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2312)
- 作品数:15 被引量:72H指数:5
- 相关作者:高宝嘉刘军侠张炬红梁海永杨敏生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研究被引量:18
- 2004年
- 采用群体和单体饲养的方法,用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叶片饲养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幼虫,测定其死亡率、各龄期的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效率。结果表明:4个转双抗虫基因的741杨株系对舞毒蛾和美国白蛾均有明显抗虫效果,主要表现为对低龄幼虫的毒杀作用和对高龄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用转抗虫基因杨树叶片饲养的昆虫幼虫死亡率均高于对照,最高可达100%,而且,可导致存活幼虫的不正常的发育,使其发育历期明显延迟,发育速率、体重增加速率和取食增长率均显著降低。
- 高宝嘉张炬红王永芳王进茂梁海永高翠君
- 关键词:抗虫基因741杨抗虫性
-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被引量:1
- 2009年
- 用转基因741杨叶片饲养杨扇舟蛾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的死亡、蜕皮情况以及各龄幼虫的体重,研究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生长发育的抑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取食转基因741杨后杨扇舟蛾幼虫的生长发育不良,表现为发育进度减慢、发育历期延长、体重增长速率降低。且对不同龄期开始饲养的幼虫和取食不同世代的幼虫抑制作用不同,从低龄开始饲养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的抑制作用强于从高龄开始饲养的幼虫。对取食2代的幼虫抑制作用强于取食1代的幼虫,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具有持续性。
-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杨扇舟蛾生长发育
- 转基因741杨林中靶标害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舞毒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82%~92%,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舞毒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转基因741杨林中舞毒蛾各龄期幼虫寄生性天敌的寄生率较之未转基因林下降。
- 刘军侠高宝嘉张芳姜文虎
- 关键词:舞毒蛾种群生命表
-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基本特性分析被引量:33
- 2005年
- 对携带两个外源抗虫基因 (部分改造的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API)的白杨杂种 74 1杨的抗虫性、生长特性、木材品质、结实特性及适应性进行多年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3个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株系对杨扇舟蛾、舞毒蛾、美国白蛾等鳞翅目食叶害虫具有高抗虫性 ,幼虫死亡率均在 80 %以上 ,并且还能抑制存活下来的昆虫幼虫的发育 ,使其发育速率减缓 ,不能正常结茧 ,连续 4年饲虫试验未发现其抗虫性有规律下降的趋势。转基因受体 74 1杨具有生长速度快 ,特别是胸径和材积生长在生长后期具有明显的速生优势 ,单株材积生长量平均超出对照 4 0 %以上 ;74 1杨木材品质优良 ,木材密度、纤维特性及各项力学性质均优于毛白杨。连续 3年观测表明 ,74 1杨为高度败育雌株 ,果穗小、数量少 ,成熟开裂前 70 %~ 90 %脱落 ,基本不飞絮。转基因 74 1杨没有发生明显变异 ,生长未受影响 ,可在毛白杨适生区推广应用。建议采用适宜的栽培模式 ,控制害虫抗性发展。
- 杨敏生高宝嘉王进茂梁海永杜克久
- 关键词:741杨木材品质毛白杨转双抗虫基因败育
-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主要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用不同系号转基因741杨叶片饲养杨扇舟蛾、舞毒蛾和美国白蛾4~6龄幼虫,测定其中肠重要的两种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研究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生理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显著抑制了羧酸酯酶、谷胱苷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比活力,其中PB11和PB29的抑制作用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与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生测结果一致。转基因741杨对靶标害虫解毒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的抑制作用是其抗虫性的生理机制之一。
-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靶标害虫解毒酶乙酰胆碱酯酶
- 发根农杆菌转化三倍体毛白杨被引量:2
- 2006年
- 分别用发根农杆菌30148,ATCC 15834和ZALF3种菌株感染三倍体毛白杨叶外植体,获得毛状根。建立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离体培养系统,在含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诱导毛状根再生植株。利用PCR方法分别对转化再生植株ro lC,ro lD,及m as基因进行了检测,表明R i质粒的T-DNA已整合进再生植株中。
- 刘兴菊刘英亘梁海永杨敏生周怀军
- 关键词:发根农杆菌三倍体毛白杨毛状根PCR检测
- 转基因741林中杨扇舟蛾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通过在转基因741杨林中,对靶标害虫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 Fabricius种群生命表的比较研究,证明了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的世代存活率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种群趋势指数降低了13.43-19.26倍,表明转基因杨可以减少靶标害虫的自然种群数量。经存活曲线分析得知杨扇舟蛾种群的个体死亡主要发生在幼龄幼虫期,特别是对1-2龄幼虫的致死能力更为明显。经过对转基因741杨林中杨扇舟蛾各死亡因子的致死力比较分析可知:由毒蛋白直接引起的食物和环境共同作用、病菌致死以及间接引起的化蛹死亡率升高的最为明显。
- 姜文虎刘军侠高宝嘉张芳袁胜亮
- 关键词:杨扇舟蛾种群生命表
- 转基因741杨抗虫持续性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在室内用转基因741杨叶片连续饲养舞毒蛾和杨扇舟蛾幼虫,以探讨转基因741杨对不同世代昆虫的影响及昆虫种群的持续效应.转基因741杨对连续两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抗虫性高于只第一代取食其叶片的幼虫;只第一代幼虫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而下一代取食CK的幼虫,其死亡率高于两代均取食CK的幼虫.另外,连续两代取食转基因741杨叶片的幼虫蜕皮指数、排粪量、化蛹率及羽化率都低于仅一代取食转基因741杨的幼虫,且二者均低于取食对照的幼虫.结果表明转基因741杨的抗虫性具有持续性,可以影响到下一代幼虫的生长发育,使下一代幼虫的死亡率升高,生长发育减慢,降低下一代幼虫虫口密度,进而影响到未来种群的发生与发展,达到很好的抗虫效果.
- 刘军侠高宝嘉张炬红王进茂姜文虎李彦慧周国娜
-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揭示转双抗虫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致死效应规律。[方法]用转基因741杨不同系号在室内饲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取食转基因741杨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以及不同世代的杨扇舟蛾幼虫死亡率。[结果]转基因741杨对不同发育天数、不同龄期的杨扇舟蛾幼虫均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但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致死效应降低。发育天数少、低龄幼虫的死亡率高,发育天数多、高龄幼虫的死亡率低。转基因741杨对取食2代的杨扇舟蛾幼虫也具有一定的致死效应,且高于取食1代的杨扇舟蛾幼虫。[结论]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幼虫的发育,取食时间的延长,杨扇舟蛾幼虫对转基因741杨抗虫性的抵抗力增强且逐渐适应,但随着取食代数的增加,致死效应则加强;转基因741杨对杨扇舟蛾幼虫的抗性具有持续性。
- 张炬红高宝嘉刘军侠
-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靶标害虫杨扇舟蛾
- 转基因741杨叶片对卡那霉素适应性分析
- 2006年
- 采用不同浓度卡那霉素溶液处理转基因741杨株系Pb17、Pb29及未转基因741杨一年生枝条,测定它们在不同处理下的各项生理指标,探索作为选择标记基因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Ⅱ)在转基因植株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卡那霉素处理浓度的提高,各转基因株系及对照的酶促防御系统SOD、POD活性降低,净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下降,但Pb29、Pb17下降幅度均低于对照,证明nptⅡ基因在转基因741杨叶片中与目的基因同步表达,使转基因株系具备抗卡那霉素的能力。
- 杨本芸杨敏生张国良刘军辉宋德民
- 关键词:转基因741杨卡那霉素酶活性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