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0293)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兴鹏田颖杨新春石亮王彦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房
  • 9篇心房颤动
  • 9篇房颤
  • 7篇消融
  • 5篇持续性
  • 5篇持续性心房颤...
  • 4篇导管
  • 4篇导管消融
  • 4篇消融术
  • 3篇导管消融术
  • 3篇静脉
  • 3篇肺静脉
  • 2篇电隔离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基质
  • 2篇肺静脉电隔离
  • 1篇导管消融治疗
  • 1篇低电压
  • 1篇电隔离术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刘兴鹏
  • 5篇田颖
  • 4篇杨新春
  • 3篇尹先东
  • 3篇周旭
  • 3篇王彦江
  • 3篇石亮
  • 3篇郑志涛
  • 2篇齐淑媛
  • 2篇刘小青
  • 2篇何树楠
  • 1篇周菁
  • 1篇沈玉枝
  • 1篇刘书旺
  • 1篇吴永全
  • 1篇廖文凯
  • 1篇施海峰
  • 1篇李述峰
  • 1篇梅举
  • 1篇卢晓英

传媒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基质消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8年
肺静脉电隔离术(PVI)是房颤导管消融的基石[1]。持续性房颤(PsAF)的导管消融术式多样:线性消融、碎裂电位(CFAEs)消融、Stepwise消融、低电压区域(LVA)消融等[1],结果差强人意[2,3]。房颤基质研究方面,虽发现了“房颤维持房颤”的心房电重构、心房纤维化结构重构[4,5]及晚近提出的心房纤维化心肌病(FACM)[6]概念,但房颤维持基质尚未知晓。PsAF的导管消融策略仍需完善,探索更合理的心房基质改良方式,提高导管消融长期成功率尤为重要。本文将对PsAF的基质消融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郑志涛刘兴鹏
关键词:持续性心房颤动基质肺静脉电隔离术心房纤维化心房电重构线性消融
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的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报道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下进行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初步结果。方法前瞻性入选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连续102例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男6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2±11)岁。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CPVI),然后静脉给予0.25 mg的伊布利特,观察30 min。如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SR)则不予进一步的心房基质改良;如房颤转为房性心动过速( AT)则仅消融AT;如仍为房颤,则行心房碎裂电位( CFAE )消融,直至 SR 恢复或 CFAE 已被消除或 CFAE 消融时间已达30 min。结果41例(40.2%)患者经CPVI±小剂量伊布利特后房颤被终止(SR或者AT)为组1。其余61例(59.8%)患者进一步接受了平均时间为(14.0±5.6) min 的CFAE消融,其中25例(41.0%)患者房颤被终止为组2;36例患者经电复律恢复SR为组3。平均随访(501±224) d,单次消融成功率为69.6%(71例)。组1和组2的成功率(分别为82.9%和76.0%)显著高于组3(50.0%,P值均〈0.01)。结论小剂量伊布利特辅助的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疗效可以接受,并在实时评估房颤维持基质及减少无效CFAE消融等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刘兴鹏田颖尹先东周旭石亮王彦江刘小青杨新春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抗心律失常药物
持续性心房颤动肺静脉外驱动区域的识别与消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评价驱动区域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接受经导管心内膜消融术的连续47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其中35例患者肺静脉隔离后仍然维持房颤[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67±12)岁,11例(31%)长程持续性房颤,房颤持续时间(12±15)个月]。肺静脉隔离后行双侧心房的高密度标测和驱动区域消融。驱动区域的电生理特征定义为心房电位离散度大,且局部激动频率显著快于毗邻部位的激动频率。消融终点为房颤终止为窦性心律或房性心动过速。如果心房消融时间达到20 min房颤仍未终止则行电复律。结果在35例患者中共标测出驱动区域78个,平均每例(2.2±0.9)个,其平均周长为(142±24)ms。驱动区域的分布:左心房顶部(29.5%)。左心房间隔(15.4%)。左心房下壁(15.4%)。左心耳基底部(11.5%)。左心房后壁(7.7%)。左心房前壁(6.4%)。左心房侧壁(5.1%)。右心房(9.0%)。在驱动区域消融过程中,28例(80.0%)患者房颤实现术中终止(11例终止为心房扑动,17例终止为窦性心律),7例(20.0%)患者经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随访时间(8.4±2.6)个月,单次消融成功率为80.0%(28/35)。结论通过高密度标测的心房电位特征定义和消融肺静脉外驱动区域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术中终止率较高,短期结果较理想,长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曾莉钧田颖石亮王彦江谢博洽郑志涛何树楠王宇星尹先东刘小青杨新春刘兴鹏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颤动
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凝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专业护理人员在心房颤动抗凝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17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术后均口服华法林抗凝3-6个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1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被告知服用华法林的剂量及注意事项,之后定期于心内科门诊复诊调整华法林剂量;实验组在一名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指导下调整华法林剂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首次达标(INR值处于2.0~3.0)天数、有效抗凝(达标后,≥70%的INR监测值达标)率、INR达到目标值内的比例(达标后,INR处于2.0~3.0的次数占达标后总监测次数之比)及INR监测次数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INR首次达标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8d比15d,P〈0.01);实验组有效抗凝率为45.1%(46/102),INR达到目标值内的比例(67.6±1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3%(36/115)和(62.0±23.1)%,P〈0.05;全程监测频率和INR达标后监测频次实验组为(9.4±2.2)次和(7.9±2.4)次,亦明显多于对照组的(84±2.7)次和(6.3±9.8)次,P〈0.01。对照组患者INR达标后监测频次≤3次的例数为18例,明显多于实验组的1例,P〈0.01。结论专业护士参与管理的房颤抗凝体系不仅有助于口服华法林抗凝的房颤患者INR尽早达标,还能有效提高华法林的抗凝达标率。
