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DL13EA05)
- 作品数:7 被引量:70H指数:6
- 相关作者:金光泽陈金玲刁云飞刘琦蔡慧颖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氮添加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0.05)。凋落叶质量残留率与其基质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碳含量及C/N比均为显著正相关。施N促进凋落叶N含量升高,凋落叶P含量受时间和N处理交互作用影响显著。施N促进水曲柳凋落叶N、P释放,抑制红松、枫桦和混合凋落叶N、P释放。N3处理抑制红松凋落叶C释放,促进水曲柳凋落叶C释放,N1处理促进水曲柳与混合凋落叶C释放。说明N处理能够调节养分释放模式,并对森林生态系统C及养分循环有显著调控作用。
- 毛宏蕊陈金玲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养分动态
- 小兴安岭4种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时空格局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对原生林及其皆伐后自然演替形成的次生林和造林形成的人工林的细根生物量及土壤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更新方式对细根动态分布的影响、了解细根与土壤特性之间的互动效应,为阐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以及为该地区森林恢复和森林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兴安岭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皆伐后天然更新的白桦次生林、皆伐后栽植的红松人工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5—9月用连续钻取土芯法采集细根(直径≤2 mm)和土壤,测定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分析生物量与土壤特性的相关性。【结果】典型阔叶红松林、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P<0.05);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细根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其中白桦次生林0~20 cm土层中细根生物量占其细根总生物量的比例最高(75.81%),典型阔叶红松林最低(62.73%);各森林类型细根生物量存在季节性波动,各森林类型活、死细根生物量均有2个峰值;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除典型阔叶红松林外,其他3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含水率极显著正相关(P<0.01),4种森林类型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白桦次生林的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本地区的顶极群落——典型阔叶红松林和以典型阔叶红松林的建群种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红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显著高于以先锋树种白桦和兴安落叶松为主要组成树种的白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集中在养分含量较高的土壤表层,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森林较处于演替早期的森林采取更精细的获取资源的策略,土
- 耿鹏飞金光泽
- 关键词:细根生物量土壤特性
- 模拟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是我国东北东部山区的地带性顶极植被,全球氮沉降增加可能影响其碳循环的各个过程。在2010年和2011年的5—10月,对典型阔叶红松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实验。实验设置了对照(N_0,0 kg/(hm^2·a))、低氮(N_1,30 kg/(hm^2·a))、中氮(N_2,60 kg/(hm^2·a))和高氮(N_3,120 kg/(hm^2·a))4种模拟氮沉降处理,每隔半个月采用Li-6400-09便携式CO_2/H_2O气体分析仪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研究了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5 cm深度的土壤温度相似,均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月中旬(3.84~4.55μmol/(m^2·s)),最小值出现在5月初(1.37~1.84μmol/(m^2·s)),土壤温度的变化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的499%~692%。2各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R^2=0.499~0.692),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及其相互作用的回归模型可以解释各处理土壤呼吸速率52.2%~73.5%的季节变异;3 N_0、N_1、N_2和N_3样地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值分别为2.10、1.93、1.97和2.01;4各处理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09、2.78、3.06和2.90μmol/(m^2·s),与对照样地N_0相比,土壤呼吸速率和凋落物量无明显相关(P>0.05)。
- 高伟峰史宝库金光泽
- 关键词:氮沉降土壤呼吸
