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655)
- 作品数:3 被引量:40H指数:2
- 相关作者:彭崇胜李晓波王梦月樊飞飞邱明丰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规律
- 2014年
- 多甲氧基黄酮类(polymethoxylated flavonoids,PMFs)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而在PMFs化合物结构鉴定的过程中,核磁共振氢谱最为常用且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征。因此,对不同取代类型的54种PMFs氢谱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其化学位移与取代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结构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和方便。
- 李俊杰李晓波王梦月彭崇胜
- 关键词:核磁共振氢谱化学位移药用植物抗肿瘤
- 傣药“雅糥妙”(肾茶)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对肾茶正丁醇部位进行系统分离和化合物鉴定,为探索肾茶药理活性物质基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种分离纯化技术(硅胶柱层析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s LH-20、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对肾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电喷雾质谱(ESI-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DEPT)和二维核磁共振谱(HSQC,HMBC)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肾茶正丁醇部位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甲酯(1)、原儿茶醛(2)、原儿茶酸(3)、3,4-二羟基苯乙酸甲酯(4)、3,4-二甲氧基乙酸甲酯(5)、2,5-二羟基苯甲醛(6)、苯甲酸(7)、咖啡酸(8)、迷迭香酸(9)。结论:肾茶正丁醇部位主要化学成分为酚醛、芳香酸及其衍生物,除分离得到之前献报告的咖啡酸、迷迭香酸等外,还首次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1,4,5,6),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对该化合物核磁数据进行了归属;化合物1、4、5均为首次从肾茶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樊飞飞李晓波邱明丰张丽丽赵应红王梦月彭崇胜
- 关键词:傣药肾茶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
-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162例在我院诊治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81例,对照组接受缬沙坦单独治疗,治疗组接受益肾化湿颗粒及缬沙坦联合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1.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38,P<0.05);2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2/7.940/3.434,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2例头晕,对照组出现3例头晕,2例乏力,未予以特殊治疗,症状自行缓解。结论:益肾化湿颗粒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缬沙坦,联合用药对尿蛋白及肾功能的改善更显著,且治疗后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张玥
-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