卢晓英陈汝明沈玉枝田颖齐淑媛刘兴鹏杨新春
关键词:护士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
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终止后长间歇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年龄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的患者窦房结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358例接受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63±11)岁,男220例,女138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两组:即非老年组(年龄<65岁,n=177)及老年组(年龄≥65岁,n=18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长间歇的检出率及术后窦房结功能的恢复率。结果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前更易出现提示窦房结功能障碍的房颤终止后长间歇,其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4.4% vs 5.6%,P<0.01)。术后随访(15.0±8.7)个月,非老年组的窦房结功能障碍检出率显著低于术前(1.1%vs 5.6%,P<0.05),而老年组仅有降低趋势(9.4%vs 14.4%, P>0.05)。老年患者术后窦房结功能的好转率显著低于非老年患者(34.6%vs 80.0%,P<0.05)。结论年龄对阵发性房颤终止后出现长间歇患者的窦房结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价值。老年房颤患者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多数窦房结功能无明显改善,常须植入永久起搏器治疗。
齐淑媛田颖周旭尹先东石亮王彦江杨新春刘兴鹏
关键词:心房颤动年龄因素导管消融术窦房结功能障碍
心房颤动的驱动机制认识被引量:1
2015年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消融治疗目前是绝大多数临床心律失常团队的首要工作,而持续性房颤采用射频消融治疗又是其中较困难的部分。房颤的驱动机制即维持房颤持续的电基质、解剖学基质及相互间的关系,至今仍未被完全阐明,依存争议。随着电生理标测(如新的转子标测)及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延迟增强显像)的进步,更多研究者开始在房颤射频消融中应用新技术对房颤的驱动机制进行标测。
刘兴鹏廖文凯
关键词:心房颤动基质转子
持续性心房颤动消融终止部位心房电图的电压临界值研究
2018年
目的确立持续性心房颤动(Ps AF)消融终止部位心房电图的电压临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8月于北京朝阳医院行射频消融术的75例Ps AF患者,根据消融时Ps AF是否终止分消融终止组和消融未终止组,比较消融终止部位和消融未终止部位的心房电图特点和电压值,应用ROC曲线确定消融终止部位的电压临界值。结果消融终止部位的心房电图表现三种类型:无等电位线的连续电激动、有等电位线的连续电激动、复杂碎裂电图,平均电压值分别是(0.16±0.08)m V、(0.23±0.10)m V、(0.20±0.16)m V,无统计学差异(P>0.05)。Ps AF消融终止部位的电压值低于消融未终止部位的电压值,有统计学差异[(0.19±0.10)m V vs.(0.33±0.15)m V,P<0.01]。消融终止部位的心房电图的电压临界值为0.33 m V,敏感性、特异性分别是91.7%和55.6%,ROC曲线下面积为0.79(P<0.01)。结论 Ps AF消融终止部位的心房电图呈低电压特点,低电压心房电图的电压临界值对选择合适的心房电图进行消融有重要意义。
郑志涛石亮田颖王彦江何树楠刘兴鹏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术低电压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低电压区与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低电压与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连续16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女性76例,年龄(62±11岁)],窦性心律下行左心房高密度(≥100点)标测,之后行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在肺静脉隔离20min后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腺苷三磷酸(0.2mg/kg),观察肺静脉传导恢复与否以及是否存在肺静脉外局灶触发的房颤,并对传导恢复的肺静脉以及肺静脉外局灶再次消融,直至激发试验阴性。本组患者均不进行基质改良。低电压的定义为CARTO消融导管记录的心肌局部双极电图振幅<0.5mV。结果42例(25.0%)患者的左心房存在低电压区,主要位于左心房前壁(22例,52.4%),与女性和左房直径增大相关。所有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随访(23±12)个月,35例患者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其中左房低电压者14例(14/42,33.3%),非低电压者21例(21/126,16.7%,P=0.028)。结论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存在低电压区增加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的复发率,其形成可能与性别和左房直径有关。
田颖刘兴鹏尹先东周旭石亮王彦江刘小青杨新春
关键词:心房颤动腺苷三磷酸
持续性心房颤动一站式杂交手术的初步结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一站式杂交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燕达医院连续2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男15例,女7例,平均年龄(57±9)岁,其中18例为长程持续性房颤(平均房颤持续时间6.9年)]接受一站式杂交手术。经左侧胸壁全胸腔镜途径消融两侧肺静脉、左心房后壁及Marshall韧带,并切除左心耳。之后经导管心内膜途径对外科消融径线的完整性进行验证并阻断残存传导以及进行心房的基质改良。后者的靶点包括:低振幅(〈0.3mV)心房碎裂电位区域、局部心房激动频率快于周围的区域、左心房前壁线及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线。消融终点为经导管消融终止房颤。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包括两侧肺静脉在内的左心房后壁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中的持续性房颤终止率为68.2%(15/22)。平均随访(12+6)个月后,单次消融成功率为68.2%(15/22)。4例患者接受了再次导管消融,其中2例成功。最终随访成功率为77.2%(17/22)。术中房颤经消融终止者的单次消融成功率显著高于经电复律终止者(86.7%对28.5%,P=0.014)。并发症为皮下气肿和迟发性胸腔积液各1例。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安全、有效。
刘兴鹏梅举谭琛田颖施海峰李述峰刘书旺周菁吴永全王凤楠李海玲
关键词:心房颤动消融杂交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