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06)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相关作者:李明利常晓燕孙杰金征宇张竹花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斑块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粥样斑块
  • 2篇斑块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新生血管
  • 1篇血管
  • 1篇小管径
  • 1篇管径
  • 1篇MRI检测
  • 1篇成像
  • 1篇磁共振
  • 1篇磁共振成像

机构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2篇金征宇
  • 2篇孙杰
  • 2篇常晓燕
  • 2篇李明利
  • 1篇雷晶
  • 1篇张竹花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MRI技术评价动脉粥样斑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利用动态增强MRI探讨动脉粥样斑块Gd—DTPA强化的特点和强化机制。方法12只新西兰大白兔,通过高脂饮食联合内膜剥脱术在腹主动脉建立斑块模型。术后10—16周行动态增强MRI扫描。以71s为间隔获得35帧T1WI1并在第3次扫描开始的同时静脉注射Gd—DTPA。扫描结束后12h内取动脉斑块行HE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新生血管。在MRI上测量斑块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曲线的描述性参数,和新生血管计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参照,分析斑块强化特点。结果静脉注射Gd-DTPA后,动脉斑块明显强化,呈现“快进慢出”的特点。斑块内部强化程度不均匀,纤维成分强化较强,脂质和炎细胞聚集灶强化较弱。新生血管计数(117.7±93.3)和时间一信号强度曲线得到的峰值(1.05±0.30)、初始斜率(0.82±0.28)和7min曲线下面积(4.97±1.67)有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3(P〈0.01)、0.468(P〈0.05)、0.554(P〈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呈“快进慢出”的强化特点。新生血管生成、内膜通透性增加及细胞外基质增多可能是斑块被Gd—DTPA强化的原因。DEC—MRI定量分析斑块新生血管密度有一定的可行性。
李明利孙杰常晓燕金征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新生血管磁共振成像
高分辨MRI检测兔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可靠性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大白兔模型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和球囊损伤新西兰大白兔(12只)腹主动脉内膜制作模拟小管径动脉的粥样硬化模型,行高分辨FSE T2WI成像和病理分析。病理切片严格与MRI匹配,分析包括HE染色、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以病理分析结果为标准,评价MRI在显示动脉斑块形态、成分以及定量测量方面的价值。结果模型腹主动脉可见以脂质沉积和纤维增生为特征的斑块。不同组织成分的斑块表现为不同的T2WI信号特点,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疏松纤维帽表现为近管腔的高信号带,脂质聚集区多表现为高信号带下的低信号区,致密和薄的纤维帽不能显示。T2WI测量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与组织学测量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管腔r=0.7503,管壁r=0.8666,P均<0.05)。结论高分辨MR T2WI可准确显示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提供斑块负荷和主要组织成分的信息。
李明利孙杰常晓燕张竹花雷晶金征宇
关键词: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