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02226)

作品数:14 被引量:155H指数:8
相关作者:倪化勇王德伟宋志白永健徐伟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石流
  • 10篇泥石
  • 10篇泥石流
  • 4篇地质
  • 3篇地质灾害
  • 3篇降雨
  • 2篇人工降雨
  • 2篇物理模拟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地貌
  • 1篇地貌特征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灾害发育
  • 1篇地质灾害发育...
  • 1篇动力特征
  • 1篇断链
  • 1篇堰塞坝

机构

  • 10篇成都地质矿产...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江西省水利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4篇倪化勇
  • 4篇宋志
  • 4篇白永健
  • 4篇王德伟
  • 3篇徐伟
  • 2篇陈绪钰
  • 2篇邓荣贵
  • 2篇唐业旗
  • 2篇李明辉
  • 1篇刘宇杰
  • 1篇铁永波
  • 1篇高延超
  • 1篇王运生
  • 1篇郑万模
  • 1篇王东辉
  • 1篇唐川
  • 1篇巴仁基
  • 1篇徐如阁
  • 1篇陈芳
  • 1篇田凯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山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灾害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孙水河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及链式规律研究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先后以行政区为单元对地质灾害开展了1:50万至1:5万的调查工作,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加快,小流域内地质灾害严重制约着城镇建设和发展。本文结合...
白永健倪化勇王德伟
关键词:小流域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文献传递
基于地貌特征的泥石流类型划分被引量:10
2015年
科学分类是泥石流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认识泥石流这一自然现象的重要基础。地貌位置或流域形态是目前泥石流类型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泥石流按地貌特征、流域形态类型分类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目前基于地貌特征的泥石流分类方案在泥石流识别方面存在的差异,包括坡面型泥石流的定性识别方法、坡面型泥石流与沟谷型泥石流的判定指标以及形成机理等;进而从科学性和实践性出发,提出可结合斜坡地貌与沟谷侵蚀演化过程,将泥石流划分为坡面型泥石流、冲沟型泥石流和沟谷型泥石流的划分方案。
倪化勇
关键词:地貌特征
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14年
为进一步提高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的科学性,完善试验体系,采用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开展的现状,从水流冲刷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以及人工降雨与泥石流起动试验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泥石流起动试验取得的主要进展和理论成果。在国内外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对照基础上,提出中国泥石流起动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的建议:提高水流浓度、降雨雨型与土体特征的相似率;加强降雨或水流作用下土体物理力学特征变化与泥石流起动响应研究;推动降雨与汇流共同作用下泥石流起动综合性物理模拟试验的开展。
倪化勇唐川
关键词:泥石流起动水流冲刷人工降雨
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物理模拟与早期识别被引量:4
2017年
历史记录与堆积区证据显示,四川泸定磨西河泥石流历史上堵断大渡河事件易发、频发,为泥石流堵河的典型案例。为了深入剖析磨西河泥石流相关物理参数对其入汇主河运动过程的影响,本文采用1∶500几何相似模型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泥石流密度、流量比对泥石流堵河影响程度大,其均与泥石流堵河程度显著正相关,密度、流量比越大,堵河程度越严重,且存在发生堵河事件的临界点;2)流速比对堵塞影响程度小;3)磨西河堵断大渡河的早期识别指标为,当磨西河泥石流流量大于2 000 m3/s,泥石流物质组成为漂卵石混中粗砂、少含水时,磨西河泥石流易发生堵断大渡河的危害。磨西河泥石流堵断大渡河事件具有很强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本文仅选取磨西河与大渡河交汇区开展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试验获取影响堵河发生的单因子临界值进行堵河早期识别,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但不失为堵河判别方法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也为相关泥石流入汇主河早期识别理论与试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方法。
宋志邓荣贵陈泽硕冯伟
关键词:泥石流物理模拟
