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G93160) 作品数:15 被引量:168 H指数:8 相关作者: 胡夏嵩 李希来 李国荣 李志威 余芹芹 更多>> 相关机构: 青海大学 中国科学院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建筑科学 水利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长江中下游江心洲的演变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7 2015年 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这些江心洲的演变深为人们关注。选取2000~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流量和输沙量,1999、2001、2003、2005、2007、2009和2011年长江中下游20个代表性江心洲的遥感影像,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沙变化及江心洲面积变化过程,同时利用概念模型分析江心洲面积变化与流量和含沙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2003~2011年)宜昌、汉口、大通站的年均径流量较蓄水前分别减少6.1%、7.3%、9.5%,输沙量分别减小90.3%、72.1%、66.9%,平均含沙量分别减少了89.6%、70.8%、64.8%;(2)2003年蓄水前,12个(60%)江心洲面积逐年增加,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26.8%;2003年蓄水后,只有9个(45%)江心洲面积逐年也增加但是平均变化率减少至22.1%,11个(55%)江心洲面积逐年减少,相对于1999年其平均变化率为19.4%;(3)概念模型分析表明:江心洲面积变化量跟水位、冲蚀量成正相关,而水位、冲蚀量跟流量、悬沙减少量成正相关。江心洲面积变化量主要受水位变化控制,这种关系导致长江中下游江心洲演变的一种假象:既蓄水后面积不断增加的少数江心洲实际上也处于不断冲蚀的过程。 李志威 王兆印 贾艳红 李文哲关键词:长江中下游 三峡水库 冲刷 不同前处理分析植物脂肪酸的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HCl-甲醇甲酯化、BF3-甲醇甲酯化以及硅烷化三种预处理提取植物中的脂肪酸,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从脂肪酸种类、回收率、甲酯化率、对仪器的影响和操做简易程度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植物样品,HCl-甲醇甲酯化和BF3-甲醇甲酯化预处理后,GC-MS检测和识别的脂肪酸分别是32种和21种,而硅烷化预处理后只检测到了13种。HCl-甲醇甲酯化回收率大多高于85%,BF3-甲醇甲酯化的回收率高于50%,而十五烷酸的甲酯化率前者为88.20%,后者为81.23%。硅烷化可引起色谱柱固定相流失,影响其寿命,而甲酯化的影响甚微。HCl-甲醇甲酯化比BF3-甲醇甲酯化和硅烷化预处理检测和识别的脂肪酸种类多,操作简单,耗时短,GC-MS是理想的植物脂肪酸提取分析方法。 梁海东 乔有明 裴海昆 段中华 全小龙关键词:植物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硅烷化 甲酯化 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 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检验和应用Wang和Bras基于最大熵增原理建立的蒸发蒸腾量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实验站的实测数据来改进该模型。通过简述最大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增的蒸发蒸腾量模型构建,用整理的实测数据重新验证最大熵增模型的可靠性和精度,并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比。在给定净辐射条件下,运用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有植被地表的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与实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显热通量符合较好;白天的潜热通量计算值偏大,夜间符合较好。对最大熵增模型的2个参数表面温度和表面比湿度分析表明:最大熵增模型计算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表面温度。 李志威 杨大文 雷慧闽关键词:蒸发蒸腾量 显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地表热通量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退化与土壤环境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4 2016年 为了阐明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研究了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退化程度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以及各退化等级的土壤温湿度及其化学性质。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高寒草甸群落高度、盖度、生物量和演替度均逐渐降低,而鼠类活动先加剧后减缓;物种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先升高后降低;土壤温度逐渐升高而湿度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均逐渐降低,而土壤pH值则逐渐升高。群落演替度、土壤湿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与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正相关,而有效鼠洞数、土壤温度和土壤pH值则与物种多样性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 杨元武 李希来 周旭辉 祁银姐 师月英 李成一 周华坤关键词:高寒草甸 物种多样性 土壤特性 狼毒化学防除对青海湖地区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14年 探讨化学防除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对青海湖地区草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旨在揭示化学防除狼毒措施的利与弊.