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43)

作品数:2 被引量:56H指数:2
相关作者:孙知明潘家伟李海兵刘栋梁于长青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阿尔金断裂
  • 1篇地震
  • 1篇断裂带
  • 1篇新生代
  • 1篇新生代构造
  • 1篇新生代构造演...
  • 1篇盆地
  • 1篇盆地西部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北部
  • 1篇中侏罗世
  • 1篇走滑
  • 1篇走滑活动
  • 1篇侏罗世
  • 1篇裂带
  • 1篇构造带
  • 1篇古地震
  • 1篇阿尔金断裂带
  • 1篇柴达木盆地
  • 1篇柴达木盆地西...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2篇刘栋梁
  • 2篇李海兵
  • 2篇潘家伟
  • 2篇孙知明
  • 1篇龚正
  • 1篇吴婵
  • 1篇阎存凤
  • 1篇田光荣
  • 1篇韩亮
  • 1篇吴蝉
  • 1篇于长青

传媒

  • 2篇岩石学报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柴达木盆地西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北部生长过程的制约被引量:38
2013年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一个中新生代山间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内新生代地层的构造变形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生长、地壳缩短及其形成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运用高精度卫星影像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剖面和磁性地层年代学数据等多种学科资料的综合研究,重点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逆冲-褶皱构造带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由北向南依次发育分布的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南翼山和油砂山褶皱构造带均由不对称的直立褶皱或同斜褶皱构成,并且显示出背斜相对紧闭、向斜宽缓的"侏罗山式"褶皱特征,表明其下部滑脱构造带的存在;(2)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逆冲-褶皱构造SW翼缓NE翼陡的不对称褶皱形态显示出是由南向北的逆冲作用形成的;两翼相对较对称的南翼山褶皱形态是由NE-SW向双向逆冲作用形成的;SW翼陡(或地层倒转)NE翼缓的油砂山褶皱带是由NE-SW向双向逆冲挤出作用形成的反映出由北向南的逆冲作用的存在;(3)红三旱、尖顶山-黑梁子和南翼山褶皱构造带的初始生长地层依次为始新统下干柴沟组、上新统狮子沟组和更新统七个泉组,高精度磁性地层限定其沉积时代依次为~39.5Ma、~8.2Ma和~2.5Ma,这不仅代表了这些褶皱的初始形成时代,而且代表了其逆冲断裂的形成时代;油砂山褶皱构造带中七个泉组初始生长地层以及上地表发育的一系列现代水系发生了弯曲,表明该逆冲-褶皱构造带从~2.5Ma形成以来一直持续到现在迄今仍在生长;红山旱地区近SN向的直立褶皱以及柴西地区似穹窿状的叠加褶皱,反映出阿尔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伴随的近EW向挤压的结果;(4)综合柴西地区逆冲-褶皱带构造地貌、生长地层、地球物理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学等证据,表明柴西存在的一系列逆冲-褶皱带是由南向北的滑脱构造产生,具有后
吴婵阎存凤李海兵田光荣孙知明刘栋梁于长青潘家伟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阿尔金断裂青藏高原
阿尔金断裂带中侏罗世走滑活动及其断裂规模的探讨--来自软沉积物变形的证据被引量:18
2013年
阿尔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边界,它不仅切割了高原北部的不同构造单元,控制了高原北部的几何学特征及基本的构造格架,而且还是调节青藏高原变形和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重要断裂之一,对它的形成时代、活动历史以及断裂带的生长过程和演化的研究是认识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动力学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以阿尔金断裂带中段肃北县城南部出露的中侏罗纪陆相湖沼地层为研究对象,在野外中侏罗世剖面中,共发现26层软沉积物变形层。软沉积物变形的方式主要是不同类型的砂土液化,包括负载、球-枕状构造、卷曲变形、液化角砾、液化底劈和砂火山构造;软沉积变形大多发生在细砂岩和泥质粉砂岩层中,细砂岩层易液化、变形剧烈;粒度统计显示发生液化的沙粒粒径在0.05~0.5mm之间,主要为0.2~0.3mm,这些砂土液化的软沉积物变形特征与历史地震和模拟实验获取的易液化扰动区间高度一致,因此,中侏罗世地层中发育的软沉积物变形是由于地震震动而形成。根据震级与液化最大震中距的关系,推测发生的最小震级在MS6~6.5之间,根据软沉积变形的类别与震级之间的关系推断最大可能发生的震级为7.5级。根据软沉积变形层出现的频率和组合关系,我们认为肃北剖面反应的是一个地震幕,发生的地震事件至少在4次以上,表明在中侏罗世(古)阿尔金断裂带发生了强烈的走滑运动,并且至少断裂带已延展到肃北一带,结合索尔库里地区晚三叠纪左旋走滑活动形成的糜棱岩以及玉门地区白垩纪的火山活动和软沉积物变形的事实,指示着阿尔金断裂带至少经历了晚三叠纪、中侏罗纪、晚白垩纪及新近纪的强烈走滑活动,并且其断裂带由索尔库里地区向东西两端逐渐扩展生长,由早期百千米到上千千米、一千多千米至约两千千米长的现今规模。
龚正李海兵孙知明刘栋梁潘家伟韩亮吴蝉
关键词:阿尔金断裂带古地震中侏罗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