植被对不同类型泥石流的抑制作用初探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对比四川省巴塘县的118处沟谷泥石流及33处坡面泥石流的植被覆盖率,发现植被对于坡面泥石流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沟谷泥石流作用则不明显。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坡面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是坡体表面侵蚀,植被根系组成的网状锚固层可以减缓乃至消除这种侵蚀效应;沟谷泥石流的物源主要来自沟岸崩塌,但植被对于中厚层的崩滑体锚固能力差,当降雨超过一定阈值后即可暴发泥石流。基于这种特点,建议将生物工程作为坡面泥石流的主要治理手段;对于沟谷泥石流而言,既不能将植被覆盖率作为易发程度的判别标准,也不宜作为综合治理中的主要环节。
高延超李明辉王东辉白永建
关键词:植被泥石流
地震作用下土质斜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4年
为分析研究地震作用下斜坡的稳定性,采用Phase2有限元软件,建立考虑最不利荷载对斜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地震水平峰值加速度0.1 g条件下不同监测位置模拟的位移和地震加载时间关系曲线以及斜坡位移场、应力场和剪应变增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受水平地震加速度的影响,坡面法向应力减小,下滑力增加,沿着滑动面向下移动;斜坡中部位移极值达到0.36 mm,地震加载时间4 s时处于失稳状态。随着地震加载时间的增加,斜坡发生累计破坏效应,强震作用下斜坡最易于发生瞬时溃滑。
田凯倪化勇陈芳徐伟
关键词:地震作用数值模拟稳定性分析
四川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稳定性评价被引量:23
2015年
采用遥感解译与工程地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雅江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调查以及单体地质灾害稳定性和发展趋势预测,提出了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雅江县城共发育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83户城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G318国道、雅江中学的安全运行;地质灾害体稳定性均处于差和较差级别,滑坡和危岩崩塌为雅江县城最主要危险源;雅江县城地质灾害防治应遵循"工程治理为主,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原则,系统开展应急排危工程、综合治理工程和专业监测工程,最大限度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为雅江县城建设和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倪化勇王德伟陈绪钰唐业旗
关键词:地质灾害
人工降雨条件下冲沟型泥石流起动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5年
下垫面以位于贡嘎山东坡的熊家沟为模型,开展了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冲沟型泥石流起动的模拟试验,初步研究了冲沟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和演化特征。试验研究表明:(1)在强降雨条件下,水体入渗速度、不同深度土体含水量变化与降雨强度呈反比例关系,降雨强度越大,越不利于水体入渗,而有利于坡面汇流、冲沟径流和下切侵蚀;(2)在强降雨和径流条件下,土体破坏方式、破坏程度以及泥石流形成机理表现出差异性。相对较小雨强降雨条件下,土体破坏方式以滑坡为主,泥石流形成模式表现为滑坡液化与转化起动,雨强较大降雨条件下,土体破坏方式以侵蚀垮塌为主,泥石流形成模式为洪流席卷垮塌体和沟床揭底;(3)起动试验中泥石流阵性特征明显。在强降雨条件下,雨强与泥石流的规模、黏度之间没有正相关性,雨强越大,泥石流黏度越小,试验中多出现的是高含砂洪流,而相对较小雨强作用下由土体液化转化形成的泥石流黏度较大。试验现象和结果与熊家沟泥石流起动、发生过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倪化勇
关键词:人工降雨雨强
大渡河中游出路沟泥石流形成演化与防灾思考
出路沟系大渡河中游右岸的一条典型泥石流沟,滑坡和支沟泥石流构成了主沟泥石流形成和演化的主要驱动力。在调查访问基础上,分别采用过流断面法与雨洪法对出路沟主沟泥石流的动力参数进行了计算,表明出路沟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概率为50...
倪化勇巴仁基刘宇杰徐如阁
关键词:泥石流动力特征
文献传递
高寒高海拔山原区沟谷型泥石流成因与特征——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为例被引量:11
2013年
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与深切峡谷地区泥石流具有较大差异性。以四川省雅江县祝桑景区泥石流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测绘和泥石流堆积物样品颗粒分析,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山原地区沟谷型泥石流的成因和特征。研究表明:(1)强日照,大温差等气候条件导致高寒高海拔山原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土体松散,斜坡稳定性差,物源丰富,对泥石流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滑坡转化和沟底侵蚀构成物源补给与泥石流启动的主要方式;(3)泥石流动力条件相对较弱;(4)沟床纵坡曲线总体呈现出上游平缓,中游较陡,而下游至沟口进一步变陡的折线形态,汇水区和形成区分界明显,沟口至主河段平缓,堆积区较长;(5)泥石流堆积物粒度分布相对均匀。
倪化勇陈绪钰周维王德伟唐业旗
关键词:泥石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