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0Y177)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6
相关作者:韩丹谢晓洁张俊何波牛慧慧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3篇动脉成像
  • 3篇血管
  • 3篇造影
  • 3篇冠状动脉成像
  • 3篇管电压
  • 3篇斑块
  • 3篇超声
  • 2篇动脉斑块
  • 2篇血管内超声
  • 2篇硬化斑块
  • 2篇造影术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粥样硬化斑块
  • 2篇冠状动脉斑块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造影术

机构

  • 7篇昆明医科大学
  • 3篇河南中医学院...

作者

  • 7篇韩丹
  • 5篇张俊
  • 5篇谢晓洁
  • 3篇牛慧慧
  • 3篇何波
  • 1篇吴岩
  • 1篇江杰
  • 1篇张正华
  • 1篇陆琳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相关性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斑块性质、形态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方法 35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据临床标准分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和稳定型心绞痛(SAP)两组,均接受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以IVUS检查为标准,测量斑块的性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偏心性及血管重构。结果 35例(105支血管)59支病变血管共200段,对146个DSCT和IVUS对应病变节段分别行DSCT与IVUS测量,两项检查在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测量结果方面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有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SAP组之间的斑块偏心性、血管重构指数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SAP对照,ACS在DSCT多显示为脂质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多为正性重构。
韩丹牛慧慧张俊谢晓洁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
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双源CT100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60例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25.0kg/m2、心率<75次/min、窦性心律且规整,随机分成100kV、362mA及120kV、400mA两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影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及辐射剂量。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0±0.61)分和(3.30±0.8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组平均CT值为(646.50±127.15)Hu,明显高于120kV组的(471.35±88.13)Hu(P<0.05);100kV组图像噪声高于120kV组(P<0.05),但两组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kV、100kV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0.39±0.36)mSv和(7.29±0.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体重轻、心率不快而律齐者采用管电压100kV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可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前提下减少辐射剂量。
张俊何波江杰谢晓洁韩丹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管电压
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技术在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需要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kg/m2的150例患者,依据扫描方法的不同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5组,每组3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A、B、C三组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技术设置为半自动,管电压分别为120、100、80kV(参考电压为120kV,参考电流为400mAs);D、E组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技术设置为开启,D组参考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400mAs;E组参考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400mAs。对管腔直径〉2mm且无严重钙化的冠状动脉行改良15段分段法评价,进行主观评价(图像质量评分)和客观评价(包括血管CT值、噪声、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图像客观评价指标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A、B、C、D和E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42±0.63)、(3.41±0.54)、(3.49±0.33)、(3.45±0.43)和(3.48±0.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34,P=0.105)。各组图像质量均较好,均能清晰显示血管全程。上述各组的冠状动脉CT值分别为(486±82)、(554±71)、(742±90)、(506±81)、(561±81)HU,图像噪声分别为(25±12)、(32±12)、(46±14)、(28±11)、(34±12)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30和4.332,P均〈0.05)。各组的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上述5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9.3±1.3)、(6.3±1.4)、(2.8±1.5)、(5.7±1.2)、(3.9±1.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2,P〈0.05)。结论对于BMI处于正常标准的患者,采用开启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技术(参考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400mAs)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
张俊韩丹何波谢晓洁
关键词:冠状动脉
新双源CT冠脉造影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双源CT冠状动脉CTA 3种扫描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40例,A组行flash模式扫描,B组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C组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对3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扫描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0例可评价冠状动脉1 644节段,可评价率均达到99%.A组扫描时间最短(0.39±0.03)s,较B、C组分别缩短了91.91%、9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有效剂量A组(0.76±0.06)mSv、B组(2.51±0.61)mSv、C组(6.60±1.32)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CTA 3种扫描模式均可得到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flash模式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极低,适合心率≤65次/min且心律齐患者.前瞻性心电触发序列扫描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适用范围广,前者辐射剂量较低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吴岩陆琳张正华韩丹
关键词: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
双源CT冠状动脉斑块成像在冠心病临床分型的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采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C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斑块形态学及成分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35例冠心病患者行CCTA与IVUS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测量的病变部位血管面积、斑块面积、最小管腔面积、局部面积狭窄率、血管重构指数(RI)、斑块偏心指数(EI);以IVUS检查为标准分析斑块的性质;根据临床标准将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比较两组斑块的性质及血管RI、斑块EI。结果 35例患者共59支为病变血管,其中病变节段200段,以DSCT与IVUS共同测量146个病变节段的血管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狭窄程度、RI及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及SAP组脂质斑块、钙化斑块节段数目(χ2=20.527、14.582,P<0.05)、斑块偏心性(χ2=42.575,P<0.05)及血管重构(χ2=21.489、1.724、14.184,P<0.05)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与IVUS在冠状动脉斑块的检测方面具有一致性,ACS多为脂质斑块,斑块多呈偏心性分布,病变血管存在正性重构。
谢晓洁韩丹牛慧慧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绞痛冠状动脉斑块体层摄影术超声检查介入性
80kV管电压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探讨80 kV管电压扫描对减少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 60例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9 kg/m2,随机分成80 kV、362 mAs及100 kV、362 mAs两组,每组30例。对两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9±0.82)分和(3.43±0.5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平均CT值(752.2±156.2)HU高于100 kV组(573.6±115.2)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图像噪声高于100 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kV组SNR和CNR略低于100 kV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10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2.80±1.53)mSv和(7.29±1.3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采用80 kV管电压冠状动脉CTA检查,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张俊何波谢晓洁韩丹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术信号噪声比对比噪声比
DSCT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对照血管内超声(IVUS),评价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评估的价值。方法将35例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在1个月内同时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与IVUS检查,共105支血管200段[右冠状动脉(RCA)58段,左前降支(LAD)100段,左回旋支(LCX)42段]纳入分析。IVUS检出正常41段,病变159段(其中RCA 39段,LAD 85段,LCX 35段)。应用DSCT斑块分析软件,测量不同类型斑块的CT值、血管重构指数及斑块偏心指数,与IVUS测量结果对照。结果脂质斑块、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的平均CT值分别为(40.17±16.31)HU(13~65 HU)、(75.14±19.83)HU(41~132 HU)、(435.36±181.78)HU(134~874 HU),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之间的CT值有部分重叠。两项检查的血管重构指数、斑块偏心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256,0.127)。正性重构率脂质斑块为65%、纤维斑块53%、钙化斑块34%。脂质斑块与纤维斑块的正性重构率明显高于钙化斑块。结论 DSCT测量为脂质斑块或非钙化性斑块、斑块呈偏心性分布、病变处血管存在正性重构,多考虑为易损斑块。
康绍磊牛慧慧张俊韩丹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