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058)
-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6
- 相关作者:史慧静张喆李梦娜夏志娟杨珉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基于社会生态学理论的反校园欺负综合干预策略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近20多年来,欧美国家掀起了对校园欺负的研究热潮,从心理学逐渐拓展到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公共卫生等诸多学术领域,研究的问题不断广泛和深入,涉及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欺负者、受欺负者,更是包括各种类型的旁观者和成年监护人。有学者对近二三十年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后发现,全球范围内校园欺负行为的报告率发生了小幅度下降,主要归因于各种反校园欺负干预的实施[1-2];
- 史慧静
- 关键词:社会生态学暴力干预性研究
- 中文语境下城市中小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定性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了解中文语境下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和教师人群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理解和看法,为进一步设计定量调查及干预活动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在上海市公办小学、公办初中、民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中选取三-八年级学生156名,及其班主任、德育老师、校长,以及所在城区教育管理人员66名,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用主题框架法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增大,学生对校园欺负行为的理解越来越全面,由直接可见的身体、言语欺负发展到隐蔽的关系欺负;应对校园欺负的方式越来越隐蔽,高年级学生不愿老师、家长参与其中。部分教师对校园欺负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忽略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的存在及危害性;教师对校园欺负的干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坚决反对,有的持"不必干预"态度。教师现有的应对方式以说服教育为主,形式单一。无论学生还是老师,都认为有必要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多个层面进行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结论当前我国城市地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群体对校园欺负的理解、态度、应对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应根据社会生态学理念,从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层面制定综合干预措施。
- 张喆史慧静王群李梦娜王亚宁
- 关键词:暴力
- 大学生既往校园欺负行为与心理健康现况的关联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群体的既往校园欺负行为,探讨儿童青少年在中小学各阶段的校园欺负行为流行状况及其与大学阶段心理健康状况的关联程度。方法在上海市2所高考录取分数线不同的高校,按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1 911名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别询问不同学段6种不同形式的受人欺负和欺负他人行为经历,并对目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日常学习和生活压力水平、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进行测量。结果 42.8%的被调查大学生自我报告曾经卷入校园欺负,17.3%仅受过欺负,4.7%仅欺负过他人,20.8%既受过欺负又欺负过他人。10.2%的大学生自我报告在小学、初中、高中3个阶段均持续受过欺负,占全部受欺负者的26.7%;9.2%报告持续欺负过他人,占全部欺负者的35.9%。与未卷入校园欺负者相比,曾经仅受欺负、仅欺负他人、既受欺负又欺负他人者大学时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危险性分别增加49.1%,138.1%和123.8%;任意1个时期、任意2个时期和全部3个时期都卷入校园欺负者,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危险性分别增加10.1%,124.9%和191.8%。结论中小学阶段校园欺负行为普遍且持续存在;过往无论受欺负还是欺负别人,都会对大学时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要在中小学阶段尽早开展校园欺负行为的干预。
- 史慧静张喆夏志娟江小小Wong Stephon杨珉
- 关键词:精神卫生统计学
- 随迁子女小学四年级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现况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行为的流行现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法,方便抽取上海、广州、北京3地34所随迁子女小学,对共4 047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2.1%的学生曾经卷入过校园欺负,仅受欺负、仅欺负他人、既欺负他人又受欺负的比例分别为25.6%,7.2%和29.3%;19.9%的学生现在卷入了校园欺负,仅受欺负、仅欺负他人、既欺负他人又受欺负的比例分别为10.1%,4.0%和5.8%;男生、生活在广州或北京、无兄弟姐妹、家庭经济较差者曾经卷入校园欺负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47,118.90,7.86,27.04,P值均<0.05)。言语欺负是最常见的欺负和受欺负形式(15.2%,36.2%);教室是最常见的校园欺负地点(54.2%)。曾经受欺负者选择忍受类应对方式的比例高于未受欺负者(P值均<0.05)。38.3%的旁观者没有采取行动制止校园欺负行为。结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群体中校园欺负行为普遍存在,而学生选择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和采取行动抵制校园欺负的情况不容乐观。校园欺负干预不仅要关注欺负、受欺负者,还要重视旁观者,营造反对校园欺负的学校氛围。
- 张喆史慧静李梦娜徐心儿郭锦萍
- 关键词:暴力精神卫生
- 班级氛围对随迁子女校园欺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校园欺负行为与自感班级氛围的关联性,为开展校园欺负干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方便选取的上海市23所、北京市4所和广州市7所民办随迁子女小学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共调查四年级学生4 089名,家长3 964名。利用自填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最近1个月的欺负卷入情况、自感班级氛围、年龄、性别和父母文化程度等。结果最近1个月卷入欺负的学生比例为19.9%,男、女生自感班级氛围总分分别为(11.50±2.20)(11.9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1)。不同欺负行为角色的班级氛围总分及其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卷入欺负的学生感知到的班级氛围最和谐,既受欺负又欺负别人的学生感知到的班级氛围最不和谐。班级氛围(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班级组织)是仅受欺负、仅欺负别人和既受欺负又欺负别人行为独立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高年级学生校园欺负行为与自感班级氛围密切相关。应加强针对改善班级氛围的干预措施,减少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
- 李梦娜史慧静张喆郭锦萍徐心儿
- 关键词:暴力精神卫生
- 基于社会生态学观的校园欺负行为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4年
- 校园欺负(school bullying)是普遍存在于各国儿童青少年群体中的行为问题。20世纪70年代,挪威的Olweus教授首先对校园欺负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但直到1983年,校园欺负问题才开始成为心理、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2-3]。此后,许多国家先后对欺负行为的发生、危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等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社会生态学角度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 张喆史慧静
- 关键词:精神卫生
- 城市农民工学校小学生欺负行为与自感校园社会心理环境的关联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调查城市民办农民工学校小学生的校园欺负行为发生现状,并探究与其校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关联。【方法】在上海市5所民办农民工小学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四、五年级共511名学生,利用自填问卷方式了解其现在和曾经的欺负与被欺负行为、自感校园社会心理环境及烦恼等情况。【结果】曾经有过被欺负经历的学生比例达28%,现在(本学期)受欺负的报告率为5.5%。不同卷入欺负事件类型的学生的"不安全感"、"自感学校斗殴频繁"、认为"教师歧视成绩差学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与未卷入欺负行为学生,且烦恼得分也显著高于未卷入学生。【结论】城市民办农民工学校小学生的欺负行为与校园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干预,减少和杜绝校园欺负行为。
- 江小小史慧静李丹张博林张越王文
- 关键词:校园欺负行为
- 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研究现状被引量:4
- 2015年
-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络和电子通信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尽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困扰,网络欺负现象的不断出现,正成为青少年健康研究领域的又一新问题。截至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生多起因网络欺负而导致未成年人退学甚至自杀的恶性事件。
- 李梦娜史慧静
- 关键词:青少年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