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24)
- 作品数:38 被引量:130H指数:6
- 相关作者:周志强杨建军杨春张广芬徐建国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微清蛋白中间神经元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微清蛋白(PV)中间神经元在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方法:3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n=8),包括生理盐水组(S组)、氯胺酮组(K组)、夹竹桃麻素预处理+生理盐水组(AS组)、夹竹桃麻素预处理+氯胺酮组(AK组)。夹竹桃麻素预处理组将药物溶于大鼠饮水中,共喂养1周,于第8 d制备模型。大鼠强迫游泳15 min制备急性应激抑郁模型,24 h后给大鼠分别腹腔注射1 mL生理盐水或氯胺酮10 mg/kg,给药后0.5 h行敞箱实验记录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行强迫游泳6 min记录后5 min内不动时间。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取大鼠前额皮层,Western印迹检测PV中间神经元中PV及谷氨酸脱羧酶67(GAD67)的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K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减少,PV及GAD67的表达下降(P<0.05),AS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与K组相比,AK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V及GAD67的表达增加(P<0.05)。生理盐水、氯胺酮、夹竹桃麻素均未显著影响大鼠自主活动(P>0.05)。结论:氯胺酮通过下调大鼠前额皮层PV中间神经元功能发挥快速有效的抗抑郁作用。
- 张广芬张明强孙合亮李强于颖群周志强
- 关键词:氯胺酮抑郁
- 亚麻醉剂量丙泊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术后恶心呕吐的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穿刺麻醉下行妇科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C组为空白对照组,P组为安慰剂对照组,A组为恩丹西酮组,B组为丙泊酚组。结果:A组和B组的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C组(P<0.05)。P组和C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和B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可降低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夏明谢军明刘杨周志强李伟彦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丙泊酚GABA受体
- 吸氧对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麻醉前和术中持续吸氧对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100例,将其随机分为面罩吸氧组和空气吸入组(对照组)。吸氧组于术前30 min及术中通过面罩全程给氧,吸入氧浓度为60%,空气组则不给予特殊处理。检测和比较两组产妇不同时点的心率、血压及SpO2的变化,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氧饱和度,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产妇血气以及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各时间点心率、血压、SpO2、手术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氧饱和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氧组术后6 h、12 h、24 h的VAS评分分别为(4.07±0.10)、(2.13±0.12)和(0.42±0.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10±0.11)、(4.02±0.13)及(1.10±0.22)(P<0.05)。吸氧组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产妇血气氧分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醉前和术中持续吸氧能显著减轻椎管内麻醉下剖宫产术后疼痛,同时有效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夏明朱光明童建华王文辉范云霞苏露露
- 关键词:吸氧椎管内麻醉术后疼痛剖宫产术
- 前额皮层雷帕霉素靶蛋白在曲马多预处理增强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观察曲马多预处理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及前额皮层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20g,月龄2月,随机均分为三组。行强迫游泳实验(FST)15min以建立抑郁状态大鼠。次日,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C组)、氯胺酮10mg/kg(K组)、曲马多5mg/kg+氯胺酮10mg/kg(TK组),其中TK组在曲马多推注后30min给予氯胺酮。注药完毕后30min,行FST5min并记录其静止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前额皮层测定p-mTOR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K、TK组大鼠静止时间明显缩短,前额皮层p-mTOR/mTOR表达均上调(P<0.05)。与K组比较,TK组大鼠静止时间明显缩短,前额皮层p-mTOR/mTOR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曲马多预处理可增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大鼠前额皮层p-mTOR有关。
- 谷新荣李晓敏石金云刘向六周志强
- 关键词:氯胺酮曲马多抑郁雷帕霉素靶蛋白
