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9SKJ01)
- 作品数:4 被引量:1H指数:1
- 相关作者:张涛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外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媒体政治话语中的孔子
- 2011年
- 将孔子从中国语境中剥离,放置在各种美国利益组织的关系网络之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媒体政治类文章引证孔子的总体状况。身处改革年代的美国既希望变革国内政治,又志在树立承载和维护公正的国际形象。各类政治人物和评论者频繁提及孔子,或者批评现行政治与政策,或者诟病美国的外交和战争策略。如此建构的孔子形象与贬损中国的总体社会背景存在差异,既表明美国的实用主义特性,更说明孔子思想跨越时空的现实价值。
- 张涛
- 关键词:美国媒体排华政治话语孔子形象
- 美国政治评论中的孔子——以1920—1950年间的主要报纸为例
- 2010年
- 一战与冷战之间的美国政治生活,既有传统的两党争锋,更有罗斯福新政、禁酒运动和战时动员等打上时代烙印的事件。与每一次争议性政治话题相影随的是人们在报纸上的激烈辩论。辩论者引经据典,针砭时弊。鉴于孔子的盛名及其思想的巨大影响,孔子成为政治评论中重要的参照对象乃至立论依据,孔子以特殊的方式进入美国的政治文化传统。如此语境下的孔子形象褒贬兼有,映射出美国人认识孔子时的一贯模式:一方面,他们崇尚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人性关怀及其为人类社会确立的高远目标;另一方面,他们又对中国历朝政府僵化遵循儒家思想而致国力衰弱深感惋惜甚至蔑视。一战之后30年间美国报纸上的政治评论明白无误地展现出美国孔子形象一以贯之的双重性。
- 张涛
- 关键词:美国报纸政治评论孔子
- 美国东亚冷战舆论中的孔子——以1949—1972年间的美国主要报纸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冷战期间美国在东亚面临的对手具有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传统,因此,关于孔子作用的思考时常见诸美国报端。孔子从一个备受美国媒体冷嘲热讽的历史人物,一跃成为能够化解东亚共产主义凌厉攻势的冷战利器。这是国际政治在文化传统上的投影。虽然反共舆论并不等于美国的反共政策,但我们由此可以看出那一时期美国国内有着浓厚的冷战氛围,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在异域和异质语境下发生意义转变的普遍现象。
- 张涛
- 关键词:冷战孔子
-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美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孔子元素
- 2011年
- 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但美国的中国信息极为匮乏。在两国政府的推动之下,物质交流、人员流动和孔子学院相继启动,成为美国人获取和更新中国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些社会文化交流多与孔子联系紧密。美国人以此为基础建构的中国信息有两大重点。其一,中国纵然屡次反孔并受外界影响,其孔子情结却极为牢固,折射出中国国家性格的传统属性。其二,中国又立足孔子,展开积极进取的外交攻势,是美国文化影响的有力竞争者。交流活动中的孔子元素展现了当代中国延续传统并利用传统参与重建国际权力格局的形象。
- 张涛
- 关键词:社会文化交流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