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攻关项目
- 作品数:152 被引量:959H指数:16
- 相关作者:冯乃杰王伟东郑殿峰晏磊郑桂萍更多>>
-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普通玉米与高油玉米杂交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5个高油玉米与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45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穗粗、穗长、单穗粒重、出籽率、行粒数、穗行数、秃尖、百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高油玉米的一般配合力和普通玉米相比,尤其在单穗粒重和百粒重等产量决定因素方面多表现为负值,明显低于普通玉米;综合看来自交系熊掌和苏80-1一般配合力较高,普通玉米和高油玉米杂交组合熊掌×GY101、熊掌×GY246单穗粒重的总配合力效应居二、三位,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杂交组合,展示了普通×高油组合形式的应用价值。
- 刘文研高树仁王洪秀
-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配合力
- 基于CFD的水稻育秧大棚环境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针对育秧大棚内部空气流动对水稻秧苗生长环境的影响问题,分析了水稻育秧大棚内部环境分布情况。同时,利用Gambit对大棚进行三维建模、Fluent求解计算、CFD-post后处理分析,并运用k-ε湍流模型、太阳辐射追踪器、组分模型来计算模拟大棚内部温湿度场及气流速度场分布。结果表明:温湿度模拟值与测量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均控制在5%以内。本模型可以为其他气候和边界条件下的大棚环境预测、结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 孙萌呼云龙梁春英王熙
- 关键词:水稻育秧大棚气流场
- 黑龙江玉米耕整地技术经济评价被引量:4
- 2014年
- 玉米耕整地是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黑龙江省玉米种植特点,选择合适的农业机械进行机械化耕整地作业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关键。为此,结合玉米生产的技术要求,确定了玉米耕整地机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计算对玉米耕整地机组进行评价分析,确定出合适的耕整地机组配备方案,为相应地区选择合适的玉米耕整地机组提供有益参考。
- 于海明乔金友闵东平
- 关键词:机械化
- 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部分组织IGF-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为了探讨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取体重27~28 kg,5~6月龄健康的东北细毛羊育成羊21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IGF-Ⅰ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显著提高东北细毛羊的生长性能(P<0.05),其中以7.5 mg/kg BW半胱胺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效果较佳;(2)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对东北细毛羊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表达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P<0.05),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对皮肤中表达量的影响:对照组与添加3和6 mg/kg BW大豆黄酮组和7.5 mg/kg BW半胱胺+3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添加7.5和15 mg/kg BW半胱胺组和15 mg/kg BW半胱胺+6 mg/kg BW大豆黄酮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半胱胺和大豆黄酮均能提高肝脏和肌肉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但协同应用并没有促使IGF-ⅠmRNA表达量在肝脏、肌肉和皮肤组织中的明显提高,综合分析以添加3 mg/kg BW大豆黄酮效果最佳。
- 任道平耿忠诚刘胜军国君
- 关键词:东北细毛羊实时荧光定量PCR
- 木质素分解复合菌系LDC的分解特性与细菌组成多样性被引量:2
- 2017年
- 利用细菌复合菌系LDC对木质纤维素进行生物处理,研究其分解及产酶特性、细菌组成多样性,为秸秆类木质纤维素资源的生物利用提供依据。用范氏纤维素测定方法测定复合菌系LDC在降解芦苇的过程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变化,同时检测分解过程中的发酵液的p H及酶活力变化趋势;运用高通量技术对LDC的16Sr D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其细菌组成多样性。LDC具有较强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分解能力,而很少分解纤维素;LDC能够分泌木质素降解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36.7、1 206.5、3 933.3 U·L-1。LDC秸秆周围的液态培养物(S1)及LDC处理后的秸秆表面(S2)两个样品的细菌组成没有差异、菌属组成丰度存在很大差异。S1中相对量最高的优势菌属为索氏菌属(Thauera,22.32%);S2中相对量最高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26.99%)。LDC不分解纤维素且具有较高效的木质素分解能力,对研究木质素的生物降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李莹艾士奇曹文悦王海鹏熊志强王国兴王伟东
- 关键词:复合菌系木质素降解酶多样性
- 升运履带式马铃薯播种机的设计被引量:4
- 2019年
- 分析了马铃薯播种机在播种的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在满足播种的农艺要求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新型马铃薯播种机。该播种机创新使用了升运履带式排种器,通过取种勺交叉取种的方式减小漏播和重播及播种不均匀的现象。覆土器采用组装式双圆盘覆土器,加大了圆盘的直径,解决了覆土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对其他的关键部件进行设计,包括开沟器的选型及行走轮的设计。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马铃薯播种器结构合理,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 于珍珍汪春李海亮梁琦
- 关键词:马铃薯播种机