对青海湖南岸化学灭除狼毒草地和非灭除草地取土壤样品,室内分析土壤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化学防除草地中狼毒,对草地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有利于翌年草地有机质、全钾的明显增加.化学灭除狼毒措施对草地土壤化学性质在0~30 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红林 李希来 薛在坡关键词:狼毒 化学防除 土壤化学性质 黄土边坡降雨入渗规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以位于青海西宁盆地的某黄土边坡为例,选取较为典型的3次天然降雨,研究了坡体土壤含水量变化和不同降雨历时、降雨强度下的降雨入渗规律,重点分析了降雨入渗对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黄土边坡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降雨结束后随着雨水的继续入渗和蒸发,含水量又逐渐减小;在相同的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强度12.50 mm/h时边坡土壤含水量及入渗深度均较降雨强度4.28和0.88 mm/h时大,且坡脚处含水量的增加幅度略大于坡顶;边坡土壤含水量从12.74%增加到27.91%,黏聚力从23.47 kPa降低到9.93 kPa,边坡安全系数从1.67降低到1.31,坡顶和坡脚处的剪应力值分别增大了1.76和17.24 kPa,说明坡脚处应力集中现象与降雨入渗密切相关。 李国荣 陈文婷 李进芳 朱海丽 胡夏嵩关键词:降雨入渗 黄土边坡 含水量 西宁盆地黄土区草本植物群根效应及其护坡贡献 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种植在30°和45°边坡条件下、生长期为1年的垂穗披碱草和芨芨草进行的野外原位动态拉拔试验,分析了试验区所种植的2种草本植物在不同坡度条件下株高、地径、须根数、根长、分蘖数等生长量指标与其抗拔力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植物株高对其抗拔力影响相对较为明显,即当株高达到一定高度时,植物的护坡效果得以较好地发挥出来;两种坡度条件下植物生长量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产生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边坡土体中水分含量不同。植物根系抗拔力与作用时间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可划分为初始、中间和最终3个阶段,不同坡度条件下同种草本的抗拔力存在差异,相同坡度条件下不同草本的抗拔力亦存在一定差异。 卢海静 余芹芹 胡夏嵩 乔娜 李国荣 李华坦关键词:草本植物 西宁盆地 黄土区 寒旱环境灌木植物根–土复合体强度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2013年 在自行设计、加工的原位剪切试验装置中分别种植灌木植物霸王和柠条锦鸡儿,通过对2种坡度的素土、霸王根–土复合体和柠条锦鸡儿根–土复合体进行原位剪切试验,测得素土和根–土复合体抗剪力、抗剪强度的动态变化,评价灌木植物护坡的时间效应,并采用室内直剪试验方法检验原位剪切试验结果的合理性。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力和抗剪强度均大于同种坡度的素土,即植物根系可显著提高边坡土体的抗剪能力,且霸王根–土复合体抗剪力和抗剪强度主要体现在剪切面处断裂根系的抗拉或抗剪作用、拔出根系的根–土摩擦力及滑移根系的锚固、摩擦作用,柠条锦鸡儿根–土复合体主要体现在根系的锚固和根–土摩擦作用,同时,素土和灌木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力和抗剪强度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2)素土的剪切力在3 s左右达到峰值,而根–土复合体的剪切力峰值时间为69.8~168.2 s;素土试样在剪切位移为1 mm内抗剪强度均达到峰值,而剪切位移为23.13~83.13 mm时霸王根–土复合体和柠条锦鸡儿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达到峰值,即根–土复合体的剪切力峰值时间、抗剪强度峰值位移均较素土相对滞后,这反映了在剪切过程中根系的抗拉能力、根–土界面的摩擦作用逐步转化为根–土复合体的抗剪能力,从而延缓坡面变形破坏的时间;(3)为了验证原位剪切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素土和灌木根–土复合体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其抗剪强度值与原位剪切试验值接近,反映原位剪切试验及其结果的合理性。上述研究成果对于开展研究区西宁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对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地区边坡生态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余芹芹 胡夏嵩 李国荣 乔娜 卢海静 付江涛 李华坦关键词:土力学 抗剪强度 模型试验 黄河源玛多县3种类型湿地面积动态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利用TM影像对黄河源玛多县1990年、2001年、2013年3个时期的河流、湖泊和河漫滩3种湿地类型进行解译。结果表明:1990年到2001年湿地面积共减少了361.03 km2,其中河漫滩湿地减少的最多,其次为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2001年到2013年湿地面积共增加了289.51 km2,其中湖泊湿地增加的最多,其次为河漫滩湿地和河流湿地。1990—2013年近20年3种湿地类型的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了71.52 km2。玛多县3种类型湿地面积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薛在坡 李希来 张红林 韩美琴关键词:湿地类型 湿地面积 TM影像 孢粉指示鄂陵湖地区晚全新世以来植被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黄河源地区鄂陵湖地层剖面的研究,综合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植被带孢粉代用指标,获得了晚全新世以来鄂陵湖流域植被及气候演变记录。1)1.90~1.60 ka BP,植被类型以高寒草原为主,区域气候干旱寒冷;2)1.60~0.80 ka BP,为高寒草甸景观,孢粉组合反映出次生植被具有垂直地带性,湖滨地区次生植被为十字花科及紫菀属,而阴坡和山顶区则为紫菀属及蒲公英属,干旱程度有所缓解;3)0.80 ka BP~,整体景观为莎草、十字花科、蒿属为主的高寒草甸景观,气候转向暖湿,但整体仍较为干旱。其中,0.66~0.84 ka BP出现一次湿润时期,植被丰富。 韩美琴 李希来 安福元 李宗盟 乔有明关键词:晚全新世 孢粉分析