(56.6mg/m2h)低于空白(96mg/m2h)及水稻成活前后(73.4和76.6mg/m2h),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相一致,说明生物质炭施用时间对稻田土壤CH4排放通量影响不大。此外,不同竹炭还田深度下的土壤CH4排放通量顺序为:中部输入(15cm处输入)<表层输入(5cm处输入)<深部输入(25cm处输入)<空白(不输入生物质炭),说明生物质炭中部输入更适用微生物生长和CH4气体减排。该研究可为太湖地区苕溪流域稻田增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参考。
蒋晨麻培侠胡保国赵海侠方晓波李松任景明
关键词:甲烷生物质炭排放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