- 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荚的生理代谢及GmAC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荚是为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提供同化物的暂存源器官。大豆荚脱落率高是制约大豆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探讨化学控制技术提高大豆产量的内在机制,通过研究叶面喷施2种调节剂对大豆荚生理代谢及离区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表达的影响,为大豆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豆品种抗线6号(Glycine max)为材料,在R1期叶面喷施60 mg·L^(-1)促进型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和50 mg·L^(-1)延缓型调节剂烯效唑(S3307),以喷施清水为空白对照,于喷药后35、42、49和56 d选取处理和对照中的大豆豆荚,测定荚中可溶性糖、蔗糖、淀粉、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脱落纤维素酶(AC)等生理指标。喷药后第5天用剪刀剥取同一处理大豆荚基部与茎相连离层区组织,采用RT-PCR方法测定脱落纤维素酶基因(Gm AC)的表达量。【结果】除喷DTA-6后35 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外,其余取样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荚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喷药后35—49 d,DTA-6和S3307处理荚皮中蔗糖含量低于对照,而在喷药后56 d高于对照。除喷S3307后42 d处理的淀粉含量低于对照外,其余时期DTA-6和S3307处理均增加了荚皮中淀粉含量。在喷药后35、49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降低了荚皮中MDA含量。在喷药后35、42和56 d DTA-6和S3307处理提高了荚皮中POD活性。S3307处理在喷药后35、49和56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在喷药后42—49 d降低了荚皮中AC活性。DTA-6处理下调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而S3307处理大豆离区Gm AC的表达量上调。DTA-6和S3307处理均有效地改善了大豆单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2012年和2013年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23%、1.41%和4.83%、5.30%。【结论】DTA-6和S3307处理有利于大豆荚皮中同化物的转运和积累,提高保护酶活性,减少膜脂质过氧化产
- 孙福东冯乃杰郑殿峰崔洪秋刘春娟何天明赵晶晶
- 关键词:大豆植物生长调节剂生理代谢基因表达
- 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过程中群落演替与秸秆降解的关系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为了获得木质素降解复合菌系LDC降解玉米秸秆的适宜条件,明确秸秆降解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功能微生物类群。【方法】以培养温度、pH、培养基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系降解玉米秸秆的培养条件,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降解时期复合菌系的群落结构变化规律。【结果】复合菌系对秸秆最佳降解条件为:培养温度32°C、初始pH为8.2、装液量为40%,接菌量为10%。此条件下木质素最大降解率为44.5%,相比未优化处理提高13.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复合菌系LDC的优势菌门。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降解初期的优势菌属为Proteiniphilum(11.9%)、 Sphaerochaeta(8.4%)、 Ruminofilibacter(8.4%)、 Pannonibacter(6.7%)、Pseudomonas(6.1%)和Rhizobium(5.7%);在降解高峰期时,Anaerocolumna(24.0%)、Caenispirillum(9.2%)和Thauera(7.0%)的丰度显著上升,分别是其在降解初期的16.5倍、 3.0倍和5.9倍,而Ruminofilibacter(10.9%)的丰度仍然很高且排在第二位。在降解末期的优势菌属为Ruminofilibacter(25.4%)、Pseudomonas (9.7%)、Sphaerochaeta (8.8%)、Caenispirillum (8.4%)、Pannonibacter (4.3%)、Thauera (4.0%)以及Desulfomicrobium (3.4%)。【结论】明确了玉米秸秆降解复合菌系的最佳培养条件以及在不同降解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在玉米秸秆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类群为Pseudomonas、Pannonibacter、Thauera、Ruminofilibacter和Anaerocolumna。
- 苏鑫王敬红张方政刘嘉乐巩光禄欧阳晓伦魏丹赵洪颜宋福强晏磊王伟东
- 关键词:玉米秸秆复合菌系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多样性
- 叶面喷施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选用当地主栽品种大西洋和抗疫白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对马铃薯块茎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显著提高了块茎中维生素C含量,降低了还原糖含量;增加了大西洋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了淀粉含量和干重;抗疫白块茎中蛋白质和有机酸含量降低,淀粉含量和干重升高。对于马铃薯商品性状来说,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均增加了马铃薯的单株薯重和单薯薯重,对单株薯数的调控效果不显著。对产量而言,大西洋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30%和16.29%,抗疫白的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18%和12.85%。
- 赵晶晶冯乃杰郑殿峰杨庆东李东孙福东刘春娟何天明刘涛
- 关键词:马铃薯调节剂微量元素
- 黑龙江省西部牧草及饲料作物高产栽培试验报告
- 2010年
- 试验采用4因子3水平正交设计,对紫花苜蓿,青贮玉米,籽粒苋和饲料苦买菜进行了在不同播种量、灌水时期、施肥种类、刈割方式下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播种量A_1 1.2 kg/667 m^2,初次刈割后灌水,施用农家肥22 500 kg/hm^2和每年刈割3茬,其产草量最高,达7136kg/hm^2;庆单3号青贮玉米,种植密度5000株/667m^2基肥施用农家肥22 500 kg/hm^2和追施两次氮肥尿素总量60 kg/667 m^2时,青贮玉米产量最高,达78.96 t/hm^2;籽粒苋在种植密度4 000株/667 m^2,基肥施用磷酸二铵150 kg/hm^2和追施两次氮肥尿素总量60 kg/667m^2,植株长至60 cm高灌水时,产量最高,达75.48 t/hm^2;饲料苦荬菜在播种量0.5 kg/667m^2,基肥施用农家肥22 500 kg/hm^2,植株长至30 cm高时灌水,年刈割3茬,产量最高,达51.28 t/hm^2。分别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33.3%、16.2%、14.4%和12.3%。
- 刘香萍李国良杜广明韩玉静
- 关键词:牧草饲料作物高产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