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8037)
- 作品数:30 被引量:140H指数:7
- 相关作者:肖大威杨思声窦建奇王扬蒋万芳更多>>
-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华侨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注重建筑与城市衔接关系的创作实践被引量:2
- 2011年
- 单体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密切相关,建筑设计的形体组合具有限定城市外部空间的作用,而城市设计导则对建筑的控制非常有限。因此,建筑设计前期应从现场地形、周边环境、公共空间和地方文化等几个方面考虑与城市设计的衔接关系。以江门市青少年宫和广州市萝岗区行政中心建筑创作为例,论述如何运用城市设计思想巧妙地处理好建筑设计问题,使建筑与城市既协调又富有创意。
- 黄翼肖大威
-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
- 人格意象——近代嘉庚校园风景营造思想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近代嘉庚校园指的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在20世纪10—60年代,于厦门主导并参予建设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对其价值,陈从周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认为"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 杨思声肖大威
- 关键词:校园风景意象人格
- 以岭南为起点探析国内地域建筑实践新动向被引量:18
- 2010年
- 以岭南为起点探析地域建筑实践的新动向,指出地域建筑实践从符号象征到形式抽象、由装饰表现到材料表现、由技术完备走向乡土低技、由简单分析走向多维定量等转变,并分析其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 陈昌勇肖大威
- 关键词:地域建筑岭南建筑
- 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近几年大学城的建设规模增长过于迅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比较了国内外大学城的形成方式,分析了影响大学城发展的“显性模式与隐性模式”因素,构建了大学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提出了大学城物质空间与人文情怀的和谐发展理念.
- 何镜堂窦建奇王扬
- 关键词:大学城可持续发展
- 试论岭南文化与岭南园林的共生被引量:19
- 2009年
- “自然背景与人文背景之结合,乃是人类文化发展至广至大的载体,离开前者,无以言后者。园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当然也不例外。”园林营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建构活动,体现着文化精神,园林呈现的是一种文化现象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存在状态。
- 张文英邓碧芳肖大威
- 关键词:岭南园林岭南文化自然背景文化发展文化形态文化精神
- 自然·人本·社会——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的诠释被引量:1
- 2010年
- 以自然、人本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动态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各阶段的发展现象与发展动力。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岭南地域建筑空间"自然—秩序—抽象自然—艺术秩序"的发展轨迹,指出了人类发展之于空间量与质的需求平衡是建筑空间演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希冀通过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认知岭南地域建筑空间演进的特征与规律,启发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黄嘉颖肖大威周庆华吴左宾
- 关键词:岭南地域建筑空间
- 泉州近代洋楼民居的统计学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针对建筑历史研究中常见的信息残缺的情况,以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为例,提出把统计学方法引入建筑历史研究中.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泉州近代洋楼民居位于中国近代建筑发展的后期,其建设者中有60%以上是来自菲律宾的华侨;泉州近代洋楼民居建筑形态的特点,如外廊特征和内部布局等也同样可以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不仅适用于现存数量已经很少的历史建筑的分析,也能应用于数量巨大的历史建筑的研究,甚至可以推论历史建筑的建设年代、历史建筑的业主情况及推导历史建筑的形态特征.
- 杨思声关瑞明
- 关键词:建筑历史统计学
- 融入地域文化的岭南住区外环境设计思考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分析岭南住区外环境创作所面临的困惑,提出外环境创作应遵循地域文化原则,应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空间环境、社会环境四个层面将岭南地域文化融入住区外环境设计,并进一步归纳出住区环境地域文化再创造的途径,即继承外在图式符号和内在符号语法,运用中外融合的方法表现文化内涵。
- 陈俊伟肖大威黄翼
- 关键词:地域文化
- 岭南居住文化之生态精神被引量:1
- 2009年
- 岭南居住文化中与气候环境的适应,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以及人居环境的务实,体现了朴素的生态观,是岭南居住文化之生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岭南居住文化的生态精神,解析岭南居住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以及有效的生态处理手法,以期为岭南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 王瑜肖大威倪红
- 关键词:居住文化生态精神务实
- 农村住宅建设管理的思考与探讨——以广东省增城市为例被引量:10
- 2011年
- 农村住宅建设"乱""差""难"的问题在我国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普遍存在,困扰着乡镇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广东省增城市位于大都市边缘区,农村人口众多,具有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地区的特点,针对其农村住宅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从规划实施机制、土地管理机制和行政惯例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系统地提出解决农村建房问题的思路,构建由农村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紧凑型中心村、卫星型中心村和保留村庄零星建房五种模式组成的农村居民点体系,规范农村零星建房的管理办法,提出提供技术支撑、制订乡规民约、管理重心下移、改革建设管理审批程序、创新土地整理政策和建立激励机制等具体措施,为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蒋万芳肖大威
- 关键词:村庄规划农村居民点乡规民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