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FS-11-4)
- 作品数:3 被引量:60H指数:3
- 相关作者:郭慕萍王栋成邱粲刘焕彬曹洁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省气候中心山东省气象局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豆科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选取人工种植自然生长4年的小冠花和紫花苜蓿的土壤和无豆科植物覆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采样深度,测定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吸湿水含量等。结果表明:紫花苜蓿试验区0—15cm、15—30em、30~45cm和45~60cm土壤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区,且与对照区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变化趋势相同,表明紫花苜蓿对土壤水分有较显著的提高作用;小冠花仅对15~30CI/1土壤水分有较显著提高作用。小冠花和紫花苜蓿提高45~60cm土层的有机质和15~30cm和45~60em土壤全氮含量的效果显著,特别是45—60cm深度,小冠花和紫花苜蓿试验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对照区2.6和2.8倍,全氮含量为对照区的3.3和3.2倍。小冠花和紫花苜蓿均能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15cm)有效磷含量,分别高出对照区56.54%和31.55%,同时紫花苜蓿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45~60cm土壤有效磷含量。紫花苜蓿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改善作用有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5~60om的土层改善作用最显著,从整体上讲,紫花苜蓿改善土壤速效钾含量的作用优于小冠花。试验区表层土壤(O~15cm)有机质与全氮和有效磷显著相关,但与速效钾无显著相关关系。0-45cm的土层,小冠花和紫花苜蓿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均不缺乏营养物质,而45~60cm的土层,小冠花和紫环苜蓿试验区有机质含量较低,对照区全氮含量过低,小冠花试验区和对照区速效钾含量偏低。
- 王大勇刘涛郭慕萍张永清
- 关键词:小冠花土壤水分全氮有效磷速效钾
- 近60a黄河流域地表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3年
-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降水量正趋势主要位于黄河源区,中、下游地区为负趋势;地表径流变化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和河套北部(阴山南麓)呈现为增加趋势,其余广大的地区呈现为减少趋势;从不同年代的地表径流来看,不论是黄河源区还是广大的中、下游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径流量均是最高的,而二十一世纪10年代径流量是最低的;从整个流域来看,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黄河源区以外的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好于气温,而在黄河源区则相反,不同区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张国宏王晓丽郭慕萍吴效忠张红英
- 关键词:黄河流域径流气候
- 山东省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4
- 2013年
- 运用山东省1970-2009年123个气象站逐月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气候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年、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研究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等对日照时数变化有影响的气象因子的分时段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历年日照时数在1983、199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1997年的突变最显著;年日照时数呈大致的纬向分布,且具有典型的南少北多的特点,鲁北、山东半岛西北部最多,鲁南最少;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的减少趋势,达到-91.3h/10a(P<0.01),山东半岛东部和北部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小,个别站有增加的趋势,鲁西南、鲁西、鲁中山区及鲁北沿海等地年日照时数显著减少;四季中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明显,春季下降速率最小;各月中以5月日照时数最多;1997年以后总云量的显著增多对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较大,整个分析期内水汽压的显著增大对日照时数减少的贡献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区域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董旭光邱粲刘焕彬孟祥新王栋成王静曹洁
- 关键词: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