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创新基金(200952702)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2
相关作者:张艳杜军于红杨志民王磊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冶金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篇吸气
  • 2篇吸气性能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蒸散
  • 1篇陶瓷
  • 1篇热导率
  • 1篇微观结构
  • 1篇显微结构
  • 1篇膜层
  • 1篇溅射
  • 1篇溅射法
  • 1篇复合陶瓷
  • 1篇MO
  • 1篇磁控
  • 1篇磁控溅射
  • 1篇磁控溅射法

机构

  • 3篇北京有色金属...

作者

  • 2篇杜军
  • 2篇张艳
  • 1篇毛昌辉
  • 1篇李腾飞
  • 1篇杨志民
  • 1篇李妍
  • 1篇于红
  • 1篇卜继国
  • 1篇王磊
  • 1篇尉秀英

传媒

  • 3篇稀有金属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导电颗粒Mo对AlN/Mo复合陶瓷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氮化铝、钼为原料,CaF2为烧结助剂,在氮气气氛下,采用无压烧结方式制备了致密度高于98%的AlN/Mo复合微波衰减陶瓷。采用XRD,FESEM,网络分析仪及激光导热仪对样品的微观结构、介电性能及热导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的致密度随着Mo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电阻率的变化符合渗流理论,渗流阈值在Mo含量为23%附近。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复合陶瓷的热导率受致密度和Mo含量两个因素的影响,当致密度低于某临界值时,热导率随着致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致密度超过临界值后,复合陶瓷的热导率主要受Mo含量的影响,随着Mo含量的增加,热导率逐渐减小。在烧结温度为1720℃时,Mo含量为5%的复合陶瓷的热导率为114.6 W.m-.1K-1。分析了复合陶瓷的显微结构与导热理论。
于红杨志民
关键词:热导率
多孔Ti-Mo合金的微观结构及吸气性能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真空烧结方法,在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Ti-Mo(9∶1)多孔合金,对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样品由松散颗粒逐渐烧结形成多孔合金。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观察发现,870和890℃烧结的样品中都有α相从β相中析出,同时还可以观察到β/βremain分解为β1+β2两相。随后的室温吸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大量β相的析出利于提高Ti-Mo样品的吸气性能。
李妍王磊张艳李腾飞杜军
关键词:显微结构吸气性能
ZrCoRE吸气薄膜的膜层结构与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研究膜层结构对非蒸散型吸气薄膜性能的影响,运用射频磁控溅射法(RF magnetron sputtering)制备了ZrCoRE单层膜和双层膜,其中单层膜只含主体层,双层膜含有主体层和附着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了薄膜的形貌和结构,利用ASTM F798-97"动态法"测试了薄膜的吸气性能。结果表明,ZrCoRE薄膜的主体层在较高沉积压强(4 Pa)下受到原子阴影效应与沉积原子低迁移率的作用而形成柱状组织,附着层在较低沉积压强下(0.2 Pa)由于沉积原子迁移率高而形成致密组织,附着层的存在使主体层柱状组织实现连续生长;主体层表面为20 nm的颗粒无序堆积态,形成了大量的表/界面缺陷;通过高频感应在300℃下激活30 min,在2.7×10-4Pa的H2压强下,薄膜的室温吸气速率在1~100 cm3·s-·1cm-2范围内变化;双层膜吸气速率是单层膜的10倍,3 h的吸气量达80 Pa·cm3·cm-2;吸气薄膜的大活性比表面积和高扩散速率,使其单位质量吸气量达104Pa·cm3·g-1量级以上,高于块体吸气剂的103Pa·cm3·g-1量级,附着层的存在提高了主体层的吸气性能。
卜继国毛昌辉张艳尉秀英杜军
关键词:磁控溅射法吸气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