- 预注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前预先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对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影响。方法:100例行全麻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成氯胺酮组(0.2mg/kg)和对照组(0.9%生理盐水),在静注芬太尼2μg/kg(5s内注射完毕)前1min分别预先注射氯胺酮和等容生理盐水(均在5s内注射完毕)。记录芬太尼注射后2min内咳嗽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轻度:咳嗽1~2次;中度:3~5次;重度:>5次)、第一次咳嗽发生的时间及氯胺酮或生理盐水预注前和芬太尼注射后2min的MAP、HR、SpO2。结果:氯胺酮组患者咳嗽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vs.36%,P<0.05);第一次咳嗽出现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24±4)svs.(19±4)s,P<0.05];两组患者咳嗽的严重程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预注小剂量氯胺酮(0.2mg/kg)可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延迟咳嗽出现的时间。
- 张庆伟沈锦春周志强杨建军
- 关键词:氯胺酮芬太尼咳嗽
- 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氯胺酮致大鼠精神分裂样表现中的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大鼠前额皮层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在氯胺酮致精神分裂样表现中的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S组,n=16)和氯胺酮组(K组,n=16)。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氯胺酮30 mg/kg(容积1 mL),一天一次,连续5天,最后一次给药后0.5 h及2 h分别通过敞箱实验观察大鼠自主活动,并记录刻板行为评分。行为学测试后,取大鼠前额皮层,检测Glu及GABA含量。结果:与S组比较,K组大鼠给药后0.5 h自主活动增强、刻板行为评分增高(P<0.05),符合精神分裂症大鼠表现;给药后2 h行为学评分则无显著差异(P>0.05);给药后0.5 h及2 h大鼠前额皮层Glu水平均增加、GABA水平均下降(P<0.05)。与氯胺酮给药后0.5 h组相比,给药后2 h Glu水平下降(P<0.05)、GABA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致精神分裂样表现可能与大鼠前额皮层Glu增加及GABA减少有关。
- 张广芬徐世霞孙合亮张明强王星明周志强
- 关键词:氯胺酮精神分裂症前额皮层谷氨酸Γ-氨基丁酸
- 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对N2a细胞中DISC1及Camk2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对小鼠神经瘤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的影响。方法将N2a细胞随机分为4组(n=6),分别加入DMSO(D组,对照组)、1μmol/L氯胺酮(K组)、2μmol/L MK-801(M组)及2μmol/L NBQX(N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DISC1及Camk2γ表达。结果与D组相比,K组及M组DISC1表达下调,N组DISC1表达上调(P<0.05);K组及M组Camk2γ下调,N组Camk2γ下调(P<0.05)。结论谷氨酸受体调节剂影响小鼠神经瘤N2a细胞中DISC1及Camk2γ的表达,这可能与谷氨酸受体调节剂诱发精神分裂样不良反应有关。
- 王楠李晓敏杨春杨建军周志强
-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N2A细胞
- 海马AMPA受体在氯胺酮对大鼠抗抑郁效应中的作用
- 2012年
- 目的评价海马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基丙酸(AMPA)受体在氯胺酮对大鼠抗抑郁效应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2月龄,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氯胺酮组(K组)和AMPA受体拮抗剂NBQX组(N组)。行强迫游泳实验15min建立大鼠抑郁模型。于第2天N组腹腔注射NBQX10mg/kg;30min后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组和N组腹腔注射氯胺酮10mg/kg。30min后再次进行强迫游泳试验5min,记录大鼠不动时间。然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测定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和磷酸化谷氨酸受体1(p-GluRl)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K组不动时间缩短,海马roTOR和GluRl表达上调,N组不动时间缩短,海马mTOR表达上调,GluRl表达下调(P〈0.05);与K组比较,N组不动时间延长,海马mTOR和GluRl表达下调(P〈0.05)。结论海马AMPA受体参与了氯胺酮对大鼠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抑制mTOR和GluRl的活性有关。
- 杨春高志勤周志强杨建军徐建国
- 关键词:海马氯胺酮抑郁症
- 氯胺酮抗抑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 2011年
- 抑郁症发病率高达16%,已成为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的健康。氯胺酮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麻醉药,在小儿麻醉中应用尤其广泛。新近研究表明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确切,与传统抗抑郁药(氟西汀、舍曲林等)比较,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较长、对难治型抑郁症疗效佳等特点。
- 周志强杨春杨建军徐建国
- 关键词:抗抑郁作用氯胺酮小儿麻醉抗抑郁药麻醉药
- 大剂量氯胺酮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氯胺酮对突触快速生长期大鼠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方法 0.01、0.1、1和2mmol/L氯胺酮(K1、K2、K3和K4组)及单纯培养基(C组)作用于体外原代培养第6天的大鼠神经元24h。药物洗脱24h后,通过MTT细胞还原检测、原位荧光TUNEL染色、LDH释放检测及电镜观察神经元损伤程度。结果与C组相比,K3和K4组神经元MTT显著降低(P<0.05),TUNEL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电镜检查显示凋亡细胞增多。结论大剂量氯胺酮可致体外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
- 王娴马绍磊杨春周志强杨建军徐建国
-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元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