- 模拟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和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为探讨氮沉降对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影响,从2008年6月-2010年8月进行了人工模拟氮沉降实验,实验分为对照、低N、中N、高N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所施氮肥为CO(NH,)。以溶液的形式喷施,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30、60、120kg·hm^-2·a^-1。在氮沉降进行1年后,采集各处理0~20、20~40和40~60em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土壤有机C、全N、碱解N和速效P、速效K。结果表明:相同处理下,有机C和全N含量随土层的加深均逐渐减少。总体上低、中N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C、碱解N和速效K含量,中、高N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P含量(P〈0.05),而对全N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土壤有机C与土壤全N、碱解N、速效P、速效K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有机C和土壤养分对氮沉降的响应说明氮沉降在短期内可能影响阔叶红松林土壤碳库积累和土壤肥力水平。
- 刘建才陈金玲金光泽
- 关键词:氮沉降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机碳土壤养分
- 择伐对阔叶红松林碳密度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3年
- 准确量化森林碳密度和净初级生产力(NPP)对于评价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小兴安岭原始阔叶红松林和择伐(择伐强度30%,择伐对象为大径级红松)34年后的阔叶红松林为对象,采用样地清查和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了不同林分的碳密度和NPP.结果表明:原始林和择伐林的碳密度总量分别为(397.95±93.82)和(355.61±59.37)t C·hm-2,其中植被碳密度、碎屑碳密度、土壤碳密度分别占总碳库的31.0%、3.1%、65.9%和31.7%、2.9%、65.4%,两者的总碳密度和各组分的分配比例均无显著差异.原始林和择伐林的NPP总量分别为(6.27±0.36)和(6.35±0.70)t C·hm-2·a-1,乔木层、灌木和草本层、细根所占比例分别为60.3%、2.0%、37.7%和66.1%、2.0%、31.2%,两者的总NPP和各组分的贡献率均无显著差异.而原始林和择伐林中针、阔叶的NPP比例分别为47.24∶52.76和20.48∶79.52,两者差异显著.择伐34年后阔叶红松林的碳密度和NPP均达到了择伐前水平.
- 刘琦蔡慧颖金光泽
-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碳分配
- 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林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东北红豆杉系红豆杉属的第三纪孑遗的珍贵乔木,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研究旨在分析东北红豆杉大样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及东北红豆杉与其他主要树种的种间空间关联性,为进一步探讨东北红豆杉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群落维持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参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中50 hm2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4年在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1块25 hm^2的固定监测样地,并对样地内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结果】样地内木本植物共57种,其中乔木32种,灌木21种,藤本4种,隶属于22科38属,包括裸子植物2科4属6种、被子植物20科34属51种;所有树种的平均胸径为7.83 cm,物种丰富度为63 877株,当取样面积为21 hm2时所有物种全部出现;样地内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呈倒"J"型,其中东北红豆杉的径级分布呈正态分布型,毛榛呈"L"型,其余主要树种紫椴、色木槭、簇毛槭、青楷槭、枫桦、臭冷杉和红松均呈倒"J"型;在小于50 m的尺度内,紫椴、色木槭、毛榛、青楷槭和枫桦均呈聚集分布,臭冷杉、簇毛槭、东北红豆杉均呈先聚集分布,再随机分布,后均匀分布,红松呈在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间波动;东北红豆杉与色木槭的空间关联性在小尺度(1,3和5 m)上呈负相关,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呈相互独立,当空间尺度大于30 m时呈正相关,东北红豆杉与簇毛槭、青楷槭、枫桦、毛榛和红松的空间关联性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均呈负相关,东北红豆杉与臭冷杉在不同尺度上基本呈负相关,仅在个别尺度呈相互独立,东北红豆杉与紫椴在不同尺度上基本呈相互独立,仅个别尺度呈负相关。【结论】东北红豆杉林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大部分树种的更新良好,而东北红豆杉更新极差;不同物种具有不同生境偏好,物种空间分布与生境紧密关联;红松、臭冷杉、紫椴、青�
- 刁云飞金光泽田松岩刘延坤刘玉龙韩丽冬李云红
- 关键词:东北红豆杉物种组成径级结构
- 择伐对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及其时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以择伐40年后的阔叶红松林过伐林(以下简称为择伐林)和未砍伐的典型阔叶红松林(以下为原始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择伐对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原始林和择伐林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和总细根年平均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细根生物量以及活细根在6月以及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死细根在5月、7月以及8月存在显著差异(P<0.05);原始林和择伐林的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80%的活细根和75%以上的死细根分布在0 20 cm的土层中,其总细根生物量、活根和死根仅在3040 cm存在显著差异(P<0.05);原始林和择伐林的不同直径级(2 5 mm和≤2 mm)的活细根的生物量比、死细根的生物量比以及总细根生物量比在相同土层内没有显著差异(P>0.05)。
- 张犇金光泽
-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