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CWW001)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琦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科学”还是“信仰”?——从新批评到德里达被引量:3
- 2009年
- 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表现出很强的科学性,本文以新批评和德里达的"文本"概念为例,认为这些科学化的研究,并不纯粹是对文学活动特征、真相的揭示,而包含了一种主观"信仰"的选择。
- 张琦
- 关键词:新批评德里达文本
- “笑与“贫穷”——论埃柯小说《玫瑰的名字》的主题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从埃柯小说《玫瑰的名字》的两条线索出发——主人公威廉修士与佐治关于“基督是否可能笑过”的争论;圣方济各修会与罗马教廷关于“基督是否贫穷”的争论,认为《玫瑰的名字》写的并不是知识分子对真理过度狂热的追求之类抽象的主题,而是作者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对现代生活中诸如“差异”等问题所做的现实思考。
- 张琦
- 关键词:喜剧大众知识分子
- 重返自我——论福柯的《性经验史》被引量:1
- 2008年
- 福柯最后一部著作《性经验史》,在写作过程中,作者的研究思路发生了一次改变。本文认为,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作计划的改变,而是反映了福柯人生最后阶段所经历的思想的转折。从消解主体到重返自我,福柯不仅经历了自我升华,而且为当代危机日益凸显的西方哲学思想走出困境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 张琦
- 关键词:自我知识分子
- 从《什么是作者?》的两个译本谈开去被引量:2
- 2010年
- 福柯的《什么是作者?》有两个英译本,两个译本各有大段内容是对方所没有的,而这些内容几乎将福柯关于作者的观点引向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承认作者的价值,和彻底否定作者的价值。本文讨论了这一现象,认为我们在接触作者死亡、人的终结等后现代西方理论的过程中,译者的这种行为,有可能导致我们在相关问题上的认识出现偏差。
- 张琦
- 关键词:福柯后现代主义
- 《傅科摆》与《达·芬奇密码》——试论通俗小说的界线之二被引量:3
- 2007年
- 本文通过比较埃柯的《傅科摆》和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这两部小说,指出小说能否超出通俗文学的界线在于作者:他自身的丰富程度,以及对生活的真诚感受。后现代文化思潮下,人们常常认为通俗小说长期以来遭到文学批评标准的歧视,被"边缘化",因此要重新确立其地位,但真正的弱者其实是非通俗小说。较为复杂的思想,和对晦涩的写作技巧的追求,使后者在读者中的接受一直成问题,而文学批评的职责就在于将这些不易为人们认知的优点介绍展示给人们。
- 张琦
- 关键词:通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